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墡:明朝第一个监国的藩王,3次卷入皇位之争,为何还能善终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卷入夺嫡之争的皇子或宗室,都很难有好下场。

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仅仅因为李世民提过一句想换掉李治,立他为太子,便被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恨上了,多年之后找借口除掉了他。

然而,在明朝,却有这么一个王爷,2次监国,代替皇帝执行部分权力,又3次卷进皇位之争,依然能奇迹般地从皇孙混到皇叔祖父,高寿善终。

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嫡三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襄王朱瞻墡(音shàn)。

本文我们就来说说朱瞻墡的传奇一生,他是怎么做到经历了这么多风波,依然得以善终,还被新帝厚待的。

01、两次监国

作为朱高炽的嫡三子,同时也是第5个儿子,朱瞻墡以小透明的姿态,度过了人生的前20年。

纵使父亲朱高炽相当疼爱他,母亲张皇后更是最怜爱他这个幼子,但是,他的大哥朱瞻基英明神武,威望颇高,顶上还有这么多个哥哥,可以说,不出意外的话,皇位与他无关,就算天塌下来,也轮不到他去顶。

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

1425年夏天,朱瞻墡的父亲朱高炽突然驾崩,从重病到去世,只有2天时间。而朱瞻墡的大哥,太子朱瞻基,还远在南京。

朱瞻墡的二叔,汉王朱高煦,则派人密切监视着京城,野心勃勃,随时准备截杀回京登基的太子,夺取皇位。

20岁的朱瞻墡,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被推上了前台,开启第一次监国生涯。

在朱瞻墡之前,明朝监国的人选,都是太子。他也是明朝第一个监国的藩王。

监国的人选,是朱瞻墡的母亲张太后定的。这其中,体现了她的政治智慧。

朱瞻墡之所以被选中,有2个重要的原因:

而朱瞻墡,也不敢有二心,在大臣的帮助下,兢兢业业地完成监国任务,为朱瞻基顺利从南京回到北京登基为帝,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朱瞻基顺利登基,汉王朱高煦的谋划落了空。不甘心当个普通藩王的朱高煦,在朱瞻基登基一年之后,举兵造反。

朱瞻基吸取了朱允炆任用“大明战神”李景隆、导致一败涂地的教训,亲身上阵,御驾亲征对付汉王。

出征之时,他让自己的两个弟弟留在北京监国,一个是郑王朱瞻埈,另一个,依然是襄王朱瞻墡。

当时的朱瞻基无子,第一顺位继承人,是同母的二弟,越王朱瞻埈,第二顺位继承人,是同母的三弟,襄王朱瞻墡,第三顺位继承人,则是庶出弟弟里年纪最大的郑王朱瞻埈。

也就是说,朱瞻基跳过了第一顺位继承人,把监国重任交给了第二、第三顺位继承人,这与当初的张太后指定朱瞻墡监国,如出一辙。

这是朱瞻墡第二次监国。他再一次漂亮地完成了任务,为前方征战的哥哥提供了稳固的支持。

02、三次卷入皇位之争

结束了两次监国之后,朱瞻墡按照明朝的规定,外出就藩。他的封国在湖南长沙,离母亲和兄长所在的北京,天遥路远。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藩王是可以定期进京觐见皇帝的。可是朱瞻基在目睹了朱棣的靖难,又经历了朱高煦的叛乱之后,一心要削弱藩王的权力和地位,便以路远、费钱、扰民为由,拒绝了藩王进京。

即便朱瞻墡作为太后最宠爱的儿子,也无法打破这条规定。

就藩的藩王,也不能轻易出封地,这也意味着,朱瞻墡无法和其他就藩的兄弟们见面,以解思亲之苦。

于是,他只能在书信里寄托自己对母亲和兄弟的思念。

唯一的例外,发生在朱瞻基去世之后的第二年。

那年,朱瞻墡的封地从长沙换成了襄阳,搬家的路上,经过了九弟梁王的封地。

即便两人的封地距离不远,可自从双双就藩以来,已经整整7年没见过面了。分离之时,两人依依不舍,执手相看眼泪:兄弟不复更相见,奈何!

