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共和国:一个不被任何国家承认的地方政权,仅存在53天

众所周知,清王朝覆灭后,下一个政权便是“中华民国”,然后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然,在这段时期里,还出现了由日本侵略者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以及由我党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被任何国家承认,且仅存在53天的地方性政权——“中华共和国”。

那么,这个政权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它又为何仅存在53天就消失了呢?

想要了解“中华共和国”,就得从它的主要缔造者——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说起。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第十九路军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在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时,该部队是唯一一支能与红军主力打成平手的国民党部队。

淞沪会战期间,十九路军打得非常出色,迫使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歼敌近万人。

在国民党军中,第十九路军的历史较为复杂一些,它的前身是陈铭枢为团长的粤军第一师第四团,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大革命失败后还追随我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错误地跟随了蒋介石!

事实上,第十九路军向来是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决策的,但又不得不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原本就对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十分抵触的第十九路军,毅然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禁令,在上海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

也正是这个时候,让我党清楚的认识到:第十九路军是可以被争取的力量。

对于第十九路军全体官兵而言,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内耗只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只有团结起来,枪口一致对外,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的完整。

1933年1月,日军悍然侵占山海关,兵锋直指华北,抗战形势一触即发。

对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了“共同抗日宣言”,呼吁停止一切内战,共同抗日。

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蒋介石还是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继续对我革命根据地发起进攻。

此刻,第十九路军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联共反蒋抗日”,中国才有出路。

1933年11月20日,第十九路军在与我党签订“反蒋抗日协定”后,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陈铭枢等人联合各界反蒋人士,在福州成立了‘生产人民党’,由陈铭枢任书记。

22日,该党作为执政党,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由李济深任主席。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福建事变”。

“中华共和国”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反蒋抗日、救亡图存,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诸多人士的支持。

不过,该政权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只有第十九路军,所拥有的辖区版图,也只有一个省而已,更为重要的是,该政权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所以注定难成气候。

当然,该政权在当时仍存在一定的“非法性”。

比如当时中共中央就曾发表声明称:

“福建政府是非人民的,仍是不革命的……一切想在革命与反革命中间取第三条路者,必然失败。”

第十九路军组建的“福建政府”虽然成不了气候,但其仍是我党必须联合的重要抗日力量。

不过,当时掌握党内实权的博古、李德等人,却不同意跟第十九路军合作。

1934年1月15日,蒋介石调集15万大军,分三路进军福建,对第十九路军形成合围之势,而随着泉州、漳州相继失守,福建事变宣告失败。

第十九路军一部分被打散,一部分被蒋介石和陈济棠收编,十九路军的番号从此消失在了国民党军队编制体系。

而“中华共和国”从成立到消亡,也仅仅只有53天。

虽然中华共和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还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缕鲜明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后,当年在“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职的核心人士,凡是健在的,都在新中国人民政府中担任了重要的领导职务。

比如李济深,就曾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共和国   苏维埃   中华   政权   攘外必先安内   苏区   我党   福建   事变   蒋介石   地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