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鲜打不过日本?看高句丽2次跨海,如何打残强敌倭国军队?

之华说史,史说自话。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

“倭”是我国七世纪以前古文献记载中对日本列岛出现的国家(包括诸小国及强邦)的称呼。“倭”的称谓最早见于《汉书·东夷传》,此后成书的历史文献对倭的记载更加全面,其称谓所指也更加明确。


1、倭国的缘起


《三国志·魏书·倭人传》记载:

“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驿所通三十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


《后汉书》记载: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

上述记载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日本列岛的客观状况。

约在公元一世纪前后,日本列岛已经形成了许多部落联盟。

到我国汉朝时期,日本列岛共有百余个小国,其中有三十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与中国发生外交关系,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高句丽太祖大王五年),“倭奴国”即遣使来汉,光武帝刘秀给以“汉倭奴国王”印绶(此印绶已在日本九州志贺岛叶崎村发现)。

三世纪时,经过相互攻伐和吞并,日本列岛上的“百余国”已经变成了“三十国”,九州北部的邪马台国是其中较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三世纪以后,大和国兴起于本州中部地区,此后经不断扩张逐渐统一了日本。同时,占领了朝鲜半岛南端的任那。


2、倭与朝鲜半岛三国的战争


四世纪上半叶,倭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高句丽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

这些战争尽管在《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没有文字记载,但在“好太王碑”的碑文中则记载的非常详细。

“好太王碑”文对倭与朝鲜半岛的百济、新罗、高句丽之间发生的战争作了如下记载:

第一次:“百残、新罗,旧是臣民,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每破百残,口口新□,以为臣民”(口处缺字,下同)。

第二次:“九年己亥,百残违誓,与倭和通。王巡下平壤。而新罗遣使白王云:‘倭人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奴客为民’”。

第三次:“十年庚子,教遣步骑五万,往救新罗。从男居城至新罗城,倭难其中。官军方至,倭贼退。自倭背急追之任那加罗从拔城,城即归服。安罗人戌兵,拔新罗城。盐城倭满。倭溃,城内十九,尽拒随倭。安罗人戌兵,满罗城。口其为倭口…”。

第四次:“十四年甲辰,而倭不轨,侵入带方界。口口口口口石城口连船,口口口口率口口平壤口口口锋相遇,王幢要截荡刺,倭奴溃败,斩煞无数”。

好太王碑文所记载的以上内容,都是关于战争的,第一、二次主要反映了倭渡海对新罗与百济的侵扰情况:第三、四次则主要记载了高句丽同倭之间的战争过程。


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倭通过战争打败了新罗和百济并使之屈服。

战争过程反映了倭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企图,即倭对新罗、百济的军事行动绝不仅仅是杀人越货,索取贡物,而是带有军事占领、强迫臣属的性质。

“以为臣民”、“以奴客为民”等所反映的内容均属此意,甚至在败退时掳走其占领区内的人口,这是古代军事国家典型的侵略行为。


3、为何只有高句丽取胜?


关于高句丽与倭的战争,耿铁华先生在《好太王碑新考》一书中作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

耿铁华先生认为:

碑文所记之“百残、新罗,旧是臣民,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每破百残,口口新口,以为臣民”,是对高句丽好太王六年讨伐百济原因的陈述。

自好太王六年以来,倭多次渡海侵扰新罗、百济。

新罗、百济在倭相对强大的军事实力面前,被迫向倭屈服,臣属于倭,不再向高句丽朝贡,这是高句丽所不能容忍的。

由于好太王刚刚即位,高句丽没有马上向倭开战,而是采取了首先攻打百济的策略,在高句丽好太王看来,屈服于倭的百济已经成为倭寇侵扰半岛的社会基础。

好太王将屈服于倭的百济,视为倭寇侵扰朝鲜半岛的社会基础,是有一定道理的。


四世纪末、五世纪初,朝鲜半岛处于三强并存、一强争霸的局面,三强中除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的高句丽外,作为另外两强的新罗和百济均位于朝鲜半岛的南部地区,新罗位于半岛东南部,洛东江至大海之间;百济则位于半岛西南部,汉江以南的绵江流域。

三强中,高句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军事实力最强,新罗、百济不得不仰人鼻息,做为高句丽的属国向其纳贡称臣。

关于这方面的史实,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好太王碑文中关于“百残、新罗,旧是属民,由来朝贡”的记载,就是明证。

