谤书一闻,驾帖立下!明朝的驾贴,缘何成为奸臣迫害忠良的利器?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明朝时,为了能够提高君主专政集权,皇帝加强了许多制度的建设,为了能够打造一支专属于皇帝的皇家卫队,当权者可谓是绞尽脑汁,而锦衣卫也就应运而生,可锦衣卫的权利也需要受到约束才行,对此,律法要求锦衣卫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需要出示证件,也就是所谓的驾帖。如果没有皇帝的允许,锦衣卫也不能够随便逮捕别人,而这驾帖制度,究竟在明朝时期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一、 明朝与众不同的驾帖制度

明朝永乐年间,驾帖就已经出现了,黄佐写的《南雍志》记载:

“永乐十年五月戊子,驾帖取举人、监生梁弘等一百二十人习译夷字。弘独告免,礼部以闻。上怒,编伍交趾。”

通过这个记载就可以发现在明朝永乐时期,驾帖已经能够代表皇帝(如朕亲临)去执行一些任务。当时礼部官员凭借驾帖,打算抓120多人去当翻译,表面上是给他们一份差事,实际上是剥夺了这些人仕途晋升的机会,因此导致了这部分人的不满,并且拒绝执行这一条征召令,礼部官员便向朱棣打小报告,朱棣听说之后勃然大怒,竟然连自己颁布的口谕都不愿意接受,龙颜大怒之下,将这些人全部发配边关,从这件事就可以知道,驾帖其实是作为皇帝命令的一种象征。而看到驾帖之后不执行的话,是会受到非常严厉的责罚。

“朝廷颁命四方,有诏书,有赦书,有敕符、丹符,有制谕、手诏。诏赦先于阙廷宣读,然后颁行;敕符等项,则使者赍付所授官员,秘不敢发。” ——《大明会典》

其实这种驾帖制度的应时而生,更多的是为了使皇帝的中央集权更加稳固,锦衣卫作为当时皇帝的直属部队,可以代表皇帝的旨意去做任何事情,如果皇帝来不及下诏书,把驾帖交给锦衣卫,也同样可以执行一些抓捕的工作。那么驾帖除了传皇帝的旨意之外,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功能和用处吗?

二、 驾帖的作用

驾帖的功能其实多种多样,在古书当中曾记载,驾帖可以用于宣布继承人归属,也就相当于遗嘱的作用,同时驾帖也可以交给一些出宫办事的人使用,一般情况下,皇宫内的太监是很难出宫的,如果他们想要出行,必须有皇帝或者敬事房提供的证明才可以,而在驾贴制度出现以后,驾贴也可以作为太监出入皇宫的证明之一,因此一些太监在外出采买物品时,便拿驾帖作为凭证,同时也可以凭借驾贴到户部去领取相应的所需银两。

在驾帖上会明确指出该贴能做什么事情,并且会标记清楚具体办事的人是谁,如果驾帖没有标记这些内容,负责开具驾贴的人就要受到严厉的责罚。

到了明朝中期,社会风气开始转变,皇帝不再将所有的心思放在朝廷的发展之上,反而开始贪图享乐,不务国事,到了明朝成化年间,驾帖基本上就是拿来招摇撞骗的一个符号象征,锦衣卫可以拿着驾帖到处鱼肉百姓,甚至随意增加老百姓的苛捐杂税用来中饱私囊。

此时的锦衣卫,不仅仅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办事人员,更多的是如同拿着驾贴当令箭的存在,锦衣卫无视法纪,横行霸道,制造了许多天怒人怨的事情,而皇帝又不管不顾,直接助长了这样的歪风邪气

明朝时甚至曾发生过锦衣卫故意拿着假驾帖,将死刑犯劫走的事情,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继续发生,当时朝廷对于驾帖,也是进行了严格的使用约束,后来只有监长官亲自拿着驾帖,才能将死刑犯给提出牢房,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严重纰漏。

“凡击登闻鼓诉冤、并锦衣卫等衙门捉获人犯、三法司处决罪囚奉钦依者,俱该锦衣卫直日官,将原给驾帖,填写缘由并人犯姓名。除鼓下词状从各科直鼓官批送外,其余俱送本(刑)科,列名批钤,以凭送问处决。”

只不过随着锦衣卫势力的不断扩大,他们对于驾帖的使用也就变得非常随意,有的锦衣卫甚至不使用驾帖,直接胡乱抓人,随意查抄官员,更有甚者,直接打着皇帝的旗号铲除异己,明朝官场变得一片乌烟瘴气。

