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高徒方召麐:早年丧夫,守寡56年养8孩子,一幅画换一套房

01

幼年丧父,母为后盾

1914年,方召麐出生在无锡,她的父亲方寿颐是无锡最早一批工商实业家,靠着她父亲年轻时攒下的丰厚家产,全家人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同时,她的父母还很重子女的成长,在教育方面特别舍得花钱。

所以,方召麐4岁就开始研读经史子集,自学碑帖;6岁就跟着家庭教师学习英语和西方文化。

正是父母对她如此的悉心教养,让她从小就十分聪慧机敏,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时,总是很有担当。

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幸福下去,而家庭突然的变故,让方召麐的人生发生惊天大逆转。

1925年,爆发战乱,方寿颐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全,带着一家四口乘船准备离开老家,去别处逃难。

可在逃难的过程中,方寿颐中弹身亡,那时候方召麐年仅11岁,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死去。

而她父亲的离去,他家工厂没有得力的人接手,很快破产,也就相当于没有了经济来源,这也让一家人的生活直接跌入谷底。

而方召麐从被几个佣人服侍的大小姐,瞬间沦落成吃饭都成问题的灰姑娘。

幸运的是,她还有一个好母亲。

她的母亲王淑英特别坚强,把子女的教育当成头等大事,哪怕是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她也在拼劲全力攒钱,不断努力供两个女儿继续上学。

当时,小方召麐看着母亲为别人缝缝补补,想要上前帮忙,她母亲却说:“只要你好好念书,母亲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你和妹妹读多点书,以后就不用像母亲这般辛苦了!”

方召麐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平日里读书,比从前更为用功了。

正是母亲王淑英的努力付出,才丰富了方召麐之后的人生,让她有了可以活出自我的底牌。

1927年,方召麐大学毕业,便幸运的成了国画大师钱松喦的徒弟,开启了她的画画生涯,也是这一刻起,她开始知道自己未来想要的是什么。

而她的母亲知道后,一如既往支持她的爱好,并未觉得画画是不务正业,反而认为是值得投资的事情。

如果她的父母不曾重视她的教育,或许她会像千千万万的普通女子一样,过着大多数人都在过得流水线生活,成年后结婚生子老去,然后被世人遗忘。

毫不夸张的说,父母的三观,决定孩子的未来。

毕竟,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也是第一个在这张白纸上描画的人。

父母的三观,以及对孩子的教育,都会成为一颗种子,种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发芽,成长,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而方召麐的父母无疑是明智的,哪怕是在那样封建的年代,他们也没有因为她是女儿,而对她的教育松懈下来。

尤其是她的母亲,在家庭遭遇变故时,明明吃饭都很难了,却依然要送2个女儿读书。

能拥有这样的父母,方召麐的人生已然赢在了起点。

而多年的读书生活,也让方召麐的思想越来越新潮,她开始知道女子要独立,要有谋生的技能,想要靠自己的能力照顾母亲,也有了想要出去走一走,看看这个世界的决心。

02

丈夫早逝,独挑大梁

1937年,方召麐23岁,为学习欧洲近代史,她独自前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

在学习期间,她美丽的外表,优雅的谈吐,成功吸引了方心诰的目光。

方心诰是抗日名将方振武将军的长子,不仅有着军人世家的挺拔身姿,才华还特别出众,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当时,是校园中很多女生倾慕的对象。

被如此优秀的男孩子追求,方召麐很快就心动了,慢慢和他走在了一起。

从此,在课余时间,他们经常一起散步,分享自己的文学的见解,随着感情越来越浓郁,两个人很快就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两人特别恩爱,方召麐有了丈夫可以依靠,再次感受到家庭温暖,内心无比满足,也十分珍惜。

可不久之后,命运却再次将她的幸福生活彻底打碎。

当时,二战爆发,为了人身安全,方召麐和方心诰只好选择离开英国,到处逃难。他们辗转到了很多地方,上海、香港多地,一路上流离失所。

尽管生活这么苦,方召麐却因为有方心诰陪伴,一直都觉得十分甜蜜。每天早上,她睁开眼睛,只看到丈夫在身边,就特别安心,不再恐惧战乱带来的坎坷。

在逃难的途中,他们相继诞下了自己的爱情爱情结晶。为了记住一路逃难的艰辛,他们给孩子取得名字特别有意义,比如在天津生下的孩子,叫“津生”;在桂林生下的,叫“林生”;安宁时期生下的双胞胎,叫“安生”和“宁生”。

他们这一逃亡,就是数年,小家也由当初的2口之家,升级成了10口之家。

直到1948年时,方召麐和方心诰才终于可以安定下来,在香港落脚。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方召麐觉得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可她丈夫方心诰却因为生病住院,在做手术时出现医疗事故,他带着对妻儿的牵挂撒手人寰。

当方召麐知道这个消息时,瞬间觉得天塌了,整个人像疯了一样,死死揪住那些白大褂嘶吼:“把我的丈夫还给我!还给我!”

