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视角下的日俄战争 第二章:日清战争前的东亚

上章把矛盾起源和战争导火索——朝鲜半岛初期的外交交代了,这章重点为日本的立身之战(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成为受国际承认的“文明”国家)做铺垫。

一、日本政府的反对

第一章中我曾提到过日本政府不知道俄朝的接近,直到1885年6月初,东京才收到近藤真锄代理的公告,说穆麟德欲使朝鲜进入俄罗斯的保护之下,高宗也派遣了密使到沙俄商讨此事。日本外务卿井上十分重视此事,6月5日,他与大清公使徐承祖进行会谈。

井上发表了以下言论:“朝鲜国王君臣之间,其政治之体,所为殆有类小儿者(指朝鲜外交动向)……不可耽误片刻,须协力谋划防阻之法,否则依该邦外交之拙,祸及贵我两国即在旦夕。故须稍加约束朝鲜王之临政,使其外交勿妄为。”我翻译一下,大致就意思是日清两国应该对高宗共同施压,以他父亲大院为威胁,如果不听就废高宗立其父亲。

大院君

然而大清对于约束朝鲜王反应消极,表达若说约束,则甚是麻烦并且表达对于大清扶持高宗,徐承祖认为他是有能力管好自己国家的,不需要列强此类之干涉也。

总结一下,此时日本对于高宗颇为激愤,完全不信任,无论如何也要干涉朝鲜外交。井上还阐述了俄罗斯对大清的威胁并讲解了他所思考的应对方案即后面八条:

第一,对朝鲜之政策, 全部以最秘密之手续,恒经李鸿章与本官商议后,由李氏施行。

第二,不许朝鲜国王如现今般于内廷亲执政务,且剥夺内官之权力,断绝其参与政务之途。

第三,选拔举国第一等人物,委以政务,关于此等人之去留问题,国王应得到李鸿章首肯。上述第一等人物诸如金弘集、金允植、鱼允中等人。

第四,委任上述人物之政务,主要为外交、军事、会计三务。

第五,从速斥退穆麟德氏,以妥当之美国人代之。

第六,陈树棠虽笃学之士,然才力不足,应以其他有能力者代之。

第七,由李鸿章任命陈氏之继任者。推荐美国人至朝鲜,应就将来之政策予以其充分之训令,并送其至日本面会本官。

第八陈氏之继任者应与日本驻朝代理公使结成深厚情谊,诸事协商执行。

这八条最后献给了李鸿章,李看后在第三条踌躇斟酌之语。因为大清暧昧的态度加上井上对大清的印象极其恶劣,回国后强烈反对清日共同保护论,可以说是井上开辟了日本单独吃下朝鲜的道路。

因为与大清达不成共识,日本不得不撤回八大条,暂时处于观望态势。

穆麟德(德国人)

二、高宗接近俄罗斯第二幕

因为高宗的胆怯,士贝耶失败了,但是俄国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前行,迈出了第二幕。而这次的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韦贝尔,暂任首任朝鲜代理公使。在1885年5月7日韦贝尔收到新方针:我们只需要在这个国家获得足够影响力,并且获得朝鲜政府的信任,以对抗其他国家。

在俄罗斯解密的文档中,对于大清不出手朝鲜的原因大抵是防止汉人入满洲(防汉是大清一切政策的基础)只有汉人入满,才可能导致其出兵朝鲜。

面对“背清迎俄政策”李鸿章还是作出了一定反制,他强迫朝鲜国王解除了穆麟德顾问之职,而且为了牵制高宗,又将大院放回朝鲜,注意此时是1885年10月。

然而高宗无视了大清的反弹,韦贝尔到达汉城后,高宗来访,告知自己担心大清操纵朝鲜政变,希望俄罗斯派遣舰队驻扎在仁川港,然而韦贝尔非得要书面保证,碍于大清的面子,朝鲜国王没有给。

韦贝尔在11月2日向圣彼得堡发出了一份意见书,其内容如下:朝鲜在打开国门时,国内产生了欲向日本学习、导人新秩序的“日本党”(即开化党)。然而“无论是日本的政策,还是日本的商人们,都没能获得朝鲜人的信任”。甲申政变后,日本失去了威信。从那时起,英国人将俄罗斯打算将朝鲜作为保护国的传闻散布开来,以刺激清国政府,迫使其向英国靠拢。因此,对于英国占领巨文岛一事,清国的反应很小,之后还将大院君送回国。大院君肩负着取代亲俄派的高宗的使命。

