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流落何方

“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家喻户晓,所说的便是和氏璧,这件玉璧也被战国各诸侯国奉为天下所共传宝。各个诸侯国互相争夺玉璧,甚至搭上了许多无辜的生命,然而这件珍贵的玉器最后竟不知流落到何处,成为历史上一大疑案。

最早记录和氏璧是春秋时期一个楚国人卞和,一天在荆山采到一块玉璞,为了表示忠心,便将此玉璞献给了楚厉王,但是玉工没有识辩出来,还被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左足,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结果仍被鉴定为石头,而且还被砍去了右足,几十年后武王之子文王继位,卞和还想去献宝,无奈当时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眼看愿望无法实现,便抱着玉璞来到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眼泪都流尽了,楚文王听说后派人来问“天下被砍掉双足的人那么多,为何你哭的如此悲伤呢?”卞和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说成是石头,忠贞之士被说成欺君之臣,而痛哭”,文王听后,让玉工进行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因为宝玉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交往往往以玉作为信物,而玉中极品和氏璧更是被当做国家的象征。

后楚王将和氏璧赐给了战功赫赫的宰相昭阳,昭阳在某日宴请宾客时将和氏璧让与宾客观赏,席间却不翼而飞,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张仪,因为当时张仪正在楚国游说,曾与昭阳一起饮酒,于是对张仪严刑拷打,张仪拒不承认,最后也只能将其释放,张仪受辱后辗转到了秦国,为日后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和氏璧就这样消失了几十年后,突然出现在了赵国,至于怎么流落到赵国的,至今也无定论。后秦昭王听说,便对这稀世之宝产生了觊觎之心,于是派人前往赵国称愿意用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国心知秦国巧取豪夺,但又慑于秦国势力,只好派蔺相如持壁出使秦国,到秦国后,秦王看到玉璧非常高兴,将玉璧传于群臣观看,众人皆呼万岁。蔺相如见秦国根本无意割让城池,于是说“璧上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于是便将玉璧还给蔺相如,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赵王为了表示对秦国的尊重,斋戒五日后才让我持璧前来,而大王召见我时傲慢无礼,又将玉璧传与众人观看,这是在戏弄赵国,我看大王根本无意割让城池,您若再逼我献玉,我的头就跟这玉璧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秦王唯恐玉璧被撞碎,连忙道歉,并让人拿出地图来指出15座城池,蔺相如看出是缓兵之计,于是说赵王曾斋戒五日,大王也应斋戒五日,我才可献出此玉,秦王无奈,只得答应。回到宾舍后,蔺相如命人乔装打扮,怀揣玉璧,连夜反回了秦国。五日后,秦王命人请蔺相如入宫,蔺相如进宫后对大王说“我担心因您的失约而辜负赵王的重托,已经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赵国,对我要杀要剐,您看着办吧。”秦王与群臣面面相觑,想着即使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还会让两国关系恶化,于是以隆重的礼节款待,并将其送回了赵国,这就是历史上“完璧归赵”的故事

事隔60多年后,赵国还是被秦国所灭,并献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王朝,和氏璧最后落到了秦王嬴政手里。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有种说法是嬴政得到和氏璧后,命宰相李斯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用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为了国玺,后刘邦攻入咸阳后,国玺落入他的手中,在建立汉朝后,就成为了传国玉玺。


但是历史文献中关于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的比较详细,说明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说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也是没有根据。那和氏璧到底流落何处呢,有一种推测和氏璧是被作为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另一种推测是秦末战争中被项羽掠夺去,随后楚汉战争项羽兵败,和氏璧又下落不明。至于真正的和氏璧到底流落在何处,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能够找到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和氏璧   秦国   秦王   楚国   项羽   宝玉   国玺   玉玺   城池   大王   何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