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上位的偶然性:咸丰皇帝与奕䜣之间的小九九

#头条创作挑战赛#

大家知道,慈禧之所以能够上位,跟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奕䜣有着莫大的关系。奕䜣之所以支持慈禧,是因为咸丰皇帝与奕䜣之间有嫌隙,担心驾崩之后大权旁落到奕䜣手中。所以,咸丰至死不肯见奕䜣一面,并且在遗诏中公布顾命大臣时,也刻意把奕䜣排除在外。

那么,咸丰皇帝与奕䜣之间到底有什么嫌隙呢?

根据坊间流传,共有四种说法:

1储位之争

第一种说法,是说奕䜣少时聪明能干,在兄弟中才华亮眼。当年,奕䜣的老爸道光皇帝在立储时有点犹豫,考虑是不是让奕䜣承接王位。

当然,这只是野史,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咸丰皇帝的王位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

2母子关系

第二种说法,是说咸丰皇帝对养母康慈贵太妃情真意切,却被伤了心。

康慈皇贵太妃病重时,奕䜣和咸丰前后脚来探望。康慈皇贵太妃错把咸丰的身影当成了奕䜣,以为自己亲儿子还没离开,就说了几句体己话:“你咋还在这里?我能给的都给你了。他性情难捉摸,别让他起疑心。”

这里的“他”显然是说咸丰了,咸丰皇帝一听,自然不免嘀咕:果然亲疏有别啊,背着朕叮嘱她亲生儿子呢。本来咸丰对康慈皇贵太妃一片赤诚,听到她这么提防自己,肯定不开心啊,连带着对奕䜣这个弟弟也有了偏见。

3 封号误会

第三种说法,是说康慈皇贵太妃死后,咸丰被奕䜣赶鸭子上架迫不得已尊封她为太后。

咸丰养母,康慈皇贵太妃

康慈皇贵太妃病重,咸丰皇帝前往视疾,恰好遇见奕䜣,便问:情况怎么样了?奕䜣说:“病势已经很沉重了,只留着一口气等待封号就闭眼了。”古人把封号看得无比重要,奕䜣这是说他的母亲(这时还是皇贵太妃)不得太后封号,死不瞑目。咸丰皇帝听了之后,就说:“哦,哦。”

“哦,哦”,在咸丰看来,是表示知道康慈皇贵太妃病势沉重的意思。

可是,恭王的注意力集中在为母亲讨封号上,所以不自觉地把咸丰的“哦,哦”理解成:同意尊封康慈为太后。因此,恭王转头就叫军机写了册子,册子里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

礼官把册子呈给咸丰皇帝看,咸丰皇帝出于面子,不好驳回请求。但是,心里却不舒服呀:“这是干啥?朕还没同意呢,你就把封号拟出来了。”咸丰别别扭扭地同意了尊康慈为皇太后,但心里还是不爽,因此在谥号上做了区别,葬入妃陵,用来表示嫡庶有别。

4谋反行迹

第四种说法:是咸丰在热河行宫避祸,留奕䜣在京城与洋人斡旋。底下人造谣说,奕䜣与洋人勾结,有谋反的行迹。这自然是政敌放出来的风声,也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跟着起哄。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虽无实据,但是咸丰听起来挺不是滋味。所以,后期奕䜣请求前往热河拜见皇帝,咸丰果断拒绝,并且连奕䜣的手下也不准前来热河。谋反这事儿,咸丰皇帝应该是不相信的,但心中还是不爽,所以不想让奕䜣知道热河这边的任何情形。

人与人之间的嫌隙,均是由桩桩小事累积起来。奕䜣与咸丰幼时交好,二人只差一岁,同被康慈皇贵太妃养大,感情自然亲密。奕䜣又是一番热心肠,有时行事不免过于直接。君心难测,谁曾想二人之间嫌隙竟越积越大。

一边是兄弟手足,感情亲密;一边是皇权诱惑。奕䜣是可信的、值得托付的人吗?咸丰在天平的两头,不断衡量,最后选择了不信任。

从主观上来讲,可以理解咸丰对奕䜣的忌惮:咸丰心中始终不爽,所以不愿意让奕䜣来扶持幼帝。

从客观上来讲,咸丰错误估量了奕䜣和肃顺的能力。咸丰选择肃顺做顾命大臣,辅助小皇帝执政,却没有考虑到朝廷的政治势力。新旧政权交替之际,慈禧和奕䜣联合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打倒肃顺,实现女主临朝几十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清朝国祚。

如果,当年咸丰皇帝选择信任奕䜣呢?如果当年奕䜣成为顾命大臣呢?那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历史啊,由种种小事组成的偶然,最终又形成了必然的走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咸丰   热河   皇帝   病势   嫌隙   偶然性   封号   上位   册子   太后   大臣   慈禧   说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