但是,在古代国家的关系中,朝贡臣属关系往往都是脆弱而短暂的,国家的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弱则服,强则叛,稳定性极差,新罗、百济与高句丽的关系正是如此。

在三个国家中,新罗与高句丽的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密切,而百济与高句丽的关系则比较紧张。从好太王碑的碑文可以看出,高句丽对新罗的称呼中没有一丝的不敬,而将百济蔑称为“百残”、“残国”,将百济军队称为“残兵”。

另外,从碑文反映的有关战争内容来看,百济是好太王时期对外用兵的主要目标,好太王一生中的战争绝大多数是与百济之间进行的,究其原因,与倭有一定关系。


4、倭与百济的关系


滕红岩先生在《高句丽与倭的关系》一文中引用日本学者山中顺雅《法律家眼中的日本古代一千五百年史》中的部分史料,对倭与百济多次通好作了如下记载。

“(阿莘王)六年(公元397年)五月王与倭国结好,以太子腼支为质”。

“十一年(公元402年)五月遣使倭国求大珠”。

“十二年(公元403年)春二月,倭国使者至,王迎劳之特厚”。

“十四年(公元405年)秋九月王薨。王仲弟训解摄政,以待太子(腼支)还国。

季弟碟礼东训解自立为王。腼支在倭国闻讣哭泣,请归。倭王以兵士百人卫送,既至国界…腼支留倭人自卫,依海岛以待之。国人杀碟礼迎腼支即位”。

“(腼支王)五年(公元409年)倭国遣送夜明珠,王优礼待之”。

“十四年夏遣使倭国,送白绵十匹”。

“(毗有王)二年(公元428年)倭国使至,从者五十人”。

这些材料足以证明,倭与百济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政治上对百济施加着影响,连百济王位的废立都受到倭的左右,其中也包含着倭与百济之间似乎还有一层主仆关系之意。


5、倭与新罗的关系


由于这种关系的存在,加上地理条件的制约,倭对朝鲜半岛入侵的地点,基本上都选择在新罗国境。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关于倭对新罗的军事侵略行动作了如下记载:

“(奈勿尼师今)三十八年(公元393年)夏五月,倭人来围金城,五日不解”。

“(实圣尼师今)四年(公元405年)夏四月,倭兵来攻明活城,不克而归…六年春三月,倭人侵东边。夏六月,又侵南边,夺掠一百人…七年春二月,王闻倭人于对马岛置营,储以兵革资粮,以谋袭我”。

上述史实说明,百济屈服于倭以及倭寇对新罗的侵扰,已经打破了朝鲜半岛原有的政治格局,对于高句丽来说,“百残、新罗,旧是属民,由来朝贡”的局面不复存在。

于是,高句丽将百济视为倭寇侵扰朝鲜半岛的社会基础,同时向百济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在高句丽军队的沉重打击下,百济遭到惨败,丧失了五十八座城邑,七百个村庄,连百济王室成员和大臣都作了俘虏。

碑文中关于“九年己亥,百残违誓,与倭和通。王巡下平壤。而新罗遣使白王云:‘倭寇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奴客为民’”的记载,则证明在九年己亥,倭与百济互相串通,发动了对新罗的战争,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新罗被迫向高句丽好太王求救。


6、高句丽如何打残倭军?


倭人在朝鲜半岛南部的军事行动,已经挑战了高句丽能够容忍的底线。

在这种情况下,好太王巡视边境,了解百济与倭寇的动态,从而为下一步对倭、百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在好太王碑文中,我们看到了关于高句丽与倭之间两次战争的记载,这两次战争分别发生于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高句丽广开土王九年)、元兴三年(公元404年,高句丽广开土王十三年)。

隆安四年(公元400年,高句丽广开土王九年),高句丽好太王经过周密的准备,派遣五万大军前往解救遭到倭寇侵略的新罗,这是高句丽与倭寇之间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结果,“官军方至,倭贼退”,高句丽大军一路掩杀,大获全胜,随即攻占了半岛南部与倭关系密切的任那加罗小国,将新罗境内的倭寇军全部驱逐。


此役恢复了高句丽半岛大国的政治地位,出于感激,新罗国王亲自到高句丽向好太王朝贡听命。

倭在此次战斗中的失败,应该属于败退,其有生力量并没有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由于高句丽的军事打击,使倭寇对朝鲜半岛的入侵企图遭受挫折,因此,倭对高句丽怀恨在心。

侵略朝鲜半岛行动的失败,迫使倭重新认识侵略朝鲜半岛问题,如果不能打败高句丽并使之屈服,那么,倭对半岛地区的侵略阴谋就永远也不会得逞。

有鉴于此,经过三年的准备,倭将侵略的矛头直接指向高句丽,元兴三年(公元404年,高句丽广开土王十三年),倭寇侵入带方郡。好太王率水军与倭寇作战,在平壤至带水附近大败倭寇,斩杀无数,维护了高句丽对带方的所属权。

此役使倭寇元气大伤,从此以后不敢轻举妄动,至少在好太王终世之前,没有见到倭军再次对高句丽进行侵扰的记载。


7、高句丽为何大败强敌倭国?