可再多的愤怒,也无法挽回已经离去的丈夫,反而在巨大的悲痛之下,方召麐自己病倒了。

几个年幼孩子站在她床前,不知所措。他们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又紧着倒下,只能不停的流眼泪,无助的祈祷母亲赶快好起来。

方召麐看着自己的孩子,突然想到:“我根本就没有时间悲伤啊,孩子还太小,根本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如果我倒下了,他们未来的生活怎么办?还有年迈的婆婆也需要照顾,丈夫留下的公司也不能无人打理啊!”

于是,她将所有的悲伤深藏于心底,对着自己的孩子挤出笑容,说道:“妈妈不会有事的,你们放心。”

对如何打理公司,方召麐一无所知,她觉得与其从头再学,不如关掉及时止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靠画画卖钱来养活一家人。

可婆婆知道这件事了以后,十分反对,她说道:“公司尚且还能有经济来源,画的画若是卖不出去怎么办?这么多孩子吃什么?喝什么?”

方召麐闻言,并没有反驳,她知道婆婆说的很有道理。卖画这个事,确实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

但是,她却对自己的画十分有信心。再次想了一夜之后,她还是坚持当初的决定,并对婆婆保证道:“母亲,你放心,我的画很快就可以卖钱。”

婆婆见她如此坚持,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这个家里,方召麐是唯一的劳动力了,也相信她不会饿着自己的孩子。

之后的事情,也证实了方召麐所言不虚。

她为了画画,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了,加上本身就学过画画,很快,她的画就得了很多人赏识,家里真的靠着她的画有了基本的收入。

但这点收入维持一家人口粮还行,孩子们正在成长,需要读书,教育方面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于是,方召麐就开始重新拜师,跟着她的师傅赵少昂学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她的画就能和他一起出现在日本的展览会上了。

为了继续提高画技,在1953年时,方召麐又拜师艺坛泰斗张大千。

经过大师指点,她的画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甚至还吸引了很多收藏家主动求画收藏。

方召麐在画画方面的成功并非运气,她幼时有母亲的培养,自己对画画又有浓烈的兴趣,加上多年的读书,让她有些自己独特的视角。

最重要的是,她在失去丈夫依靠时,没有因为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而迷茫,而是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能做好的的是什么。

当一个人身处低谷时,只要找到自己擅长的点,从困境中突围并非难事。

再加上方召麐背负养家糊口重任,她必然会全身心投入,把所有精力聚焦在画画一件事上,没时间去想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压力也就成了她蜕变的动力。

可以说,她遗传了母亲骨子里的坚强,而她母亲也给予了她抗衡命运的力量。

03

生命不止,成长不歇

有了稳定的收入,方召麐不再需要为养活一家发愁,便有了继续在画画方面深造的想法。

在旁人眼里,她已经是张大千最优秀的徒弟,可在她的心里,画技水平离自己理想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1954年,方召麐40岁,看着8个孩子可以生活自理,无需像从前般事事操心,她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理解的决定:离开香港,远赴伦敦留学。

已经到了这个年纪,方召麐内心还对学习有着热烈的渴望,她之后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可是,婆婆得知道方召麐的决定时,再次提出了反对,并说道:“如果你想出国,那就把几个孩子全部带走?”

