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双刃的制度:明代的地方公廨对王朝发展的影响

引言

在中国封建社会之中,即便是建筑也有着一定的内涵象征,明代的地方公廨就代表了当时的礼制。明朝建立之初,因此此前受到了战争的破坏,所以不少建筑都被损坏了,这个时候统治者相当注重建设,尤其是对于地方公廨的建设,都是具备一定的格局标准的。

明朝官员

明代的地方公廨具备着很多的职能,像比较主要的有治事和宴息等几个功能。可以看出,这些功能都是与明朝的政治动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明代的地方公廨更像是一种精神承载物的存在,也是属于官民之间的利害关系的政治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官与民之间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一、政策分期——不同阶段下的不同反应

在明朝初年,不管是社会还是经济,相对来说发展还是比较稳定的。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就下令进行地方公廨的修建。相较于前朝,公廨的规模在逐步的扩大。然而因为当时的经济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因此整体的风气是比较奢侈的。

初期对于地方公廨主要是以扩建为主,专门扩建了一批属官,吏胥办房,因为明朝时期吏胥的职权有所扩大,所以说要想最大程度上降低腐败的现象,就得要提高地方公廨的密闭性。

明朝皇帝

此外,到了明朝中期,地方公廨与之前相比还有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追求的是规格化,也就是官方所规定的一个礼制。必须要按照规格化的标准去建筑,像明代时规定地方公廨如果说要具备一定完整度的话,必须要有仪门,申明亭,旌表亭等几部分组成。

这上面所说的都是在追求政治的实用度,除此之外,明朝时期的地方公廨还追求私人空间,用来处理一些密事。这一密闭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后堂,在后面添置上花园,客厅,厨房,游玩的场所,这些都与政治是无关的。

到了后期,明朝因为被奸臣垄断了政权,因此逐渐的腐败下去,社会秩序也逐渐的崩溃了。这种情况下再去扩建地方公廨显然是比较困难的了,而是向着维持的方向发展。在原先机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的扩建,毕竟公廨在明朝与政治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进行维持,也是在维持明朝的政治统治。

明朝官员

这一时期的明朝公廨往往会悬挂有匾额,匾额上有着宣扬性的标语,为的就是营造一种建筑上的神威感,这种神威感实际与皇帝的统治是密切相连的。可以见得,到了后期,明朝的地方公廨已经趋于完备了,各方面的功能都已经具备了。

明朝时期按照相关的建筑规定建造了不少的地方公廨,这些地方公廨的建造对于王朝的发展来说意义非凡,因为这些公廨从功能上看都是多样的,不仅可以用来处理政治之事,甚至可以当做娱乐时用来休息的场所。

二、明朝公廨具备着多样化的功能

从前面的建筑构成可以知晓,明朝的地方公廨是有仪门的,这个仪门如果通俗点去解释的话,就像是宫廷的大门。平时正门都是不开放的,只有用于迎接上级官员的时候才会打开,东侧有一个人门,这个门才是供一般人进出的。

地方官员

幕府是公廨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这主要是官吏的办公场所,如果说正官有其他的事情,没办法及时的处理日常的事务,就会安排幕官去处理,这个时候幕官就是被安排在大堂的耳房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属官廨,还有六房,户房,这些都是公廨日常用于办公的场所,毕竟公廨最为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用来政治办公,所以最主要的场所肯定也是办公场所。

再就是地方的公廨都会有一个大堂,也被称为正堂。这是公廨的中心场所,按照明太祖的规定,大堂中都是按照明三暗五的形式来建设,这一场所是正官用来发布相关的政令,或者是举办一些重大的庆典,还经常会在这其中审理案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事,这就是公廨另一个重要的功能。

地方官员

从正堂穿过去之后会有一扇屏门,内室总共有三堂,内室一般就是官员日常起居的地方了,在住宅的两侧有时还会建筑有花厅和花园,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当做宴会休息的场所了。在正厅举办宴会,大都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个时候官员及其家眷就可以在中旬到内室及附近稍加休息。

