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上海女知青为报救命恩,嫁给贫穷残疾人,相守40年两子皆成材

一个是上海女知青,高学历,温柔善良,美丽大方,一个是农村穷小伙,家庭落魄,长相普通,还是个残疾人,若不是那一次穷小伙救了女知青,可能两人一辈子都没有交集。

偏偏命运的神奇之处在于,每一对情侣的相遇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正是因为那一次,穷小伙用尽全力救了女知青的生命,才让两人的这段人间佳话就此传开。

在穷小伙与女知青相守的40年里,他们总共生下了两个儿子,但环境虽苦,却将两个儿子个个培养成才,如今老两口的生活也已经苦尽甘来,实在令人羡慕。

一起来看看这段佳话,看看这世间神奇而又美丽的缘分。

一、美丽的相遇。

来自上海的沈锡美是一位大学生,她学历很高,很有才华,对梦想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当时的情况很不同,许多大学生想在城里找工作竞争压力非常大,因此那时候流行着一种做法,“上山下乡”。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鼓励大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去一些山区,甚至直接下到农村找工作”。

沈锡美正是同时代的大学生,1973年毕业后她别无选择,最终和几名同学一起下乡就业,来到了位于安徽的小潘村。

来到小潘村后,沈锡美的工作内容很简单,只需简单地整理一下村民们的户籍,以及村子里的一些档案。

按理说工作轻松,无竞争压力,农村的空气也比较新鲜,对于沈锡美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此时的沈锡美却遇到了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便是住宿,小潘村的条件并不富裕,村民们大多住着土房子,房子也修得比较小,一家几口人挤在一起,根本不会有多余的空房间。

即使是在村委会,也找不出多余的一间宿舍,因此起初沈锡美被分到了一间牛棚。

这间牛棚是被废弃的,倒也可以住,但牛棚的四周根本没有完全封闭,没有墙,也没有窗子,只能用茅草搭几个帘子遮挡一下,住起来既没有隐私感,也挡不住风。

沈锡美几个人刚住在那里的时候一夜未眠,即使刚有一点点困意,也会被呼啸的寒风吹醒,加上夜晚会有一些小动物出没,还能听到猫头鹰的叫声,几个人睡得很不踏实。

环境简陋也就罢了,沈锡美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她根本无法与村民们沟通”。

沈锡美和村民之间有很大的代沟,沈锡美说的有些话他们压根听不懂,村民们表达的意思,沈锡美又感到不可思议,常常出现沈锡美一整天都不愿开口说话的情况。

沈锡美也曾想过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整天和村民们混在一起,本身也和自己的学历不匹配,沈锡美认为自己迟早是要回上海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残疾小伙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沈锡美的想法。

那天,沈锡美像往常一样去河里打水,正在沈锡美打好一桶水往回走时,却不小心踩到了石子,当场摔倒在河里,沈锡美并不会游泳,连人带桶浮到了水面上,并且已经被水流冲开了一段距离。

正在沈锡美感到绝望,手足无措时,突然感到有一双手紧紧抱住了她,那双手很有力量,将沈锡美的身体缓缓地托起来,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沈锡美送到了岸边。

上岸后的沈锡美回头一看,这才发现眼前的小伙正是同村的郑德聪。

郑德聪是村里的单身小伙,他干起活来很有力气,但不幸的是,他是一个哑巴,他压根没办法和别人交流,平时想表达意思的时候也只能用手语。

因此即使将沈锡美救上岸,郑德聪也是一个字也无法说出口,只能默默地离开,但这时候的沈锡美却被这次的救命之恩深深打动了。

当时沈锡美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打算在村子里常干下去,不再回上海”。

二、女知青和穷小伙结婚。

自从有了和郑德聪的相遇,沈锡美也改变了自己对村民们的看法,从此以后,沈锡美渐渐地开始与村民们交谈。

通过交谈,沈锡美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生活其实离不开柴米油盐,村民们平时讨论的那些看似无聊的问题,才是更接地气的”。

