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80:可怕的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对权力一无所知

材料(可略过,直接看白话):

窦婴、田蚡既免,以侯家居。蚡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蚡,蚡日益横。

白话:

窦婴、田蚡被罢免之后,以列侯的身份闲住在家中。田蚡虽然不担任官职,但因有与王太后是同母弟的关系,仍得到皇帝的亲近宠幸,多次议论国事大多被采纳;趋炎附势的士人和官吏,都离开了窦婴而归附田蚡,田蚡一天比一天地骄横起来。

文说:

窦婴的传记,我最近看了很多遍。这个政治人物非常有意思。

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窦氏外戚的代表人物。同时,他本人也有一定才能,七国之乱时有过军功。而且他是一个有忠君思想的人,对皇帝也很忠诚。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有关系有能力又忠心的好员工。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政治优势很明显的人,最终把牌打得稀烂。

在这个过程中,窦婴到底犯了什么错?

1.

景武两朝,窦婴经历了三次起落。第一次他当詹事,是个管皇后和太子家事的内臣。

这个官职位阶不高,但它有天然优势,就是离未来皇帝近,更有机会攫取权力和利益。

当时汉景帝的正妻是薄皇后,属于薄氏外戚,但薄皇后无子,景帝也还没有立太子。

在这种派系交错,储位悬空的情况下,窦婴作为窦氏外戚的人,还能拿到这么一个内臣的位置,不开挂是不可能的,这个挂就是窦太后。这一步就是窦氏外戚的靠山窦太后,为家族谋划,对未来皇权的提前布局。

这件事说明两点,第一窦太后是有实权的,第二窦婴这顶帽子是窦太后给的。

说白了,窦婴就是窦太后的人。窦太后培养他,是想让他和自己分别在台前和幕后实现权力共生,同时,让他成为窦氏家族第二代核心,给他机会提前与未来皇帝建立紧密关系,将来可以让窦氏家族的荣宠延续下去。

窦婴能当这个官儿就是因为窦太后,他的权力来源是窦太后,他天然就站窦太后这一队。

但在一次皇家私人酒宴上,窦婴公然站了汉景帝的队。

当时,景帝和亲弟梁王,还有母亲窦太后一起喝酒。正喝着呢,景帝对梁王来了一句:我走之后,皇位让老弟你来坐。

景帝话音刚落,窦婴就站出来,说:父传子是高祖的规矩,皇上不可以传给梁王。

窦婴这句话惹恼了窦太后。

其实窦太后和梁王都知道,景帝只是说说而已,但他们都很高兴,为什么?不光是因为场面话好听,更是因为景帝的皇帝身份摆着,他说了这句话对梁王和窦太后都有实利。

对梁王来说,景帝这句话是向世人展示了他和梁王的亲昵关系,这对梁王来说是一种隐形的政治资源,拔高了梁王的政治地位。

对窦太后来说,景帝这句话有利于她的权力稳定。窦太后是有实权的,她想要保住手上的权力,只能遏制皇权。

她为什么宠爱小儿子梁王?不光是因为小的受宠,更重要的是老太太通过对梁王更多的倾斜,抬高梁王,来与景帝形成制衡,而她自己处在一个超然位置,攫取权力。

这就是当时朝堂上的权力格局。而汉景帝这句酒话,抬高了梁王,正好符合窦太后的权力利益。

可窦婴呢?他表面上反对了景帝“兄终弟及”的场面话,其实是在为景帝的权力说话,他在站队汉景帝。

窦婴作为窦家人,他的姓氏和血缘已经注定了他天生政治派系就是窦氏外戚。这时候他不想着为窦太后的权力说句话,反而维护了景帝的权力。这不是站队是什么?

所以酒宴之后,窦婴也就被窦太后除名,不准他入宫面圣了。

这是窦婴的第一次起落。

2.

第二次是七国之乱时,汉景帝把窦婴叫来当大将军。

当时七国造反,景帝把大量军队交给周亚夫等一众功臣系去平叛。为了防止功臣系叛变,景帝主动找来窦婴,派他带着军队到前线,去监督正在平叛的汉军。

景帝为什么找窦婴不找别人当这个大将军?不光是因为窦婴站了景帝的队,站队景帝的人多了,凭什么给窦婴?袁盎也站队景帝,为什么不派袁盎去?

就凭窦婴还是窦氏外戚的人,是窦太后的人,与景帝关系近,景帝对他放心。

整个七国之乱,窦婴就带兵驻守了荥阳,一仗没打,回来直接封魏其侯了,后来还当了栗太子刘荣的太傅。

为什么他到战场上溜了一圈回来,能有高封赏?而其他的几个将军,比如栾布,人家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拿到俞侯爵位,最终官位也不过是燕国国相。

就是因为窦婴是关系户。

这次大将军的任务,景帝不可能给别人,因为大将军这支军队,是景帝内部军事稳定的保险,景帝信不过的人,根本没机会去。这任务就是给自己人准备的。

而自己人里面,景帝信得过的,能用的,还有谁?宗室不可能,梁王这个亲弟弟都被景帝给卖了。那就只有外戚,外戚里面主动站出来维护景帝权力的还有谁?不就是窦婴吗?