当时的高宗

俄罗斯的档案中表示,朝鲜问题上大清远比俄罗斯有优势,而且不排除大清武力解决,有可能甚至吞并或傀儡朝鲜,这是巨大的损失,也会破坏边境的和平氛围。

然而迫于大清压力的高宗迫不及待的希望得到俄罗斯的支持,然而他给俄罗斯的私信却被负责朝鲜的袁世凯截获了,袁世凯大怒,立刻向李鸿章报告,并开始策划政变。我不知道日本什么反应,(由于资料暂缺)但是日本对于高宗的不信任会加剧罢,但是面对强硬的大清,日本保持沉默。

最终,俄清各退一步,进行了交涉,表面大清不会占领朝鲜,俄罗斯也不会干涉朝鲜。李鸿章十分高兴,因为他大概认为两国强强联手应该可以让日本收回侵略之手吧。并且在大清的强硬要求下,英国也不得不从巨文岛撤军。

但是这件事让俄罗斯收到威胁,立马开始扩充军队,预计战列舰就要一口气增加12艘。(不知道完成没)4月29日开始一些大臣开始极力主张放弃朝鲜。

最终俄罗斯底线是俄清保持朝鲜的不可侵犯性。(文章最后我会表面为什么放弃朝鲜)

三、维特登场与西伯利亚铁路方案

俄罗斯远东政策的变化完全产生于其他方向,始于俄罗斯大臣中一位极具个性的人物的登场。

189年3月谢尔盖.维持被任命为俄罗斯财政部铁路事业局局长。在此之前.他是西南铁路这一私营铁路公司的总裁.不过他不是一位普近的经营者。维特是来自荷兰、仕奉沙皇的技师的后商,母亲是俄罗斯名门贵族的千金。他生于1849年,毕业于位于敖德萨的新俄罗斯大学。他的经济学素养深厚,对国家前途也自有一番经纶。1889年, 他出版了著作《走近国家主义一 国民经济学与弗里德里希,李斯待》由于这个人物出现在俄罗斯的中央政府中,西伯利亚铁路计划得以实施,俄罗斯的远东政策展现出新的局面来。

维特

早在19世纪50年代,外国企业家就提出了在西伯利亚远东修铁路的构想。19此纪70年代进行了最初的部分斯查。1884年交通大臣波西耶特制定了从萨马教至符拉迪奥斯托克(海参崴)的铁路方案。

1887年提出要确保建设乌苏里地区铁路的财源。但是,当时的财政大臣维什涅格拉德斯基所领导的财政当局正集中全副精力于重建财政,故对此提议始终很消极。这种消极态度的突然转变发生在1890年9月,清朝政府为了建设“南满”铁路,聘请英国工程师进行勘查。受此影响,交通大臣丘别涅特重新提出了曾于1887年提起过的建设乌苏里铁路的方案,亚历山大三世指示要尽早展开建设。外相吉尔斯也从“俄罗斯在中国的地位”这一角度出发,开始主张建设西伯利亚铁路。大臣们就此事进行了协商,并于1891年2月在大臣委员会中进一步讨论了 其结论。会上,大多数人主张从战略角度出发,不仅是乌苏里铁路,还应立即着手建设西伯利亚铁路全线。强力推进这项工程的就是财政部铁路事业局局长维特。1891年3月29日,亚历山大三世将颁布建设大西伯利亚铁路方针的敕书发给了正在周游世界的皇太子尼古拉。

下一章得收拾一下,因为要开甲午之事!

“获得 朝鲜对我们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有可能带来极其不利的结果。”朝鲜贫穷,没有作为市场的价值。虽然貌似有些矿产资 源,但开发需要投人很多资金。在战略上,它虽然有可能成为对俄罗斯有利的据点,但防卫极度困难。“占领朝鲜会破坏我国同清国,以及同样对该国有企图的日本的关系。考虑到我们的立场是要联合清、日,这样做会使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变得很困难。(出自俄罗斯朝鲜问题的协商会,于1888年5月8号举行)



谢谢支持,祝点赞的读者学业有成、工作顺利、早日脱单[兔年大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西伯利亚   贝尔   东亚   朝鲜   俄罗斯   英国   日本   大臣   视角   外交   铁路   战争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