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手告诉你,一掷千金,除了能博美人一笑,还能做什么?

人生的重大转折在于针对出现关键机会时,善于谋划并下重注,其实国运也是如此。

千金财富,在不同认知阶层的人手中,其效应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笔能让普通人家过上锦衣玉食的巨额财富,但是在君王和巨贾手中,它却能发挥比物质享受高上千百倍的效用。

它能让一个国家濒于灭亡,也能让一个巨商坐上帝国宰相之位。

读一读《资治通鉴》在战国时期的两则故事,仔细分析,你能更加明白千金财富的威力。

故事一:赵括纸上谈兵,兵败长平

长平之战

(原文)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评述:从这一段表述可以看出,秦国的军队已经数次击败了赵国的军队,而赵国名将廉颇依然选择坚壁不出。

坚壁不出,这看似是一个非常窝囊的防守策略。

但廉颇是赵国的军事名将,他对于军事战略的考量是十分清醒的。

秦国毕竟是当时的强国,其国力因商鞅的农战变法而倍增,兵锋所指,战无不胜。

而且,秦军中还有战神白起,他的伊阙之战,以不到12万兵力斩杀了韩魏24万大军;他的鄢郢之战,率领秦军孤军客战楚境,期于死地求生,采用水淹之法攻克了楚国都城——郢都,十万百姓被淹,而楚国经此一战被迫迁都。

战神(杀神) 白起

由此可见,秦国国力强盛,又有战神统军,虽然赵国也有一定的军力,但是此时,作为一个胸有城府的军事将领,廉颇的最佳策略就是坚守城池,以待反攻时机。

可惜,君王毕竟不是军事将领,打仗不单单是输赢的里子问题,还有“敢不敢战、能不能战”的面子问题。

当时的赵王,将廉颇在军事层面无比明智的守城行为,看成了在政治层面无比畏惧秦军的避战行为。

你廉颇数次被秦军击败,不算什么,但是如果被秦军打得坚守城池,不出门迎战,你让我赵王在六国之间还怎么混?

所以赵王十分恼怒,并数次责备了廉颇。君臣之间就此产生嫌隙隔阂,而这正是敌军发挥舆论攻势的大好时机。

于是“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

秦国宰相范雎赶紧安排大量人员花费千金,在赵国实行“反间计”,制造了一个重要谣言:“秦王国最恐惧的,是赵奢(马服君)的儿子赵括,赵括一旦当统帅,秦军想逃都来不及。廉颇年纪已老,容易对付,不久就投降了。”

范雎

这段谣言最令人信服的地方在于两点:

1.强调秦王国恐惧的人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而不是直接说恐惧赵括。赵奢是赵国的名将,虽然没有廉颇的名气大,也没有后来赵括的负面名气大,但他在当时,其军事威名足以福泽后代,更何况是自己的儿子赵括。赵奢能带兵打胜仗,他儿子赵括也一定能继承其衣钵,带兵再创辉煌。

2.廉颇年纪已老。廉颇虽然是名将,但是最让人焦虑的就是其年龄,虽然军事经验会随着年岁增长,但是年龄是一把双刃剑,在增长经验的同时削弱体力。体力的衰弱会让人们觉得廉颇坚守城池是因为体力不支。

正是以上两点,让这个谣言经过赵王的耳朵并留在心里生根发芽。于是,范雎花费千金传出谣言的威力开始显现,赵王做出了“遂以赵括代颇将。”的重要决策。(事后的长平之战,证明此举是重大决策失误),并让蔺相如的一番苦劝毫无效用。(王不听)

(原文)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评述:司马光仅用寥寥数语就将赵括“纸上谈兵”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父母都看出了赵括只是有点理论知识,并无带兵打仗的实战能力,这正是其日后的危机。而赵王在千金谣言的蛊惑之下将大兵团的指挥权授予一个所谓的名将之子,这种军事决策一旦出错,很容易亡国灭种。

赵括之母聪慧明智,为赵国尽忠,以“赵括担任统帅后重私利的表现”为例,竭力劝说赵王撤换赵括。在劝说赵王不成后,赵母即预判到赵括会给家族带来的灾难,提前请旨赵王不要因赵括的军事失败而连坐家人。

(原文)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救赵之务,宜若奉漏瓮沃焦釜然。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义救亡国,威却强秦,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齐王弗听。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评述:“秦王闻括已为赵将”,秦王得知赵军的大将已由廉颇更换为赵括,应该明白是范雎花费千金的谣言反间计威力已现。秦王深感消灭赵王国野战军时机到了,心理应该是欣喜到发狂。

