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刘伯温死前告诉儿子:刘家9代后必出奇才,百年后果真应验

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无数独领风骚的文人墨客,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是绝对当之无愧的一代名臣。

他一生功绩卓越,算无遗策,甚至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他所作出的预言几乎全部应验,这也让他的人生能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他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名臣刘伯温

旷世奇才刘伯温

古话说“乱世出英雄”,这句话用在刘伯温身上最合适不过了,刘伯温出生在元末时期的浙江,其父刘熵是老来得子,四十多岁才有了刘伯温,因此对这个儿子可以说是费尽心血的培养。

而刘伯温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小小年纪就展露出了与众不同的天赋,在12岁时就中了秀才,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话,他这样的奇才肯定很快就会被朝廷发现,然后去做官,尽自己所能为百姓谋福利。

但可惜他生在乱世之中,当时的朝廷早就已经无所作为、腐败不堪,这不是刘伯温靠一己之力就能扭转的。

刘伯温在23岁那年中进士后,本应该大展拳脚,但当时元朝却是内忧外患,朝廷连自保都难,根本抽不出空来任命这一批的新科进士,刘伯温的仕途就这么被耽误了。

直到三年后,刘伯温才被任命了一个八品县丞的小官,哪怕官位不大,刘伯温依旧是兢兢业业的为百姓谋福祉,他任职期间处理了不少冤假错案,给了平民百姓们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

但与此同时,他也得罪了很多人,毕竟身处乱世,人人都只为自己考虑,那些大家族的人更是心狠手辣,不知搜集了多少民脂民膏用来自己享乐,被刘伯温这么一整治,自己的利益肯定受损。

所以那些豪绅就利用各种手段诬陷他,虽然刘伯温很受百姓们爱戴,但他的背景也实在是比不过这些人,再加上看多了官场黑暗,刘伯温一气之下辞官归隐了

算无遗策辅明主

后来的几十年内,刘伯温都一直过着这样闲云野鹤的归隐生活,直到50岁那年朱元璋登门拜访。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一部分势力,并且自立为吴王,还得到了刘伯温好友宋濂的辅助,正是因为宋濂的举荐,朱元璋才放下身段,三番五次的来请刘伯温出山。

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归隐生活,刘伯温对这些早就已经看淡了,但他对百姓们依旧是有着一份怜悯之心的,他也想要看到有一个人能结束这乱世,给百姓们一个安稳的生活,所以在考察之后,他觉得朱元璋的确是一个有才之人,于是决定出山辅佐他。

而刘伯温出山后送给朱元璋的第一份大礼就是《时务十八策》,正是因为这份策略,刘伯温被朱元璋称赞为“勘定天下之机”。

事实上刘伯温除了满腹经纶之外,对堪舆之术也了解颇深,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过程中,刘伯温可以说是当居首功,然而也正是因为他的功劳过大,才会在朱元璋登基之后遭到朱元璋的忌惮。

飞鸟尽,良弓藏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刘伯温获封的官位,本来按照刘伯温的贡献来说,他起码是能得一个丞相之位的,然而在众多开国功臣中,刘伯温竟然只排到36位,只得了一个伯爵之位。

这个时候刘伯温就已经看出朱元璋对自己的疑心了,但光是打压了刘伯温的声望地位还不够,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才华实在太过忌惮,他认为只要刘伯温有了反心,肯定能够联合大多数大臣来反对自己,所以他就决定在朝廷上让刘伯温处于孤立之地,因此他设了一个局。

在一个傍晚他宣刘伯温进宫与他商议政事,在过程中他十分自然地问起刘伯温对朝中几位大臣的看法,而刘伯温虽然知道朱元璋对自己的疑心,但他依旧是想要好好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

而且他本质上也不想相信自己效忠了这么久的民主,竟然会对自己做出这种兔死狗烹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多加掩饰,对朝中几位大臣都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而这也正是刘伯温后来遭陷害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所评价的三位大臣,其中一位就是胡惟庸。胡惟庸是一个心思狭窄之人,他对胡惟庸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这句“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实际上也预言了胡惟庸之后的道路。

而胡惟庸也因为这句话记恨上了刘伯温,正好朱元璋也想要借此除去刘伯温,所以胡惟庸就在其中使手段,刘伯温因此在朝堂上寸步难行,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艰难,所以向朱元璋告老回乡了。

然而经过这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之后,刘伯温本就已经年事已高,在回乡之后不久就油尽灯枯了,在临终之际,他留给了儿子最后一句话,就是那句著名的“九世方兴”,意思就是他们刘家在刘伯温去世之后将会没落,直到第九代才会有一位奇才出现,重振刘家。

后来的事情发展也的确如刘伯温所预言的那样,刘伯温死后他的长子刘涟继承了爵位,然而胡惟庸大权在握,他对刘家后代一直都是斩草除根的态度,也生怕刘家再出一个如刘伯温那样的人物来制衡自己。

所以刘伯温的长子刘涟和次子刘璟都被陷害致死,后来刘家就逐渐没落成了布衣,不再有之前的鼎盛之象了。

直到嘉靖年间,刘家第九代刘瑜横空出世,才让刘家恢复了以往的声望。这位刘瑜的才华风采丝毫不逊于先祖刘伯温,而他最幸运的就是遇到了一位赏识他、重用他的君王,并没有如刘伯温那样被君王所忌惮。

后来的刘瑜官拜处州卫指挥使,也恢复了先祖的伯爵之位,真正的将刘家振兴到了他本应该有的地位。这一切都与刘伯温所预言的丝毫不差

刘伯温有经天纬地之能,对玄学之术也非常精通,所以很多人认为这句预言是刘伯温观测了阴宅之后为家族推演而出的,但也有人认为刘伯温是经过了官场的黑暗,早就已经看透了朝廷的本质,所以才能够看穿家族的未来。

结语: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不管刘伯温是怎样得出这句预言的,他一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上如他这般的名臣不在少数,但我想对他们来说,曾经那样精彩地活过,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算无遗策   官位   野史   先祖   进士   君王   长子   奇才   朝廷   大臣   乱世   儿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