好太王时期,高句丽与倭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军事较量,以高句丽的胜利而结束,从双方的战争过程来看,高句丽之所以取得胜利,拥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句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自小兽林王开始,高句丽开始进行改革,致力于推行休养生息、富国强兵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手工业,使经济、军事力量都有重大发展。

故国壤王时期,高句丽保持了小兽林王时期推行的富国强兵政策,国家局势稳定,经济发展迅速,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重要历史时期。小兽林王以来的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高句丽国家富强殷实的经济基础。

到好太王在位期间,高句丽政治清明,风调雨顺,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呈现出“恩泽恰于皇天,威武振被四海,扫除不佞,庶宁其业,国富民殷,五谷丰熟”的盛世景象。

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好太王建立了一支由步、骑、水军组成的强大军队,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从军队数量、兵种、武器装备、素质上看,高句丽军队都是此期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政权中最强大的战争机器。为高句丽打败倭寇对朝鲜半岛的侵略奠定了重要的客观条件。


其次,好太王在驱逐倭寇的战争中,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在同倭寇的较量中,好太王十分娴熟地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好抗倭战争的前哨战。

在倭寇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好太王首先将打击目标锁定为臣属于倭的百济,通过对百济的打击,削弱倭侵扰半岛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对倭进行警告。

(二)巡视边境,侦察敌情。

在倭寇攻打新罗时,好太王亲自巡视边界,了解倭寇动态,力图做到知己知彼,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抗倭军事行动计划。

(三)集中兵力,重拳出击。

据“好太王碑”碑文记载,在倭寇对新罗发动进攻时,好太王集中五万大军讨伐倭寇,“五万”之数也许有夸大的成分,但参加战役的高句丽军队有三万人还是可信的。

关于好太王使用兵力的数量及必要性,耿铁华先生认为:

“高句丽作为当时北方的一个军事大国,往救新罗时,用来对付倭寇的竟然是步骑五万。我们充分考虑到碑文夸大的成分,大体上估计为步骑三万,这也是不小的数字。…我们估计,倭军至少在万人以上。否则,新罗使者也不会报告“倭人满其国境,溃破城池,以奴客为民”。

高句丽与倭寇在平壤至带水附近的水战,好太王使用兵力的数量亦应是相当可观的,否则不会有“倭寇溃败,斩杀无数”的战绩,致使倭寇元气大伤。


再次,倭寇远离本土,劳师远袭,与高句丽军队所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倭寇对朝鲜半岛的侵扰,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公元二世纪初,倭已经开始对半岛进行侵扰,其攻击地点基本上都选择在新罗境内,倭人“遣兵船百余艘,掠海民户”。

此后,倭对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入侵非常频繁,有史可查者即有十余次。


从新罗第一代王赫居世居西干,到第十七代王奈勿麻立干统治时期(公元前50年一公元364年),在长达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代王遭受过倭的侵扰。

四世纪末,倭对半岛的侵扰达到高潮,其使用兵力的数量,最多时应在万人以上。

如此庞大的军队和频繁的战事,需要有强有力的后勤供应作保障,对粮食、兵器、船只和各种物资装备的需求同倭寇远离本土,劳师远袭的客观状况形成了矛盾,即使倭寇在朝鲜半岛的占领区内拥有军事基地,有专门的军队负责为倭寇筹集兵力、武器与粮草的供应,但同在本土作战的高句丽相比,倭寇依然存在着客观条件上的劣势,这也是高句丽军队打败倭军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句丽对倭寇作战的胜利,粉碎了倭对朝鲜半岛的侵略企图,使半岛三千里江山免于沦陷。

在以后较长的时间里,倭不敢再有侵略朝鲜半岛的企图:另一方面,通过抗倭斗争,高句丽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地位。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日本   新罗   平壤   朝鲜半岛   朝鲜   碑文   倭寇   国军   强敌   公元   半岛   古代   战争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