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覆盖554个姓氏的明朝大移民

正所谓“叶落归根”,中华上下几千年来,人们对“寻根”一直都有执念。而每当提起这个话题,有一个地方是绕不开的,那就是陕西洪洞大槐树。

在黄淮地区就一直流传着一首儿歌:“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这首歌谣不仅在山西省内流传甚广,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很多地区都有这个说法,如果想要寻根问祖,山西洪洞是绕不开的选择。

那为何有这样的的说法,明朝那长达50多年的大移民又是怎么回事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万般无奈的移民举措

洪洞大槐树移民又叫明初大移民,是我国历史上五次大移民之一,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事情起源于元末明初之时,当时中原内战不休,连年的战争使得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土地无人耕种而渐渐荒芜。

同时,这几地的百姓家中,青壮年皆充军入伍,所以这些地区的常住人口更加稀少。而人祸起时必有天灾,当时正遇黄河决堤,亡者更不计其数。

天灾人祸,连年饥馑,民不聊生。

与此同时,山西地界却是另一幅景象。由于地势狭窄,易守难攻,战事相对较少,周围百姓纷纷逃窜至此,致使山西人口众多且繁衍极快。

到了明洪武十三年,山西人口达到了410万人,比周边几个地区的人数总和都多。

当明朝统治者意识到中原大量土地无人耕种,处处是荒地,导致国家赋税亏欠之后,开始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

而此时富庶安定的山西地区映入朱元璋的眼帘,为保障大明江山的稳定,也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原地区。

朱元璋在与大臣商议之后,决定开展一场大移民,而山西人民自然成为了移民的最佳人选。

朱元璋

背井离乡的血泪历史

移民就意味着需要抛家舍业,而当时的人们都有“安土重迁”的思想,所以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离开家乡。

没办法,朝廷只好用招诱、征派等强迫的办法来推行这一次的移民计划。为尽快完成迁徙任务,官府直接下令:若是四口人家便只留一人在原地,六口人家则留两人,八口人家留三人,以此类推。

因为明朝大移民的主要方法带有强迫性质。为了更方便管理移民的人群,官员们规定需要移民的百姓们都必须前往洪洞县的广济寺处办理移民手续。

手续办理成功后便可领取“资格证”,随后由此处一起向各地出发。在官兵的一路监督下,沿着既定路线将百姓迁往山东、河北、内蒙古、江苏、吉林等18个省份。

而这次明朝大移民持续了50年,前后共进行了18次,覆盖了554个姓氏。即使是从世界史的角度看,也算得上是比较大规模的一次移民之举了。

为了保证移民的质量,官府规定同姓同宗者不可迁至一处,需将其分开。所以,当时人们不仅要面对背井离乡之苦,还要与家人分离。

可以想象,当时的人们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心里有多苦。因此为了不与亲人失去联系,很多人都约定以大槐树为根,以后有机会就要在这里相见。

只是在那个时期,重逢何其不易。所以山西洪洞大槐树便成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根”。

两侧自右往左读为“饮水思源”

时至今日的传说典故

曾有这样的民间传说,当时有的官府为了提高本地区的移民“绩效”,便想办法“蒙骗”当地百姓。

他们发出公告声称,除了广济寺大槐树下的人不移民外,其他地区的人都需要离开,所以不愿离乡者,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到达广济寺大槐树下领取相关证件。

当时,很多不明情况的百姓纷纷来到洪洞大槐树下,就在此时,官府征调了大批官兵,直接将这里的百姓包围,并强制武力押解他们迁移。

但凡不听从命令的人便用绳子绑起来,再一串串连接成队伍,场面可以说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了。

这种民间传闻的真实性虽然已无从考证,但它流传至今,足以说明当时的大移民是何等一种凄惨场面。

除此之外,洪洞大槐树移民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典故:凡是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脚的小趾指甲都是两片,被称为“复甲”。

据说这是因为当时移民之际,百姓们都想着未来有一天能再次回到大槐树,和本家的亲戚相认团聚。

于是迁移的百姓们就在自己的小趾上用刀划了一下,变成了“五个脚趾六个指甲盖”,将此作为记号,便于日后寻根问祖。

据传,“解手”这个词也是当时传下来的。因为需要移民的百姓众多,官兵并不能随时看护到每一个人,为了防止老百姓半路跑回家,官兵们便用绳子绑住每个人的手串成一排。

一路上严防死守,就算是吃饭也不松开绳子,若是百姓想要上厕所,便要请求官兵帮自己解开手上绑的绳子。

次数多了,时间久了,百姓们也便简明扼要的直接报告自己要“解手”,官兵通常都能明白他们的需求。就这样,“解手”的说法流传至今。

明朝大移民覆盖了18个省,而随着岁月变迁,当初从大槐树出发的百姓子孙已经遍及全国甚至全世界。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的“根”之后,都会选择回到这里祭奠先祖。因此,自1991年开始,洪洞便会举办大规模的祭祖仪式。

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到此祭拜,当地的祭祖堂中,立着八百多个牌位,代表着从此处迁出的八百多个家族。

据工作人员表示,这八百多个家族中,几乎覆盖了百家姓中的大多姓氏,所以才会有人说:我们500年前是一家。

洪洞大槐树的存在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家族、某一个姓氏寻根问祖之所在了,而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认同感的体现。

明朝初年的移民后代如今遍布神州大地,他们排除万难再创家园,但心中那抹不去的乡愁,无论何时何地都一直存在。

了解了明朝大移民的故事,大家有没有去问一下家中的长辈,自己的家族是否也与这山西洪洞大槐树有渊源呢?

一起到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洪洞   明朝   槐树   山西   移民   官府   姓氏   官兵   绳子   祖先   百姓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