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为何要攻打东三郡,真实意图是啥(真正提拔姜维的人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234年,丞相走后,蜀汉不再设丞相,最高权力机构由丞相府恢复成了尚书台,蒋琬任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当时丞相刚刚去世,对蜀汉来说这几乎是一件天塌下来的大事,远近之人都感到危惧,整个蜀境躁动不安(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


所有人都盯住了蒋琬这位丞相选定的接班人。蒋琬作为百官之首,既不伤心于丞相仙逝,也不喜色于自己得托一国,言谈举止如同平常一样,官员百姓心里逐渐踏实,蒋琬也因此成为众望所归的主心骨(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不得不佩服丞相选人的眼光!(丞相这辈子就看错了一次人,偏偏就是马谡让蜀汉付出了重大的代价)街亭之战下部:马谡到底在想什么?(丞相北伐唯一一次大溃的背后原因)


当年,蒋琬担任广都县长时,被巡视的刘备发现不理政务,且沉醉不醒。刘备勃然大怒,要将蒋琬加罪处死(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


诸葛亮劝刘备说:蒋琬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望主公明察(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原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将蒋琬免罪(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


蒋琬不负丞相所托,挑起了担子!


安定了蜀汉人心后,蒋琬很快面临下一个难题:要不要北伐!?


丞相的政治纲领是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北伐是蜀汉这个政权存续的理由,为此,丞相始终在汉中待着,就是以此强烈的表明势不两立的态度。


但是蒋琬上台后始终待在成都,后主都看不下去了,下诏蒋琬:贼寇反乱未除,曹睿又凶狠骄横,辽东三郡人民难于忍受暴虐,于是相互连结,与魏分离。曹睿又大举兴兵征夫,与其相互攻打。往者秦朝灭亡,陈胜、吴广首先发难,如今有此变故,这是天赐良机。您应严整治军,总率各军屯扎汉中,一待吴国举兵北进,两国构成东西犄角之势,伺机进击(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后主还牢记丞相的隆中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


现在司马懿率魏军主力讨伐辽东公孙渊,这是一个出兵的良机,刘禅诏令蒋琬率兵进驻汉中


注意,是后主下令,蒋琬才驻兵的汉中。


很快,更大的天下有变传来,曹叡驾崩,面对魏国如此巨变,蒋琬仍然没啥动静。


但是一直按兵不动也无法对朝廷交代,蒋琬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方案:出秦川道路艰险,拿不下来,不如沿汉水、沔水东下,于是,蒋琬大造舟船,准备袭击魏国的魏兴、上庸二郡,(琬以为昔诸葛亮数闚秦川,道险运艰,竟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同时令姜维率偏师西进,骚扰曹魏的羌中地区。


蒋琬的这条用兵路线漏洞不少:


1、走汉水的确可以比秦岭更便捷,但进攻失败,逆流而返十分不易。

2、兵出东三郡的战略目标就是襄阳,先不说蜀军能不能拿下这座超级军镇,即使顺利拿下襄阳,面临曹魏和吴国的南北夹击,蜀军需要千里运粮支援,国力能撑得住嘛?

众人认为不妥,朝廷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来汉中,劝阻蒋琬(而众论咸谓如不克捷,还路甚难,非长策也。於是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喻指)

蒋琬在和费祎交心后,给出了自己的真正想法:

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暗弱,加婴疾疢,规方无成,夙夜忧惨。


为汉室除残去秽,是我应尽的职责,自臣奉辞来到汉中,已经六年了,由于我资质驽钝,又兼疾病,并无进展,俯仰惟艰,寝食不安。


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


现在曹魏坐拥九州,实力太过强大,想要北伐并不容易。


若东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如果我们和吴国合力,就算不能迅速将魏国吞并,也慢慢将其蚕食掉。但是吴军内部纷乱,没有出兵的意愿(吴国此时陷入了内部的派系倾轧,吴国两位功臣为啥栽在自己人手里?(诸葛恪到底站队哪一边?);陆逊究竟是被谁逼死的?(太子孙和对孙权做了什么谋逆之事?);南鲁党争是如何结束的?(宫女谋杀潘皇后的背后真相是什么?)根本无心北上)


辄与费祎等议,以凉州胡塞之要,进退有资,贼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汉如渴,又昔偏军入羌,郭淮破走,算其长短,以为事首


和费祎商议得出了共识,今后的主攻方向是凉州。


注意此时的凉州是下图的位置


离丞相北伐的位置更偏了



蒋琬更多的是想利用当地的羌胡去牵制魏军,不动用蜀军的主力。


宜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维征行,衔持河右,臣当帅军为维镇继。


姜维就是当地人,派他出征最合适,如果他打出局面,再率主力增援扩大战果。


今涪水陆四通,惟急是应,若东北有虞,赴之不难。


涪县水陆通达,万一魏军入侵汉中,支援也很方便。



蒋琬上疏的核心思想就是屯兵汉中意义不大,随后他就撤兵回了涪城,与此同时,做了一系列安排:

费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侍中董允亦加辅国将军;

镇南中的马忠加镇南大将军;

镇汉中的王平加镇北大将军;

督江州的邓芝迁车骑将军,

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这次人事调整对蜀汉政局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影响,姜维火线提拔,和王平、邓芝等老一辈蜀汉重臣平级了,蜀汉后期最大的鹰派人物上台!


蜀军主力撤出汉中后,在和司马懿争权,急切树立威望的曹爽发现汉中空虚,兴兵伐蜀(六年十月,大司马蒋琬自汉中还,住涪。七年闰月,魏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等向汉中)高平陵之变(7):曹爽力主伐蜀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做了什么暗箱操作?)


守卫汉中的王平大败魏军,详见这篇:曹爽的六万魏军为何拿不下蜀汉数千人马?(兴势一战最大的功臣是谁?)


曹爽的大败也证明了蒋琬的方案是行得通的(姜维之后为啥没有及时堵住钟会,就是因为抛弃了这个方案)


此战蒋琬并没有露面,而是将指挥权交给了费祎。


为啥呢?


蒋琬病情日益加重(由是琬遂还住涪,疾转增剧),将益州刺史之职也让与费祎(汉大司马琬以病固让州职于大将军祎,汉主乃以祎为益州刺史),蒋琬大公无私的放手交权说明他仍然遵守丞相当年的接班人顺序,蜀汉这种平稳的权力交接在三国里也是十分难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益州   魏国   蜀汉   辽东   汉中   吴国   刺史   丞相   大将军   意图   将军   真实   姜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