皇帝发现之后也是勃然大怒,因为锦衣卫在没有申请驾帖的情况下,随便抓人不仅不符合流程,更是将大明律法完全弃之不顾,要知道,驾贴的申请到具备法律效力,并不仅仅是皇帝的一句话而已,除了皇帝的授意,还需要到司礼监盖章,得到六科的审批之后,才具有实际用途,否则就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黄纸一张。

不过后期锦衣卫权势滔天,大多数锦衣卫根本无视驾帖的存在,有些锦衣卫根本就没有申请驾帖,就先把事情给办了,来个先斩后奏,可以说将皇帝坑得也不轻。

比如万历年间,负责征税的矿监和税使,借驾帖肆意征敛,诬告忠臣,以至“谤书一闻,驾帖立下”。等至明朝末期,各种冤假错案层出不穷,驾帖完全成为摆设,走一遍过场而已。此时驾帖在史料中的使用记录也达到顶峰,成为明朝官员奸法谋私的工具,以至“一捧驾帖,不知如何索诈,如何惊扰”,甚至“风影诏狱,于是矫旨,缇骑四出”,权宦借用“不经内阁之票拟”的驾帖大兴党狱,造成了“缇骑遍天下”的局面。

天启四年,内阁中书汪文言及部分东林党人,因为弹劾魏忠贤,被锦衣卫押往诏狱,此事引起朝中官员的严重不满,以杨涟为首的官员开始了针对魏忠贤党羽的反击,其中就有一项弹劾宦官逾矩干涉司法的罪名,“片语违忤,驾帖立下”,指出逮捕汪文言等人的驾帖也“不从阁票,不令阁知,不理阁救”,谴责了魏忠贤使用驾帖清除异党的不法之举,得到了包括首辅在内的一众官员的支持。

比如南京工科给事中徐宪卿上疏声援:

“驾帖之佥,北司之拷,非所以示天下公,宜以罪犯付法司,内外章奏还内阁职掌,无使辅臣失职。”

首辅叶向高上疏:“驾帖之拿人,渐不可长。”

福建道御史李应昇疏请:

“敕谕内监,钤束驾帖,金吾职掌,毋听内使纵横”。

然而这场轰动一时的反魏斗争,却以东林党人被革职禁闭而告终,一些主要参与人物,很讽刺意味的因驾帖被逮捕入狱,可见驾帖已经成为权宦阶层打击异己的专权工具,甚至连仅次皇权的内阁都无法对其产生制衡力

既然在后期驾帖制度被滥用,那是否就意味着这一制度将走入衰亡呢?

三、 驾帖制度的崩盘

明朝末年,朝廷统治越来越腐败,驾帖制度也发展到了巅峰,崇祯五年,崇祯亲自下令:“自后驾帖径发锦衣卫,若就近密速拿人,不必概候科签,以防轻泄”。

驾帖拿人必先佥批的制度被崇祯废弃,而前几任皇帝,为照顾祖制和文官们的情绪,多多少少还对驾贴有所限制,而崇祯公然否定旧制,也导致驾贴在拥有足够权力的同时,也渐渐泛滥成无用之物,所有人都知道驾贴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过场而已,导致驾贴制度越来越不受重视,随着明朝的终结,驾贴制度也彻底淡出历史的舞台

小结

总的来说,驾贴制度产生之初,其实是为了方便锦衣卫做事,同时也方便一些在宫中不常走动的人出宫办事,这有种见驾帖如见皇帝的意味。但是随着制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驾贴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性质,渐渐变成了皇帝专制独裁的一种象征,皇帝可以通过下放驾贴的方式去随意查抄官员,并且不用走任何的审批流程,很多官员可能只是因为某件小事触怒龙颜,却可能因此导致全家被抓捕。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皇帝会对自己如此防备,也没有想过自己的一片忠心最后变成了笑话,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深入,驾贴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成为禁锢人们的思想的工具罢了,皇权至上的朝代之下,官员们没有自由,而且时刻处在监视之下,这也是导致明朝许多制度不再奏效的主要原因。

当一项制度已经不被人们所重视的时候,说明其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而明朝想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加强中央集权,加强手里的权利,为的只不过是让这些人更加听话罢了,但是最终结果又如何呢?

其实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出台一些特殊政策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这根弦绷得太紧,那么只会适得其反,明朝的驾帖制度,正是这种现象的完美体现。

参考文献

《南雍志》

《明熹宗实录》

《皇明续纪三朝法传全录》

《明孝宗实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明朝   忠良   崇祯   锦衣卫   礼部   死刑犯   诏书   奸臣   内阁   朝廷   永乐   太监   利器   官员   皇帝   随意   事情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