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顺治问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给出十二字预言

文 |蒋冉Jiang

编辑 | 蒋冉Jiang

顺治皇帝问大清能传几代?高僧给出十二字预言:“十帝在位,九帝囚,一帝在幽州。”没想到多年后预言字字应验。

当时,高僧的预言究竟是什么意思?

顺治问大清能传几代?

在这之前,八旗军队兵力远不及明朝,然而,由于明朝内有宦官和党争治乱,外有女贞等部落挑衅,导致明朝内忧外患。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虽然手中有兵,但他不愿带着兄弟们冒险,就和崇祯皇帝皇帝商议,只要明朝能承认清朝的政权,他就跟明朝和平相处。

不仅如此,努尔哈赤还希望和明朝展开经济往来,从而让他的人民能买到生活用品、和粮食。

然而,在崇祯皇帝看来,天子应当守国门,一旦他承认清朝政权,还让两国人民互通有无,他就是辜负了祖训。

于是,崇祯皇帝和努尔哈赤没有谈拢,随后就是双方军队之间的较量,没过多久,随着八旗的大获全胜,清朝入关。

在这之后,顺治皇帝虽然登上了皇位,但实权在他叔叔多尔衮的手里。

顺治长大后,越发地意识到皇权的重要性,便在发奋图强学习的同时,在鳌拜的帮助下坐稳皇位。

然而,由于多尔衮早年间给顺治造成的阴影太深,顺治为了开解自己,便逐渐将目光投向研究佛法,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气面对生活。

可随着顺治的爱妃董鄂妃身患重病,顺治再次怀疑人生,他便经常找高僧玉林琇探讨人生,在此期间,顺治曾问过玉林琇一个问题,就是大清能传几代?

而玉林琇沉默了片刻,说出十二个字:“十帝在位,九帝囚,一帝在幽州。”听到这里,顺治感到一头雾水,便请求玉林琇给出解答。

不料,玉林琇只是意味深长的地看着顺治,表示天机不可泄露,而顺治皇帝虽然不理解,但他还是觉得,高僧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顺治便写下高僧的预言,仔仔细细地将这十二个字装裱起来,还下令,让所有皇帝继位的时候,反复思想高僧预言的意思。

后来,顺治在和高僧交流的过程中,觉得他在和高僧的交流中,内心获得了很大的释放,便对出家当和尚有些向往。

尤其是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对尘世的眷恋更少了一些,更加想要追随高僧的步伐,不料,大臣等人极力阻挠他完成计划。

在这之后,顺治皇帝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明白高僧的预言是什么意思。

多年后,关于顺治皇帝的结局,历史上有几种不同的记录,其中一种,就是董鄂妃去世后,他伤心过度,最终选择出家。

与此同时,在孝庄看来,顺治出家有损皇家颜面,就悄悄将他安排在五台山,不仅如此,她还曾带着康熙去探望顺治。

然而,在汤若望的记载中,顺治皇帝是得天花病死的,而汤若望虽然是外国人,但顺治皇帝十分信任他,甚至在顺治皇帝写遗诏的时候他也在场。

于是,更多人的学者认为,由于顺治皇帝长时间和董鄂妃相处,难免会被传染上天花,而顺治皇帝传位给康熙,也让学者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

原来,在顺治皇帝退位前,他已经没有大儿子,二儿子9岁,康熙8岁,此时,他本该让二儿子继承皇位,可他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康熙。

原来,康熙曾得过天花,后来痊愈了,这样看来,他有着抵抗天花这一传染病的能力,于是,顺治便将皇位传给康熙。

康熙继位后,遵照顺治的意思,仔细看过高僧留下的十二字预言,但他一向不信天命,便没有研究过高僧预言的含义。

之后的几任皇帝,也都不理解高僧的的意思,直到溥仪被关到辽宁抚顺之后,才猛然发现,高僧的预言字字应验。

高僧预言字字应验

原来,咸丰和同治皇帝,是大清的第七位和第八位皇帝,他们在位期间,清朝由于闭关锁国等原因,远远落后于拥有船舰利炮的列强。

好在清朝仍有李鸿章、左宗棠等干实事的大臣,他们经过多年努力,让大清得以被延续下来。

不料,同治皇帝继位后,慈禧直接通过发动北京政变,将大清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然而,由于同治皇帝没有子嗣,随着他的驾崩,慈禧很容易受到众人的指责。

于是,慈禧就自己妹妹手里抢来光绪,强行让他登上皇位,此时的光绪全然不知,他只是慈禧手中的一颗棋子。

当时,光绪年轻气盛,以为自己身为皇帝,可以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但他刚准备搞政治活动,就遭到慈禧的强烈反对。

但光绪还是不愿放弃,他通过联系大清的进步人士,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挽救大清,不料,慈禧很快就对此感到不耐烦,直接将他软禁。

