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大桥--吉林市工业化的印记

吉林市松江大桥

吉林市工业发展的黄金期

从明清时期的船厂开始,吉林市走上了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但真正成为工业城市还是后来的事。晚清时期近代工业开始在吉林市蹒跚起步,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和日伪的殖民产业尽管发展缓慢不成规模,但客观上为吉林市成为工业城市打下了基础。

建国后的“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援建下,全国投入建设了156项国家重点工程,其中7项落户于北国江城吉林市,吉林市与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鞍山等城市一起,构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完整的东北工业城市群,吉林市迎来了工业化发展的黄金期。

七项重点工程中除了丰满电站的续建改建项目地处丰满之外,吉林碳素厂和吉林铁合金厂位于紧靠当时城区的哈达湾,哈达湾在日伪时期便建有造纸厂和水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已有一定程度的工业规模,碳素厂和铁合金厂的落户使得吉林市的哈达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现代工业区。

被称为“吉林三大化”的吉林染料厂、吉林化肥厂、吉林电石厂,还有为工业提供动力的吉林热电厂四项重点工程落户到了与哈达湾一江之隔的江北地区,从此吉林市江北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化工城。

“吉林三大化”开工投产现场


当年的吉林热电厂中控室

松江大桥的建成

那时的吉林市城区内只有日伪时期修建的一座跨江公路桥--吉林大桥,松花江上有很多渡口。两大工业区建设初期,两岸的人员往来和很多物质流动还要通过渡口来实现,尽管当时国家很穷,但也只能在有限项目资金中挤出钱来修建一座连接两个工业区的公路大桥,就这样松江大桥应运而生。

松江大桥始建于1954年,几乎同两个工业区同步建设,是与工业区相配套的重要基础设施。大桥由吉林省公路四局勘测设计,省公路四局与吉林市市政公司共同施工,1957年大桥完工。初建时桥宽15米,桥南附近是日伪时期修建的吉林造纸厂,北岸是“一五”全国重点工程吉林热电厂。尽管那时国家物资紧缺,施工技术力量有限,但施工现场干劲冲天,经过日夜抢修,只一年多时间便实现大桥合拢。因大桥对两岸工厂建设的重大作用,刚合拢大桥便通车了,后面都是边使用边建设,没有明确的竣工通车时间。

大桥刚通车时的情形

松江大桥的扩建

松江大桥促进了江北化工城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作为化工企业共和国长子的吉林石化公司,一度成为全国前十的大型企业集团。位于吉林市江北的龙潭区也从解放前的农田荒地,变成四十多万工业人口的成熟的城市行政区。

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交通负荷的持续增大,运行三十余年的松江大桥已呈现出老旧之态。1988年由吉林市市政公司承建,对大桥进行了拓宽改建,改建后的大桥宽度增加到22.5米,双向四车道,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大桥连通南北中兴街,南通城市主干道吉林大街,北接龙潭区遵义路,继续承担着吉林市南北交通大动脉节点的重任。

松江大桥桥头铭文

今日松江大桥

进入新世纪,吉林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桥南岸哈达湾工业区的工厂已陆续搬迁,烟囱林立的厂区成为了高楼林立的商区和住宅区。在这里那些曾经闻名全国的工厂已经不见踪迹,只能从街巷深处才能找到一些原来工厂的印记碎片,它们记录着这个城市工业的落寞。

大桥北岸吉林热电厂的烟囱仍然耸立,这些烟囱作为江北化工城的标志,延续着吉林化工曾经的的辉煌。

南岸江边的长白岛已成为著名的城市休闲区,到了冬季成群的候鸟野鸭子在此汇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岛。以沧桑的松江大桥为背景,漫天飞舞的野鸭子的鸣叫声连绵不绝,构成了一幅唯美画面,使人流连忘返,宛若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吉林市已建成了很多跨江公路大桥,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与后来修建的那些优美时尚的大桥相比,造型简洁的松江大桥与江北高耸的烟囱一起,在蓝天映衬下彰显出一种独特魅力,这种魅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久弥新,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吉林市那段辉煌历史的记录,是一个城市历史的符号。

涛声不绝的松江水在桥下流淌,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大桥和两岸工厂的故事,还有这个城市的落寞与辉煌。

大桥南岸曾经的造纸厂已成为现代商区


大桥北岸吉林热电厂高耸的烟囱遥遥相望


著名的城市休闲区长白岛


桥下长白岛漫天飞舞的野鸭子


造型简洁的松江大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吉林市   松江   大桥   哈达   热电厂   吉林   烟囱   江北   印记   工业区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