与宋代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宋代官员是如何实行侍养制度的?

引言

宋朝立国后急需重塑被长期战乱打破的社会秩序,孝成为稳定统治的手段。孝文化在政治需要、经济繁荣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移孝于忠”的时代特点,“养亲不择禄”成为官员共识,缓解为官与孝亲的矛盾成为宋代君臣面临的挑战。统治者秉持“天子作民父母”的思想积极参与侍养制度的建设。

在实际运行中,侍养制度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上官或统治者拒绝官员申请的原因之一。受到官员斗争和党派斗争冲击的官员也会以侍养为借口躲避斗争、减少惩罚,部分官员更将侍养作为打击政敌的端由,在战争等极端情况下,官员不得不暂停侍养。

孝文化影响下的侍养制度对宋朝社会不仅具有积极意义,还有消极一面。本文将在最后对此作简单介绍。

一、宋代官员侍养的原因

宋代的“养儿防老”通过侍养制度实现

宋代的侍养制度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首先,“移孝于忠”的宋代孝文化;宋朝统治者用“孝”来稳定社会秩序,并用“孝”强调孝的教化作用。宋朝统治者大力推广崇孝文献,《孝经》的地位更加突出,土大夫以极大的社会责任感参与道德秩序的建设,积极解读《孝经》。“忠”曾经是中原的核心文化, 但在宋的前代以臣弑君的局面破坏了“忠”的文化统治地位。“移孝于忠”也成为宋代孝文化的时代特征之一。

古代法律规定安排几名固定照顾老人的人

其次,“养亲不择禄”的理念逐渐成为宋代士人的共识。

基于为长辈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目的,读书人纷纷出仕任职,“养亲不择禄”的理念逐渐

成为宋代士人的共识。宋代官员中举以后,不一定得到遂心的差遣,但是赡养父母的经济压

力使他们不得不选择赴任。真宗时期,石延年被任命为三班奉职后拒绝上任,张知白知晓他的才干,劝他“母老乃择禄耶”,延年最终选择上任。同样的职位,石延年却有完全不同的选择,养亲是他转变态度的关键所在。

在宋代不尊重老人不赡养老人等同于犯罪

最后,在宋代,“天子作民父母”的思想被继承与发展,并成为宋代帝王奉行的统治原则。

《尚书·洪范》中记载: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要求天子爱护子民,这成为天子统治合法性的主要来源。而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自认为“民父母”,要求民众的孝顺,增强教化作用以稳定统治秩序。换而言之,强化统治秩序是宋代君臣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宋代官员侍养政策的建设管理与政治生态

宋代的养老机制逐渐完善

关于宋代侍养政策的建设,宋代文臣、武官的侍养政策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统治者细化

侍养制度,京朝官、选人、统兵官、武选官、蕃官、犯官等都有适用于自身的侍养政策。

宋朝的文官分为朝官、京官、选人三个层级,其中京朝官是文臣叙迁之阶的较高级部分,担

任重任,京朝官的离任、改任是人事运转的重点。宋朝统治者格外重视军职,将军职的任命

掌握在自己手中,缘边主兵官侍养需要“具奏听旨”,并由统治者决定能否侍养。

宋代的养老机制有了法律的支撑

宋朝统治者对侍养官员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朝参赴选、官员交流等方面。朝参限制是宋朝统治者对侍养官员的限制之一,规定官员申请侍养后必须间隔一定年份才可以朝参赴选,使官员安心照料长辈,尽可能将官员的侍养落到实地,维护侍养政策。

宋朝统治者限制官员交往,官员不得随意谒见宾客,侍养官员也在限制之中。与缘边主兵

官来往的官员处罚更重,以致“除名勒停”。

宋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为了更好地赡养父母,宋代官员采取灵活多变、种类丰富的侍养方式。侍养方式可细分为迎侍、便官侍养、闲官侍养、解官侍养等多种类型,官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申请。

宋代官员的侍养制度跳不出宋代的政治生态。

第一,在宋代,官员的个人素质对官员侍养产生影响。当有才干的官员申请侍养时,上官往往挽留这些官员,惜才成为官员申请被驳回的原因之一。神宗认可刘仲熊的才华,任命他担任提举夔州常平事一职,然而生于郑地的刘仲熊,因为任职地远离亲属申请侍养,神宗“患难于择才”,没有允许他的申请。由于统治者的反对,刘仲熊不得不改变侍养方式,上书“乞仲弟移许州教授”,不得已将赡养亲属的责任托付给弟弟。