不过,君王可不是一般人,不能因为一事高兴而耽误全盘的谋划。秦王头脑非常清醒,他知道赵军换将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高兴之余,他立即开始了部署,“乃阴使武安君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秦王用一个“阴使”,一个军令,便将“偷偷更将秦军主将白起”的消息牢牢封锁在秦军之内。

对外,王龁仍是明面上的主将;而对内,白起对秦国大军的控制权已紧握在手。

秦王深知,赵括虽然已任赵军主将,但他毕竟不是白痴,如果听闻白起的威名,肯定会在军事战略上小心谨慎,不敢军事冒进。那样也达不到秦军诱敌深入的战略目标。

因此,秦王必须偷偷换帅,让秦军在表面上仍以王龁为统帅,隐藏白起的军事布局。

秦王的隐蔽战线(用谣言驱使赵王换上主将赵括、偷偷更换自己主将为白起)告一段落,白起在正面战场,开始表演神操作。“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白起用小部队装作失败吸引赵军主力轻敌冒进,然后悄悄展开两翼开始包围,并派25000名奇兵抄赵军的后路。

这还不是故事最精彩的部分。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两个大兵团要打大战、打决战,军队战斗力的持续时间尤为重要,而持续时间则由两方部队的粮草辎重决定。

因此,两方交战要想避免“一换一”的贴身肉搏血拼,并通过奇袭获得“损自己一分,伤敌人十分”的神奇战功,袭击对方粮草、阻绝对方粮道就是天选之策。

所以,古代打大决战的时候,其核心战略思想也挺简单直白的,就是干掉对方的粮草辎重,以达到扰乱军心,出奇制胜的目的。

于是,白起在安排25000奇兵的同时,又安排5000精锐骑兵,强行突破赵军守城部队,切断了赵军主力和辎重部队之间的联系。

自此,赵军被一分为二,即赵军主力和辎重部队,形成了一个无比凶险的局面——“粮道绝”。

赵军被秦军一分为二

这个时候,秦王再次敏锐地看出赵军的要害。他亲临指挥,统筹安排,展现出秦国强大的动员能力,下令强迫征召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数前往长平报到,竭尽了秦国所有男子的力量,封锁所有道路,断绝赵王国的救兵和粮秣接济。

秦王紧紧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他深知此时必须克服所有困难,封死赵军的粮道,让大军陷入缺粮的绝境。只有这样,大功可成。

白起固然在军事策略方面用兵入神,出神入化,但如果没有秦王以及整个秦国在后方强大动员能力的保障,长平之战的辉煌战果无法复制。

到了九月,在秦军围困之下的赵军,其被断粮道的杀伤力开始显现。“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作为统帅的赵括,深感压力巨大,做了最后的努力,并且身先士卒,发动最后的冲锋,惨烈地中箭而死。

赵括已死,身后疲惫的四十万大军转身就投降了秦国,但却被白起尽数坑杀掉了。

综上,秦王用千金制造的谣言,扰乱了赵国的军事人事部署,进而取得了赵平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消灭了赵国主力,完全瓦解了赵国的战争潜力(年轻士兵都被屠杀)。长平之战,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看完了秦王运用千金在军事战略上的绝妙布局之后,咱们再来看看秦国巨贾宰相吕不韦将千金投资在帝国继承人身上的精心谋划。


故事二:吕不韦遇“奇货”,布局投资得宰相

吕不韦

(原文)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评述:当时,作为秦王一个地位卑微的孙子,嬴异人的处境可谓无比黯淡,甚至是凶险。战国时期,诸侯征战,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经常处于和战之间。战争状态的时候好说,两国直接不服就干,兵戎相见。和平谈判的时候,两国如何表达争取和平的姿态呢,王室的子孙就是最好的象征。作为一国之君,我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孙子派一个到你的国家作为人质,称为“质子”。表明两国和谈的诚意。毕竟,虎毒不食子孙,因为子孙在敌国,君王不至于擅开战端。

可实际上呢,派到敌国的君王子孙不过都是君王的棋子,毕竟君王的儿孙几十上百个,只有一个儿子、孙子在日后继承王位,君王怎么可能对每一个儿子、孙子都那么重视关爱。于是交换质子的政策到后来就演变为,君主会将自己不那么喜爱的子孙派到敌国,然后再大肆进攻敌国,而善于争权夺位的子孙们就能借敌国的愤怒之手除掉这些潜在的竞争对手。

因此,由此分析可知,嬴异人在秦王宫室的地位非常之低,因为他作为在赵国的秦国质子,而秦国不断攻击赵国,赵国自然对这个仇人子孙没有好意。所以“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他甚至还有性命之忧。

(原文)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异人,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异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门。”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不韦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夫人,夫人无子。子之兄弟二十余人,子傒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曰:“然则奈何?”不韦曰:“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评述:一个游离于体制外的大商人吕不韦,看见落魄王室贵族嬴异人之后,一股商人的直觉直冲他脑门,他深知改变他家族命运的机会到了。