因为封建社会相当注重礼制,所以在当时对于神灵和祖先的祭祀成为了王朝的一大特色,这种情况下明朝也会专门在地方上设置建筑机构,尤其是各种坛庙。像最为主要的是城隍庙,这一坛庙主要就是用来祭祀地方的保护神。

其实对于神灵的祭祀,本质上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因此在这种思想之下,明朝在建造地方公廨时也会注重去表现等级制度。

《宛署杂记》之中记载:

“凡治必有公署,以崇陛辨其分也”。

公廨审判

地方公廨就是为了通过这一机构来沟通吏胥和民间百姓,为了防止吏胥在发展之中势力逐渐变大,明朝时还专门会在公廨的建造方面设置许多的内容,用来约束吏胥的权力。只不过随着王朝的发展,后期公廨有所衰败。

不管如何,明朝地方公廨的功能还是相当多的,在国家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在王朝发展的过程之中,地方公廨是一个拥有时代特色的社会空间,同时在内部还承载着极多的精神内容。

三、精神承载物——明王朝的独特社会空间

对于王朝的发展来说,地方政府是最为基础的行政机构,在此前各个王朝之中频繁的出现地方官员腐败的情况,极大的影响到了王朝的发展,因此明朝的统治者吸取了这一经验教训,通过在地方建设公廨来维护王朝秩序。

官员处理案件

相较于前朝,明朝的官员机构要简化了许多,地方官僚机构人员还是属于比较多的,同时地方官吏需要处理的事务范围也是相当广泛,尤其是各种案件要去及时的处理,否则过了一定的期限,负责的官吏就得受到一定的处罚,这就需要地方官员具备相关的素质。

《官箴集要》之中记载:

“清心省事,居官守身之要,心静能处事,心地干净,自然宽平”。

官员只有具备禁欲的品质,才能够去公正的处理相关的事务,为了能够促进官员形成这些品质,明朝的地方公廨会专门营造出安静幽雅的氛围,让官员在处理政务的过程中,能够保持着公正清明的态度。

官吏

从国家分裂到重新统一,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因此明朝的统治者也更加珍惜这种政治状态。为了能够保持王朝的稳定,明朝统治者相当注重民众的意见,推行的是民本的思想。为了能过更加了解百姓的心中所想,明朝时期专门规定地方官员必须要下街接触百姓,百姓也可以去到公廨访问。

在明朝时期,地方公廨能够将政府和民众联系起来,这也是当时王朝稳定发展的一个象征,因为民众可以通过公廨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是通过公廨来处理相关的政务问题,这样一来,官员呈现出的就是相当清明的形象,这不管对于统治者来说,还是对民众来说都能够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可以这么说,地方公廨就是明朝统治者安排的用来联系官民的一个工具,也是这一时代下衍生出的独特的社会空间。在这一特定的空间内去培养官员特定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去维护统治,才能够去稳定政治。

官员出巡

结语

虽说明朝地方公廨是属于官方建筑的一类,但实际上在其中蕴含着极深刻的精神性,同时还被王朝看作是维护统治的工具。在这些工具的维护之下,明朝的中央集权逐渐的完善了起来,相较于此前的各个王朝,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明显要更加完善。

在这一地方公廨之下,明朝的确出现了不少清官廉吏,这在封建王朝之中绝对算得上是理想官员的状态。当然,地方公廨的建造对于官员来说也产生了一定的禁锢,这使得他们产生了极高的心理压力,因此在后期公廨制度慢慢衰败,社会风气逐渐开放的时候,地方官员反而透露出一种颓废的风气,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前期公廨的影响。

官员处理政务

由此可以说的是,明朝的地方公廨的确是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是长久的压制,反而逼迫出了消极的一面,甚至最后危及到了明王朝的统一。

参考文献

《宛署杂记》

《官箴集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王朝   明朝   地方   官吏   双刃   统治者   明代   官员   场所   政治   功能   制度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