官员辞官养老与政治生活有关

第二,统治者的形象建设也会对官员侍养产生影响。宋代的最高人事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的意志影响官员申请的落实,得不到批准的官员或是变更要求、或是再次申请。比如,大部分统治者不希望谏官轻易离任。统治者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谏官队伍,既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同时获取信息,稳定朝政。面对谏官的外任申请,统治者不仅要考虑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同样要估量谏官身份带来的政治影响。

政治斗争会对官员养老产生影响

第三,政治因素也会对官员侍养产生影响,首先最为突出的是官员斗争对官员侍养的影响。

其次是党派斗争对官员侍养会产生影响。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侍养成为官员逃避斗争、脱离政局的借口。王安石变法期间,刘恕本人并不支持新法,甚至当众谈论新法的不通之处,王安石“至变色勃怒”。 面对大权在握的王安石,刘恕没有屈服,抗言新法的错漏之处,“久之亦不自安”,为了逃避之后的打击报复,以母老为由申请侍养,最终监南康库军酒。

在宋朝忠孝可以两全

第四,战争时期如何完成对亲属的赡养成为统治者和官员都要思考的问题。战争影响下的官员的侍养以卞日华最具代表性。咸平三年(1000 年),朝廷选拔有谋略的文臣,以备不时之需,卞日华认为:

“王命临门,则不得以亲为先。”

难以考虑到侍养,立即申请解官回乡,照顾母亲。

景德二年(1005 年),赵昌言举荐卞日华,真宗派人询问他能否及时任职,卞日华对曰:

“昔之不敢临桴鼓,以亲存也;今母亡能葬,得以捐躯报国,臣无所让。”

卞日华母亲在世时,选择侍养尽孝,母亲亡故后,选择尽忠,以自己的意志为准考虑如何侍养。卞日华得以忠孝两全。

三、宋代官员侍养的特点与影响

宋朝侍养制度又展现出自身特征:

在宋代老人的养老有了成效

首先,多轨运作,覆盖范围广。宋代的侍养制度在此基础上走向系统化,多轨运行是其特点之一。针对不同的官员,宋代统治者综合考虑官员的官阶和差遣,设立了不同的申请流程。此外,宋代的侍养制度惠及全体官吏,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完善的申请流程使得官员受益颇多。

其次,原因复杂,与政治紧密结合。侍养制度也根据宋代的政治生态而发生变化,官员斗争、党派斗争、战争等因素都会影响官员的侍养情况。老和疾成为宋代官员申请侍养的主要原因,然而侍养制度不可避免地与政治紧密联系,处于政治旋涡中的官员也利用侍养满足自己的私欲。

最后,方式多样,综合运用。宋代君臣在前代基础上,总结多种侍养方式,官员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提出申请,经过审批完成申请流程,但在申请过程中受到上官、统治者意志的影响,部分申请不会被批准。在统治者与官员的拉锯中,更改侍养方式成为家常便饭,综合运用各种侍养方式成为宋代侍养制度的特点之一。

就宋代官员侍养制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宋代官员侍养制度不仅帮助官员完成侍养,解决官员后顾之忧,而且能引领崇孝风尚,维护社会秩序。从消极方面来看,宋代统治者将孝作为奖惩的标准之一,对官员孝行的要求不可避免地走向刻板化,是否侍养成为官员孝敬父母的重要标准,同时成为监察重点。在朝廷的推崇下,社会上的极端孝行迭出,割肉饲亲、哀毁而亡等行为受到表彰,危害孝文化的健康发展,影响后世。

结语

总的来说,吸收前代经验,宋朝统治者设立了独具特色的侍养申请流程,同时总结了已有侍养方式,形成了新的官员侍养方式,允许官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基本满足官员的需求。

宋朝侍养制度在本质上还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统治者的意志影响官员侍养的落实。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官员申请的原因不再单纯,侍养成为官员可以利用的工具。

宋代侍养制度以其具体的规定、丰富的方式极大地便利了官员,使官员长辈能够安享晚年。

侍养制度根本上还是统治者稳定秩序的方式,受统治者意志的影响。官员的身体力行带动了全社会的崇孝风尚,孝道观念发展的同时也走向极端化,出现种种愚孝行为。

在当今时代,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局面,养老已经成为焦点问题。借鉴历史,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的敬老养老》

《宋代的养老与慈幼》

《宋代的家庭与法律》

《宋代孝文化研究》

《简论宋代民间养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孝行   宋代   日华   谏官   官员   制度   政治生活   宋朝   息息相关   统治者   政治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