这是朱瞻墡一生之中,最后一次见到自己的兄弟。此时的他,才失去大哥不久,而身为同母弟弟的他,居然不能进京奔丧,安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母亲。

然而,即便是远在万里之外,在朱瞻基去世之际,朱瞻墡依然被动地卷入了皇位之争。

这是因为,朱瞻基去世实在太早,留下的太子,只有9岁,实在是难以承担治国重任。于是宫里开始传言:太后要舍弃太子,立襄王朱瞻墡为新皇帝。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人心浮动。

最终,张太后在考虑了整整7天之后,牵着太子朱祁镇的手,来到文武百官面前,宣布:这就是新天子。

这场争端,终于结束了。

这是朱瞻墡第一次卷入皇位之争。

不过我细读史料之后,觉得这只是张太后使的障眼法。她并不是真心想立朱瞻墡为皇帝,而是朱祁镇的年纪太小了,她担心有人不服,为了巩固朱祁镇的地位,而把朱瞻墡推了出来。

因为,这个时候,朱瞻墡的同母哥哥越王还在世。就算张太后不想立朱祁镇,越王的继承顺位,也在朱瞻墡之前。

大臣没有理由支持朱瞻墡登基。

张太后抛出朱祁镇和朱瞻墡二选一的选项,让大臣们觉得朱祁镇是更好的选择,巧妙地化解了朱祁镇的信任危机。

结束了第一次皇位之争后,朱瞻墡在封地里平静地待了14年。在这期间,他的同母二哥和母亲先后在京城去世,他都未能进京奔丧。

14年后,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发生了。

皇帝朱祁镇被俘虏,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为了不受制于人,决定另立新君。她有3个选择:

这几个选择里,朱见深的年纪实在太小,只有2岁,国难当头,主少国疑,实在是不合适。

而朱祁钰,是孙太后情敌的儿子,出于私心,孙太后并不想选他。何况他也只有22岁,没有任何理政经验,能不能应对这么复杂的局面,还未可知。

再三思量之后,孙太后决定,立藩王。

而藩王里,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先帝朱瞻基唯一在世的同母弟弟、有过2次监国经验的朱瞻墡。

远在襄阳的朱瞻墡,也时刻关注着京城里的动向。

他觉得,当个富贵闲王挺好的,他可不想在这个动荡时刻,被推上前线,搅进这摊混水里。

更何况,他若是登基了,将来朱祁镇归来,他这个叔叔,岂不是尴尬?

于是,朱瞻墡赶紧上书孙太后,请她不要另立新君了,直接封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并请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

至于他这个皇叔,就安分地待在封地,不拖后腿就好。

最终,孙太后在群臣的建议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立情敌的儿子朱祁钰为新皇帝,没再为难朱瞻墡。

这是朱瞻墡第二次卷入皇位之争。

在事情尘埃落定之后,朱瞻墡也没闲着,一听说朱祁镇从瓦剌归来,立刻上书朱祁钰,请求朱祁钰尊重太上皇朱祁镇,最好日夜问安。

这份上书,将在朱祁镇复位之后,帮上他的大忙。

转眼,8年过去了。

皇帝朱祁钰病入膏肓,群臣催促着他确定继承人,而他的独子已经夭折。

在大臣眼里,朱祁钰应该从朱祁镇的儿子里选一个来立太子,最好就是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

毕竟,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朱瞻基是缔造了仁宣之治的明君,无论是出于礼法,还是出于情感,大臣们不希望看到朱瞻基一脉失去皇位。