自此以后,沈锡美彻底跟村民们打成一片,当时村民们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吃完饭后总喜欢坐在村口闲聊,沈锡美得知后,也跟这些大爷大妈们聊一些有趣的事。

当然,沈锡美还有一个最大的改变是,“她渐渐喜欢上了干农活”。

因此每到秋收时间,村民们都会到田里收庄稼,谁都没时间陪沈锡美聊天,沈锡美感到无聊,于是她也拿着工具来到田里帮村民们收庄稼。

有一次,沈锡美正拿着镰刀在田里割麦子,可是她割麦子的速度很慢,渐渐地落在了村民们的后面,但沈锡美又不甘心,于是加快了速度。

但当时天气非常炎热,沈锡美很快出汗,不一会儿就晕倒在了田里。

旁边正好一个人都没有,已经昏迷后的沈锡美非常危险,但就在这危急时刻,那个穷小伙郑德聪再一次出现了,他放下手头的工具,立马将沈锡美抱起来送去了医院。

医生为沈锡美输了液,沈锡美才总算醒过来,从医生口中沈锡美得知了这一次救她的还是郑德聪。

沈锡美正感到纳闷,“为何每次在自己遇到危险的时候,郑德聪总会及时出现?难道世间真有如此巧合的事吗”?

后来在一个深夜里,沈锡美总算想通了,“原来眼前这个小伙,实际上正是她的追求者”。

到后来的日子里,郑德聪对沈锡美的爱意也藏不住了,毕竟沈锡美已经经历过两次危险,郑德聪对沈锡美实在不放心。

每次都像一个护花使者一样跟在沈锡美身后,如果沈锡美没有危险的话,郑德聪就默默地跟着,也不说话,但只要沈锡美一遇到情况,郑德聪总是第1个挺身而出。

渐渐的,沈锡美也深深地喜欢上了郑德聪。

当年年底,沈锡美要回上海过春节,在见到父母后,沈锡美首先就跟父母提出,“她想嫁给郑德聪”。

当时父母感到非常不理解,“你可是个高学历的人才,根本不愁找对象,就是想留在农村,也不至于找一个哑巴”。

“另外,郑德聪可是一个哑巴,他根本没有对你表达过他喜欢你,你如何确定跟着他会幸福而不是毁了自己”?

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阻止不了沈锡美,于是等年初沈锡美回到小潘村后,她就立马来到郑德聪家中表明了心意。

而且两个人也在郑德聪的父母以及村民们的支持和祝福下,顺利步入了婚姻殿堂。

只是,结婚后一些问题才逐渐显现出来。

三、两人相守四十年,有苦也有甜。

婚后,沈锡美也搬到了郑德聪家中,但郑德聪的家实在太挤了,旁边的房间里正好就住着公公婆婆,公公婆婆有时候爱说一些闲话,总会说沈锡美每天起得太晚,只知道睡懒觉。

沈锡美为了照顾公公婆婆的感受,于是每天很早就起床,然后去到村委会里上班。

丈夫郑德聪是个哑巴,平时也没办法出去打工,只好和父母一起种家里的几亩地,整个一家人因为也没有额外的收入,加上还得攒钱给公公婆婆看病,因此生活过得很是拮据。

而且婚后没多久,沈锡美就怀孕了,此时郑德聪就去村委会帮沈锡美请了假,让沈锡美每天只去半天就可以,留下精神好好在家养胎,很快,沈锡美便为郑德聪生下了一个儿子。

儿子的身体状况非常好,没有像他父亲一样有残疾,而且遗传了沈锡美的长相,非常可爱好看。

很快,沈锡美又为郑德聪生下了第2个儿子,也是一个大胖小子,皮肤很白,活泼好动。

村民们都夸郑德聪有福气,“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不说,还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将来夫妻俩的生活也算是有保证了”。