所以明面上看,窦婴有机会当大将军封魏其侯做太子太傅,是因为他站了景帝的队,但这个行为只是催化剂,根本原因还是,他窦氏外戚的身份。

这就是窦婴第二次崛起的内因。但接下来情况就不对了,老小子昏头了。

刘荣的太子做了没几年,就被王夫人和刘彻夺了嫡。景帝铁了心要废刘荣,立刘彻。

窦婴作为刘荣的老师,这个嫡没守住不说,面对失败的定局,他还要站在景帝的对立面,反对景帝,跟景帝据理力争论个对错。这不是犯浑么?

当初他反对景帝“兄终弟及”,现在他又反对景帝“废长立幼”。

看上去,他两次下注,都是为了皇帝着想,为了皇家的规矩说话,但实际上呢,窦婴第一次反对景帝,下注成功,是因为 “兄终弟及”真的就是景帝说说而已,窦婴反对恰恰维护了景帝的权力,所以景帝给他机会当大将军,捞功名。

而窦婴第二次反对景帝,却正好逆了龙鳞,景帝已经决定了要废长立幼,窦婴还反对,这是跟皇权作对啊。

规矩不重要,权力才重要。

窦婴没搞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第二次起来,又落了下去。以至于后来窦太后亲自出面,多次为他向景帝要一个丞相职位,景帝都不肯答应。就是因为窦婴不懂权力的心思。

按常理,窦婴这么搞,官路到太子太傅已经到头了,可是他运气好啊。

3.

他第三次又高升了。

景帝死后,武帝登基不久,就提拔窦婴做了丞相。窦婴为什么能在武帝朝初期,就走上仕途顶峰?

因为,当时的权力格局变了。景帝后期,说不让窦婴做丞相,窦太后没有一点办法,景帝也是一个实权派。但武帝上台就不一样了。

武帝是少年天子,他当太子时,班子里几乎没什么人才。等到登基,他的嫡系势力很弱,就娘舅田汾这么几个人。所以,他一登基就要广招人才。

而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势力,已经是三朝外戚,窦家人森然满朝,势力很大。武帝的皇权被窦太后压着。

为什么武帝对尊儒的董仲舒很赞赏,却还是安排他当了江都国相,调离权力中心,不敢重用?

因为权力不在武帝手上,权力在窦太后手上。

所以窦婴能做这个丞相,也是因为窦太后还活着。窦太后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在外朝,伸展自己的权力。窦氏家族也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做下一代靠山。

但是,窦婴这个时候又犯浑了。他再一次站了皇帝的队。

窦太后的意识形态是黄老之道,而窦婴却跟着武帝搞儒家学说去了。这不是搞笑么,窦婴根本没弄明白,他自己是谁。

窦太后最讨厌的就是儒学,窦婴端着窦太后的饭碗不自知,跟着武帝跟窦太后唱反调。

窦婴不仅自己搞儒学,还真的实行儒家讲的那一套,把大量窦氏家族中所谓品行不好的人,赶出长安。这不是自断臂膀吗?这些人都是娶了公主的列侯,都是有影响力的人,窦婴把他们赶出长安,是把自己的权力根基给摧毁了。

所以,最后窦太后看不下去,一句话把窦婴这个丞相撸了,换了个听话的许昌当了丞相。

这就是窦婴第三次下去。

这次下去之后,窦婴再也没上来,为什么?因为没几年功夫,窦太后就死了。

窦太后一死,窦婴就失去了权力来源,而且失去了窦太后这个靠山,窦婴身边的门客也都看出来,窦婴再没有重新崛起的希望,也就都跑了。再加上窦氏族人好多被他赶走。

窦婴身边就没人了,他失势了。

人家田汾虽然说跟窦婴是同一时间下台的,但田汾还有王太后这个靠山,他还能吸引门客,还有机会起来。但窦婴呢?啥也没有了,没有了靠山,也没有了铁盘。

窦婴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窦婴就是典型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他在权力场混了一辈子,可是对权力一无所知。

他既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上去,也不知道为什么上不去。他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权力来源,也没有搞懂权力的心思,。

每次窦太后给他权力,他都选择站队皇帝。景帝要废长立幼,他又拿规矩来压景帝,反对景帝。窦太后好黄老,他偏偏要搞儒学。

他就没搞懂权力是需要服务的,不是让他来对着干的。

其他的什么规矩、位子、忠君的思想,包括意识形态,那都是虚的,只有权力,以及权力在谁手上,才是实的。

窦婴,就是典型的没抓住主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权力   外戚   皇权   资治通鉴   丞相   靠山   大将军   太后   所知   太子   规矩   皇帝   可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