可是朱祁钰却不想向朱祁镇低头。他宁可把皇位交给宗室,也不愿意还给朱祁镇一脉。

他选中的人,自然是皇叔朱瞻墡。

这是朱瞻墡第三次卷入皇位之争。

也是最危险的一次。

朱祁钰还没来得及下定决心,召朱瞻墡进京,就被朱祁镇以夺门之变的方式,抢走了皇位。

复位之后的朱祁镇,知道了朱祁钰的打算之后,又联想到,当初他被俘的时候,母亲孙太后想立的,正是这位朱瞻墡。

他脸色阴沉,不由得怀疑自己的皇叔是不是真有夺位的野心。

03、为何能善终

于谦等人入狱的罪名之一,就是勾结外藩,谋夺皇位。而这个外藩,指的自然是襄王朱瞻墡。

朱祁镇正想对朱瞻墡问罪,却先看到了一道金符,两封上书。

明朝召藩王进京,需用对应的金符。而襄王朱瞻墡的金符,好好地放在孙太后的宫里,说明它从来没有动用过。

朱祁镇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而两封上书,一封,是朱祁镇被俘之后,朱瞻墡上书请求立朱见深为皇太子,让朱祁钰监国,而自己坚决不愿意继承皇位。

另一封,是朱祁镇被囚南宫的时候,朱瞻墡上书朱祁钰,请他善待朱祁镇。

朱祁镇松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叔,虽然多次卷进了皇位之争,但看起来,没什么野心。

随后,朱祁镇把朱瞻墡召到了北京城。

生性警觉的朱瞻墡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考验。为了划清和朱祁钰的界线,打消朱祁镇的猜忌,朱瞻墡向朱祁镇提了两个相当恶毒的建议:

杭皇后,是朱祁钰的第二个皇后,生下了朱祁钰的独生子朱见济。正是这位朱见济,抢走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这个建议,深得朱祁镇的心,他当即照办了。

郕王,是朱祁钰登基之前的封号,而郕王府,是朱祁钰登基之前的住处。而汪氏,则是朱祁钰的原配妻子,也是第一任皇后,因反对朱祁钰换太子而被废,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住在郕王府。

不过,面对朱瞻墡的这一个建议,朱祁镇却难得地生出了恻隐之心,没有答应。

朱祁钰虽然被朱祁镇夺走了皇位,但毕竟是把明朝从土木堡之变的泥潭中拯救出来的功臣之一,又是朱瞻墡的亲侄子。

朱祁钰已经去世,朱瞻墡如此对待朱祁钰的两任皇后,可以说是相当恶毒了。

不过,这也是朱瞻墡的自保之法。他知道,朱祁镇对朱祁钰恨之入骨。自己必须表示出对朱祁钰十足的恨意,乃至牵连到两任皇后身上,才能换取朱祁镇的信任。

果然,这两个建议一出,朱祁镇最后的疑虑也被消除了。他终于相信,朱瞻墡本人既没有站在朱祁钰那边,也没有什么野心。

于是,朱祁镇恭恭敬敬地宴请了朱瞻墡,并在他回封地的时候,亲自送到午门之外,握手而别。

4年后,朱祁镇再次召朱瞻墡进京,并让百官到朱瞻墡的住处去拜见他,大大提高了朱瞻墡的地位。

终朱祁镇一朝,朱瞻墡的待遇都超脱于其他藩王。

最后,朱瞻墡活得比朱祁镇还久,直到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登基14年后,才因病去世,享年73岁。

他也是朱高炽的10个儿子里,寿命最长的。

04、写在最后

朱瞻墡这一生,2次监国,3次卷入皇位之争,却能高寿善终,实在是不容易。

一来,他每次卷入皇位之争,都不是主动,而是被动的,他也及时表达了自己对皇位一点想法都没有。

二来,他为了打消皇帝的疑虑,甚至不惜欺负自己侄儿的亡妻和寡妇,手段虽然下作,却让他成功自保。

可以说,他一生最大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明哲保身上了。

深陷皇权斗争的漩涡,却能高寿善终,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大智慧。

你觉得是不是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明朝   皇位   皇叔   封地   顺位   继承人   太后   太子   皇后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