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海,在水和空气中自由切换,同济“飞鱼”受到国际关注

一台飞行器,既能在空中像无人机一样飞行,又能入水后像潜水器一样运行。近日,高水平国际科技杂志“NewScientist”(《新科学家》)报道了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TJ-FlyingFish”(同济飞鱼)。这是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团队联合研发的创新成果。

《新科学家》评论道:“该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可以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中自由切换。它既可以充当两个无人系统之间不可替代的通信节点,加强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也可独立应用于跨域探测、遥感及灾害救援等场景。”继该报道后,北美New Atlas等国际科技杂志也陆续对这一成果进行了重点报道。目前,这一研究论文成果已被世界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顶级国际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接收并先期在线发表于ArXiv上。

无人系统的跨域协同已成为当前无人系统领域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把在海、陆、空等空间域内运行、具有功能差异性的多无人平台组成有机整体,并使其相互间可通过信息共享与融合、行为交互与协调、任务协同与合作的方式实现功能互补,将极大提升整体无人系统对跨域复杂环境的应对能力,对于提高全域通感导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水和空气两种介质之间,使用传统通信技术难以实现跨介质节点间有效的信息传递,制约了无人系统在该场景下的跨域协同。因此,研制具有跨域穿梭和巡游能力的无人平台,是解决无人系统跨域协同的有效手段。对此,团队研发了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同济飞鱼”。其采用了搭载水空两用推进单元和舵面倾转机构的四旋翼构型设计,重量为1.63千克,轴距为380毫米,具备跨域穿梭能力,又具备双域巡航能力,可在空中悬停6分钟,在水下巡游约40分钟。

“同济飞鱼”测试中。

这一研究成果的“含金量”体现在哪?专家解释,水和空气两种介质的流体力学特性不同,对推进器工作区间和系统整体工作平衡点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针对跨介质推进问题,巡航器搭载微型双速齿轮箱实现推进器工作区间的切换,以适应不同介质环境,大大简化结构和减低重量,同时保证了在两介质中的运行效率;针对系统平衡点问题,巡航器在传统旋翼飞行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舵面倾转自由度,在水下改变推力矢量方向以切换系统工作模态,通过结构上的变化满足水空两介质对系统平衡点的不同要求,极大提高了跨域操控性和机动性。

除此之外,巡航器本体搭载了由GPS、惯性测量单元(IMU)、深度计和微型多普勒速度计(DVL)组成的跨域定位导航系统,具备水下、空中和跨介质过程中的自动操控能力。此次科学中心联合香港中文大学团队研发的 “同济飞鱼”,结合科学中心研发的水下“海鳗”“大力水手”软体机器人等系列智能装备,有望支撑国家海洋安全和资源勘探等重大战略及需求。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成立4年来,已在重大重点项目有组织科研开展、智能科学与技术高峰学科建设、高端人才引育、博士生培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围绕重点研究方向的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和技术应用成果突出,获批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智能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博士点,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

来源:作者:李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同济   飞鱼   同济大学   水下   上海   介质   智能   科学   自由   国际   系统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