于是,高僧预言中的“九帝囚”应验了,而大清皇帝到溥仪刚好十位皇帝,也就是“十帝在位”,不仅如此,“一帝在幽州”也最终应验在溥仪的身上。

要知道,在古代,“幽州”指的就是东北地区,而溥仪从苏联回来后,就被关在东北抚顺,也就是幽州,就这样,高僧的预言字字应验。

其实,高僧的预言中,“九帝幽”还有另一种解释,在这之前,崇祯皇帝刚一继位,就处理了多年的动乱问题,导致面对倭寇侵扰时,已经没有太多的耐心。

尤其是当崇祯皇帝察觉到,倭寇可以伪装成普通百姓,这让剿灭倭寇的工作更加艰难,而崇祯皇帝为了尽快解决倭寇的问题,直接采取海禁的政策。

这才缓解了倭寇侵扰的问题,不料,正当崇祯皇帝以为可以轻松一些的时候,大明还有别的麻烦在等着他。

原来,游牧民族所在的地区比较特殊,导致他们的粮食和生活用品,要依靠从中原地区购买。

然而,随着皇帝严禁两地人民通商,游牧民族买不到粮食,经常饿的头晕眼花,引发了牧民的强烈不满。

这时,游牧民族买不到粮食,便动手抢粮食,可抢粮食不是个长久之计。

之后,努尔哈赤和崇祯皇帝商议,希望双方能够展开经济往来,惨遭崇祯皇帝的拒绝,而努尔哈赤为了人民的生计,只能和大明开战。

与此同时,由于崇祯皇帝身边能干的大臣太多,而这些大臣各有各的想法,这些大臣在争斗的过程中,朝中局势也变得不稳定。

此外,八旗军队在北方,而大明虽然有二三十万的兵力,但他们蜷缩在南方的角落里,在打仗的时候很难施展得开。

后来,当八旗攻打长江天堑的时候,大明将只要能受得住这里,大明也不至于落入八旗军队手里。

可大明将领突然想要拥立新皇帝,转头就要和友军开战,不料,他还没完成拥立新皇帝的目标,就离开人世,只留下自己的儿子领兵打仗。

但将领的儿子没有父亲的勇气,不敢和大明军队抗衡,可自己的军队曾和大明军队展开战斗,此时,他已经无法与大明军队和好。

于是,将领的儿子就带着十万大军投奔八旗军队,这样一来,八旗军队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战略要地。

之后,随着清朝入关,清朝皇帝为了不让大清像明朝一样走向灭亡,都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

而大清的前九位皇帝在拥有最高权力的同时,也像囚徒一样被困在皇宫中不得自由,这就是“九帝囚”。

然而,虽然大清的九位皇帝为国家耗尽心血,但大清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可这当然不是他们想见到的,他们更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坐上皇位。

于是,顺治皇帝会询问高僧皇位能传几代,其实,不只是清朝皇帝,在这之前的唐朝皇帝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灭亡?

原来,李世民曾询问过袁天罡大唐什么时候灭亡,而袁天罡给出的预测是,猪上树的时候,大唐会灭亡。

随后,袁天罡拂袖而去,只留下李世民一脸茫然地留在原地,不知道袁天罡究竟是什么意思。

后来,李世民想了好久,才想明白猪不可能上树,于是,唐朝就能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想到这里,他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笑容。

没过多久,李世民就提拔了袁天罡,这时,有人问起他,在仕途上究竟能走多远,他当场表示,他给自己算过,最多干到四月份,他就要从政治舞台上消失。

果然,袁天罡的预言应验了,不仅如此,大唐灭亡的时候也被他算准。

在这之前,李世民靠暴力手段夺取皇位,但早年间励精图治,让百姓真正获得了休养生息,大唐也在他的治理下迎来万邦来朝的盛况。

然而,随着李世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在失去安全感的同时,总能从他人的眼神中,看出一丝他们对权力的欲望。

而李世民为了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便会对一些大臣做出处置,其中就有无辜的大臣,这让中陷入人人自危的局面。

于是,大臣们将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保住小命上,难以用心处理下级官员上报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被积攒得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唐朝冗官冗员严重,各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导致百姓的很多难处都得不到解决,这让百姓越来越郁闷。

没过多久,民间就组织起黄巢起义军,他们的迅速壮大,让大唐皇帝感到担忧,而朱温的出现,顺利帮助皇帝解决了黄巢起义等民间反动势力。

这时,皇帝自以为有朱温是大唐之幸,然而,没过多久,朱温就亲自撕下忠君爱国的面具,甚至通过弑君的手段推翻李氏王朝,自己登上皇位。

要知道,李氏王朝的“李”,有梨树的意思,而“猪”指的是朱温,于是,“猪上树”就这样应验了。

可在中国过去的朝代中,每一位皇帝都希望皇位能一直被传下去,但他们用尽一生的精力,都无法实现这个理想。

笔者观点:

其实,古代高僧和风水大师给出的预言,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真正的含义,而后人给出的解释,只是他们自己的理解罢了。

其实,古代社会中,无论是袁天罡、李淳风、姚广孝还是高僧玉林琇,他们只是有限的人,虽然知道万事万物的结局,但他们依然无法阻挡历史的发展潮流。

于是,我们应当对旧的事物保持理智,通过读书和学习等途径相信科学,毕竟社会的发展,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风水大师算出来的。

与此同时,古代统治者会按照个人偏好治理国家,这有很强的主观性,此时我们生活的国家和社会,能够接纳不同的意见,我们应当珍惜。

不仅如此,古代皇帝努力干了大半生,回过头来,自己不过是坐在王位上的囚徒,而我们则可以通过工作和学习,自由地选择我们想要的生活。

此外,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以通过接受他人的开解,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对周围的人造成伤害。

同时,我们面对身边亲人的问题,应当及时找他们沟通,从而更快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毕竟,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将有限的时间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此时,我们在面对一些玄学上的事物时,应当保持冷静,尽量避免受到负面影响,以便让我们对工作和家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同时,在我们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的时候,也可以不放弃工作,毕竟是工作让我们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拥有供应家庭的能力。

而我们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可以适当地询问家人的态度,从而让我们更全面地考虑问题,承担起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参考文献:

《顺治皇帝出家之谜新解》

《顺治皇帝赞僧诗》

《汤若望进呈顺治皇帝的新法地平日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顺治   高僧   努尔哈赤   崇祯   大明   明朝   大唐   民间故事   皇位   天罡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