婆婆这么说,主要是想用孩子将方召麐留在国内,一方面是她年事已高,担心自己照顾不了这么多孩子,一方面是担心方召麐出去之后,再遇良缘,无瑕估计这一家老小。

方召麐一听,当即就否定了婆婆的说法,虽然大儿子已经14岁了,但带着8个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她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但是婆婆不松口,她也不能一走了之啊。于是,她开始不停游说婆婆,软硬兼施,一方面告诉婆婆,自己去进修的决定很坚决,一方面保证自己学有所成便会立刻回国。

终于,婆婆被她说的话触动,也知道她这些年来的不易,便做出了让步,但前提是:等孩子大点,方召麐必须回来带走。

于是,方召麐将大部分钱财留下,只留下少量的生活费用,重新开启了伦敦的留学生活。

在国外,方召麐一开始没有收入,因为没有收藏家买画,她依然得为生存奔波,但她却很聪明,在学习的同时,靠奖学金和偶尔的绘画卡片兼职,有时候,直接提着水桶上大街上擦车赚钱。

慢慢的,她的画被当地人们喜爱,尤其是她画的玫瑰,经常一画完就被买走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甚至专门为她办了个人画展。

这一次展览,让她在伦敦有了名气,接着,她的展览很快开遍世界各地。

因此,收入也开始水涨船高,生活逐步稳定时,她也陆续将自己的孩子接了过来。

可是,方召麐却依然对自己的画不满意,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画一直存有赵少昂和张大千两位老师的影子,想要有自己的风格,就必须继续深造。

于是,她为了打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开始游走世界,只为一睹各个国家的不同画师的风采。

功夫不负有心人,方召麐的付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报。

在体会到西方艺术的精妙之后,她很快就尝试油画和抽象画,将中西风格结合实践,很快就创作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后来,在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上,有人将她的画作《磐石图》作为贺礼,这可是极高的肯定啊!

紧接着,她就被国学大师饶宗颐称为“挟风雨以振雷霆”,这个评价,当时震惊了画坛。

她的师父张大千也写对联夸她:“二三星斗胸前落,十万峰峦脚底青”。

而方召麐一直在画画的路上步履不停,在她60岁那年,赢来了她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画坛里的人,茶余饭后总是将“方召麐”的名字挂在嘴上。

而方召麐荣获香港紫荆奖章,她的作品被印在地铁票上,香港男女老少都见过她的梅花图;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曾为方召麐写下四百行长诗,称她为“画伯”和“大地的母亲”;东京富士美术馆曾为她制作电视片,称她为“中国画的巨匠”。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香港的上流人士都争相收藏她的画!就连大英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都有收藏她的画!

2006年时,方召麐突发心脏病进医院抢救,当时她已经92岁,尽管当时她自己认为没事,却依然离开了人世。

但她的画作,却像是画坛里的星辰,永远闪耀无比,照耀在每个爱画之人的心上。

方召麐一生能有此成就,主要是因为她忠于自己在做的事情,从未因为任何事放弃过画画,反而在精进画艺的路上,她的脚步从未停歇。

与其说是她用画画改变了生活,不如说是她对画画的热爱,带着她翻越了命运给予的重重苦难。

04 结语

纵观方召麐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她的一生跟许多普通人一样,经历过数次大起大落。

无论生活坏到了各种境地,她全部选择了坚强面对,哪怕是在丈夫死后,一个人需要带8个孩子,照顾年迈的婆婆,她也依然靠自己的力量,为那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但我不得不说,她是幸运的,有一个不错的原生家庭,在她年少时就如此重视她的成长。

她就像是一颗树种,掉入了她的原生家庭这块土壤里,在得到了充足的爱与关注之后,开始经得起风吹雨打,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没有生在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命就这样了,认了。

我建议你千万不要如此,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坚定向前。

方召麐真正成长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读书啊!

她的父母重视她的教育,但方式就是读书,是读书让她知道更大的世界,在画画时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更是读书让她知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没有像方召麐父母一样双亲,那就从现在开始,找到自己的方向,认真读书便可。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生活无味,其实是因为没有方向和目标,只有找到这些,人生才会有盼头。

人生路漫长,热爱是对抗平庸生活最好的良药。 心怀热爱的人,会像方召麐一样,拥有无穷的内驱力,能让生命之河奔腾不息,流向心中最美的那片海。

正如一个诗人所说:“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个世界时,才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

方召麐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因为她用滚烫的灵魂在感受,在探索。

她用热爱,抵挡了漫长岁月里的艰辛;也用热爱,跨过了世事无常带来的困境。

余生,愿你我都能找到心中热爱之事,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熠熠生辉地活着。


方召麐部分作品欣赏:

-全文完-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感谢您阅读慢情感

记得关注+点赞+评论

以便阅读更多旧时光的精彩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生下   孩子   高徒   香港   套房   早年   婆婆   丈夫   母亲   事情   父母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