只可惜,等两个儿子陆续要上学时,一些问题却突然显现出来了。

沈锡美毕竟是一个高材生,知道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性,她就想着无论如何也要送两个孩子去大城市的学校读书。

但此时公公婆婆却有不同的意见,“就让他们在这里上学就好了,放学之后还能帮着喂牛种庄稼”。

公公婆婆眼中,“孩子长大后即使有出息,也只会远离父母,没办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于是认为孩子长大后始终是要回归家庭的”。

但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沈锡美却没有丝毫含糊,她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攒钱,然后在两个孩子要报名的时候,直接将两个孩子送去了上海的娘家,并在上海的小学给两个孩子报了名。

自从两个孩子去了上海上学后,沈锡美和郑德聪的生活也枯燥了许多,与此同时,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必须要赶在两个孩子上初中之前,再为他们攒下一笔费用”。

因此那一段时间的沈锡美,除了去村委会上班以外,还要在自家的田里多种些菜,在后院里多养一些羊,等到年底卖了之后会再多一些收入。

不过日子虽然艰辛,但沈锡美的选择并没有错,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她就会收到生活馈赠给她的一份厚礼。

四、两个儿子皆成才,沈锡美夫妻俩过上了好日子。

事实证明,沈锡美的选择没有错,因为到后面的那几年里,村民们已经渐渐地开始重视起孩子的教育了,即使孩子小学是在农村读的,到了初中也一定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城里去。

而沈锡美直接将两个孩子送去了上海,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两个孩子上初中后,沈锡美也开始了另外两个行动,第1个就是,“即使自己穿得差一些,吃得差一些,也要省钱给两个孩子买课外资料”,第2个就是,“沈锡美为了陪伴两个孩子学习,也和郑德聪背井离乡,前来上海打工”。

夫妻俩在上海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来做,工作很清闲,工资也很可观,闲暇时光还能陪伴着两个孩子学习。

正是在夫妻俩如此用心,以及全程的支持和陪伴下,两个儿子的成绩都很优异,他们哥俩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而且一有竞赛他们就参加,当然,每次竞赛下来也都能得奖。

初中的时候他们俩就是班上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之后依然是如此,而且相比于初中,成绩更加进步了。

后来他们哥俩也迎来了高考,兄弟俩均不负众望,考上了好大学。

直到这时候,沈锡美和郑德聪才总算松了一口气。

现如今兄弟俩也已经大学毕业了,在大城市找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薪资非常可观,同时他们哥俩也在大城市立住了脚。

沈锡美和郑德聪也已经告别了农村生活,平日里就跟着两个儿子一起住,前半年在大儿子家里,后半年就在小儿子家里。

两个儿子家境都很殷实,在吃穿方面老两口根本不受一点委屈,而且日子相比于同村的那些人显然好了很多。

唯一一点不足的是,沈锡美和郑德聪这一对夫妻现在也渐渐上了年纪,对于郑德聪来说倒是没什么,毕竟他天生是个哑巴,生活是有点单调的,但对于沈锡美来说,显然眼前的美好是她用一辈子的青春换来的。

但沈锡美又时常会提起说,“如果再让她选择一次的话,她依然会选择留在小潘村,依然会选择和郑德聪相守一生”。

可见40年的相守沈锡美过得非常满足。

故事到这里也就彻底结束了,也许在我们普通人看来,沈锡美的做法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不就留在了农村嘛?

但是我们在看待问题时,一定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因为在那时候,和沈锡美一起来小潘村的那几个同学早都离开了小潘村回到了上海,只有沈锡美,一次次地选择留在小潘村。

另外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生本就很少,沈锡美拥有着那样高的学历,根本就不愁找不到对象,可她偏偏选择相信爱情,嫁给了身有残疾的郑德聪。

这也足以说明沈锡美根本不看重物质,而是看重爱情和自己心中的感受。

所以说他们俩之间的爱情真的感动了很多人。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上海   成材   田里   哑巴   公公   残疾人   小伙   婆婆   贫穷   儿子   父母   两个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