吕不韦之所以能嗅到改变命运的机会,源自于他对各方情报的广泛综合分析,且听分解。

吕不韦得到的情报

1.秦王嬴稷年老(秦王一旦驾崩,新任太子成为秦王,其继承人就要尽快确定为新太子,所以留给嬴异人和吕不韦的窗口机会不多了);

2.秦太子嬴柱最爱的是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3.嬴异人有兄弟二十多人,嬴傒已被公认为合法的继承人,有名的智囊士仓,又是他的助理,更如虎添翼。

支持白起完成长平之战的嬴稷

由此情报可知,一旦秦太子嬴柱即位为秦王,嬴傒很有可能被立为太子,而嬴异人将永久失去合理合法的继承人资格。

吕不韦给出的破局之道

1.华阳夫人因为姿色尚美,仍能获得太子宠爱而拥有设立继承人的权力,说服华阳夫人产生继承人的想法。

2.让华阳夫人认可嬴异人,并支持他成为继承人。

(原文)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华阳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因誉子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適,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今子异人贤,而自知中子不得为適,夫人诚以此时拔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也,则终身有宠于秦矣。”夫人以为然,承间言于太子曰:“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因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异人立以为嗣,以托妾身。”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盛于诸侯。

评述:按照吕不韦已经为嬴异人谋划好的破局之道,吕不韦开始了“千金大计”:

1.花费五百金给嬴异人,令他广交宾客,名扬邯郸。这是增加嬴异人的社会影响力。

2.花费五百金,购买奇珍异物,并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给华阳夫人进献贡品。

2-1通过她姐姐先赞颂嬴异人贤能的品行以及孝顺的性格(身处异国,常常思念爹(太子)娘(华阳夫人)),这是造势。

2-2继续通过姐姐给华阳夫人分析形势,提出警告:“靠着自己美丽容貌得到宠爱的,一旦美丽容貌消失,爱情也就跟着消失。夫人的宠爱已到极点,却没有儿子,如果不在权势巅峰时早早在庶子群中培养一位贤才,提拔他当作嫡子。万一有那么一天,美丽早上衰退,爱情晚上就会溜走,即使想开口说一句话,恐怕也不可能。庶子群中,嬴异人最有才干,他自己知道他在庶子群中,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嫡子根本没他的份儿。夫人如果特别垂爱他,使嬴异人本没有国家而忽然有了国家,夫人本没有儿子而忽然有了儿子。则夫人的尊荣,将在秦王国永存。”

以上这段,其姐姐对华阳夫人的利弊分析,可谓精彩绝伦。

首先,点出了华阳夫人的优势——美貌以及随之而来的宠爱;

紧接着,点出劣势——没有儿子;

同时,预判危机——容颜衰老而宠爱消失;

继而提出破解之道——趁太子宠爱之时,选择支持一个继承人,于是华阳夫人便能通过这个继承人保持自己的尊重。

至于继承人为什么要选嬴异人,理由也是特别充分。因为他非嫡非长,根本不可能有继承资格,而华阳夫人在太子面前点选了他,就是莫大的恩惠(本没有国家而有了国家)。这种母子利益就能长久。

(原文)吕不韦娶邯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异人与吕不韦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脱亡赴秦军,遂得归。异人楚服而见华阳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

评述:吕不韦成功为嬴异人布局王位,还并不满足,进而用自己已怀身孕的老婆借机献给嬴异人,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入继大统,而自己作为后代秦王的亲生父亲,地位会更加尊贵。吕不韦的宏大野心,不可谓不惊世骇俗。

虽然吕不韦已算准华阳夫人准备立嬴异人为继承人,但他做事依然滴水不漏。因为华阳夫人为楚国人,于是吕不韦专门安排嬴异人在首次拜见华阳夫人时,穿着楚国服饰。于是,华阳夫人大喜,说道“吾楚人也,当自子之。”还将嬴异人的名字更名为:嬴楚。

由此,吕不韦的惊天布局华丽完成!

前257年,嬴异人改名为嬴楚。

前251年,嬴稷去世,太子嬴柱即位,嬴楚被立为新太子。

前250年,嬴柱去世,嬴楚即位,正式为秦王。

前249年,吕不韦为相国。

8年前一掷千金的完美布局,终于在8年后带来了完美回报。8年前,他只是阳翟的一个大商人;8年后,已经在战国第一霸主——秦国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尊位,堪称传奇!

千金财富,不过是一个物质工具,你的认知有多高,就能用它来为自己、国家带来多大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秦国   秦王   楚国   千金   君王   继承人   太子   夫人   儿子   高手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