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曹 操

曹 操

曹操(155一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沛国谁(今安徽毫县 )人,汉魏之际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的实际创立者。子曹丕代汉称帝后,曹操被追尊为武帝,史称魏武帝。

曹操的父亲曹嵩,系当时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少年时爱好飞鹰走狗,游猎射箭,生性“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公元一七四年( 汉灵帝嘉平三年),曹操二十岁,举老廉为郎。未几,由于尚书选部梁鹄,京兆尹司马防的推举,曹操任洛阳北部尉。一八四年,黄巾起义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镇压了颖川一带数万名起义军。由于镇压黄巾有功,他被提升为济南相。一八九年( 汉献帝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起兵讨伐董卓,因力量薄 弱,败于汴水。当时,军阀纷纷在兼并中扩充自己的势力。

制据冀州的袁绍与韩馥密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曾约曹操参加,被曹操拒绝。一九二年( 汉献帝初平三年 ),曹操占据充州,驻军顿丘,击败了黑山军的进攻。四月,曹操又进军攻击黄巾军于寿张( 在今山东阳谷、河南范县毗连地带)东。这年冬天,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曹操收其精锐三十余万,编成“青州兵”成为他日后争夺中原的主力。曹操两次征讨陶谦,并大败吕布于定陶。一九六年( 建安元年),曹操四十二岁,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他将献帝迁到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从董卓之乱以来,豪强割据势力的大混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饱经战乱。曹操打起了“兴义兵,诛暴乱”的旗帜,力图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他为了使统一事业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打下物质基础,于建安元年开 始实行屯田。他认为,“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当年的许下屯田,即得谷百万斛。

二OO年,曹操、袁绍两军决战于官渡( 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当时曹操兵少粮缺,处于劣势,结果却是曹操以偷袭袁绍后方和烧焚其粮屯的战术,歼灭了袁绍的主力,取得大胜。此战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又趁袁绍病死,其子袁谭、袁尚互相攻战的机会,挥戈北上,首先消灭了袁谭的势 力,并东征乌桓,继而消灭了由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一一袁尚和袁熙统率的残余势力,夺得了青、冀、幽、并四州,统一了中国北部。

二O八年,曹操进位丞相。这年,他率军南取荆州。时荆州牧刘表已死,其子刘琼举荆州投降。接 着,曹操 下江陵,与孙权、刘备联军麈战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另一说,在今蒲圻县西北)。由于曹操滋长了骄傲情绪,低估了孙刘联军的力量,以及军事指挥上的失误,曹操的军事力量在赤壁一成中受到较大的损失,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战后,曹操破马超,统一关中,败张 鲁,进军 阳平,三征孙权,西讨刘备,继续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二一三年(建安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那封 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六十二岁,受封为魏王。二二O年( 建安二十五年,即魏文帝黄初元年)正月,曹操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在二十多年的兼并战争中,逐一消灭了黄河流域的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在统一过程中,曹操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措施。曹操在经济上反对兼并,打击豪强,并颁布了“重豪强兼并之法”,整顿了赋税,严禁豪强将赋税转嫁到中小地主和自耕农身上。

曹操十分重视屯田和兴修水利。他下令在中原一带广泛实施屯田。其中军队垦荒的称军屯,按军队原来的建制,由军官直接督领,基本单位是营,每营六十人。招收无地的流散农民回来耕种的为民屯,民屯生产者称屯田客,又称典农部民,也实行军事编制,由政府设专官进行管理。这种制度对于解决军粮缺乏和促进农业生产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日有力地巩固了曹魏的统治。

曹操反对东汉以来用人讲门第、凭资历、尚名教、称礼法的腐朽的门阀制度。他主张用人唯才,在《论 吏 士行 能今》、《举贤勿拘品行令》中都反映了他唯才是举的政治周想。曹操重视从实际斗争中考察和选拔人才,《魏书》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

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熟谙兵法,著有《孙子 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他指挥作成富有谋略,善于出者制胜。官渡一战,以弱胜强,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操不信鬼神,曾在任济南国相时,下令拆毁济南的祖庙。做了丞相之后,他更是大力进行“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漏祀由此遂绝”。

曹操还是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现尚存他所写的二十余首乐府和四十多篇较完整的散文。他的诗文风格苍劲悲凉,语言质朴无华,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而又有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情胜于辞,质胜于文”可算是他的艺术特色。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的诗 歌 题材广泛,有反映汉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疾 苦的 诗 歌《蒿里行》、《韭露行》;有反映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的诗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曹操晚年时写的“老骥伏析,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更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曹操的散文风格明快,语言质朴。他这种气势豪迈,刚劲有力的诗文风格,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但曹操的诗歌也有一些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颓废思想,给人以消极的影响。

曹操原有文集三十卷,已散伙,到明代时才有辑本。中华书局辑校出版的《曹操集》内容比较详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冀州   建安   赤壁   荆州   黄巾起义   豪强   济南   元年   势力   军事   名人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