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监多恐怖?为前途亲手割命根子;回一次家断送50万大军


公元1449年,意气风发的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讨伐瓦剌,结果没有重创敌军,自己的军队反而在土木堡被饱了饺子,五十万大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全军覆没,明英宗也做了俘虏,那叫一个惨啊。


这五十万大军,不仅仅是大明的军事精锐,而且还包括无数饱读诗书的治国能臣。


土木堡一战直接动摇了大明的国本,从朱元璋开始历经四朝,好不容易造就的盛世,一夜之间就让明英宗这个败家子毁于一旦。大明由盛而衰,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每当提起这次大战,后世不由的扼腕叹息,大骂明英宗无能,我相信凡是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有同感。


如果仔细研读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其实土木堡之战之所以惨败,不仅仅是明英宗无能,还有更可笑的原因,说出来让人骂娘。


明英宗虽然天真,但是他不是傻子,当时意识到瓦剌的厉害时,也准备迷途折返时,赶快跑路。


可惜的是一个太监冒出来,出了一个坏点子,结果让明军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间,导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那么这个坏太监究竟是谁?为什么他可以左右明英宗的想法改变行军路线。要想了解这一切,还要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的一次宦官制度改革说起,说到底明宣宗也脱不了干系。


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和他的老爹明仁宗朱高炽一样都是短命的皇帝,但是他文治武功,丝毫不输他的祖父永乐帝朱棣。


然而朱棣执政时期,由朱高炽这个劳模分担政务,自己可以游刃有余的血战沙场巩固边疆,而朱瞻基在位时,他的儿子朱祁镇没断奶,所以政务和打仗只能自己扛,辛劳程度可想而知。


繁重的政务让朱瞻基心力交瘁,小身板扛不住啊,于是想到了让一些忠心的太监来分担。


更要命的是,为了提高太监的文化水平,朱瞻基还有创新的进行宦官制度改革,特意聘请一些有学识的人,来教太监读书识字。


后宫是个特殊的环境,住的那可都是皇帝的女人,朱瞻基为了防止绿帽子事件发生,刻意要求来教太监的师傅也必须阉割。


一说进宫教太监读书写字,一些对后宫神往的读书人内心那叫一个欣喜和激动。


然而看到朱瞻基的这一苛刻要求瞬间傻了眼,这他娘的也太狠了,只要是个正常男人都不会拿自己的命根子开玩笑,所以本来很抢手的一个工作无人问津。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位叫做王振的秀才,了解这一情况后,欣喜不已,他却认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即使丢掉命根子也在所不惜。


王秀才是蔚州人,娶妻生子,也有功名,按说日子过的也不错了,犯不上挨一刀。


然而我们这位王秀才的脑子和别人不一样,他认为大男人就应该不惜一切往上爬,他一个小小的秀才只有通过捷径,才能更快的到达仕途的巅峰。


于是在风高夜黑的一天,王秀才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背着妻子自己给自己了一刀。很难想象她的妻子发现后该是多么的困惑和无奈。


王秀才可不管这些,等他伤势好的差不多了,迫不及待的来到皇宫。



王秀才的“壮举”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要说大臣和太监们对他钦佩不已,就连明宣宗朱瞻基都对他刮目相看,王秀才真是太给面子了,于是亲自接见他。


王秀才明白自己获得别人的好感是好的开始,必须还要让自己形象更加夺目,于是王秀才谦卑的说道:“无数的大明子孙,为了朝廷抛头颅洒热血,我也想为朝廷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自己不过是舍去身体的一小部分,没啥大不了!”


真是大格局,大胸怀,王秀才的一番话着实令人佩服,于是王秀才毫无悬念的应聘成功。


王秀才是货真价实的真秀才,教育宫里的文盲太监那是绰绰有余,他的业务能力很快也得到认可。


没过多久王秀才就在宫里站稳脚跟,太监们都毕恭毕敬的尊称他为王师傅或王先生。


鉴于王秀才的贡献,爱才的明宣宗朱瞻基对他也是礼遇有加。


后来明宣宗朱瞻基,认为王秀才只是教太监有些屈才了,于是又安排王秀才陪伴太子朱祁镇。


心机颇重的王秀才当然明白此举的意义重大,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朱祁镇伺候好了,前途不要说光明,那简直会耀眼。


于是王秀才使劲全身解数伺候朱祁镇,朱祁镇喜欢什么他就逢迎什么,朱祁镇厌恶什么,他就坚决摒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年,朱祁镇就对王秀才产生依赖,和太监一样恭敬的称之为王先生,一刻不见王先生,朱祁镇就大哭大闹。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九岁的朱祁镇登基为帝,王秀才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此时的王秀才有些按耐不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他开始暗地里结交大臣,收受贿赂,自己老家的普通瓦房,也变成了二层小楼。


王秀才的变化,天真的朱祁镇看不出来,大臣看出来也不敢说,不过皇宫里也有明白人,这个明白人就是太皇太后张氏。


张氏历经五朝,阅人无数,什么伎俩能瞒得过她老人家,他一眼看出王秀才的肚子里都是坏水,于是想把王秀才清除皇宫,守着朱祁镇就要对王秀才对手。


不过张氏看到孙子朱祁镇的不舍和再三求情还是心软了,最终放过了王秀才。


经此一劫,王秀才想想都后怕,如果不是朱祁镇求情,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于是他开始隐忍,夹着尾巴做人。


王秀才心想,张氏这个老东西,别看你能耐,我就耗死你,看看谁熬得过谁。


王秀才的想法是对的,因为没过几年,张氏就老死了,再也没有人能让王秀才害怕。随着朱祁镇的亲政,王秀才的权势如日中天,不管是太监还是大臣都纷纷巴结他。王秀才多年的努力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过王秀才的野心,还不仅如此,他还想染指军权,尝一尝指挥千军万马的滋味。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公元1449年,瓦剌进犯大明,小小的瓦剌不过是想抢夺一些财物,完全对大明够不成威胁。


不过王秀才却不断的在朱祁镇面前,讲述永乐皇帝和明宣宗当年御驾亲征的事迹,一时间让年轻的朱祁镇热血沸腾,决定效仿先祖御驾亲征。


大臣当中不乏有真正了解战争残酷的明白人,他们极力反对朱祁镇的这一冲动行为,不过有王秀才和一些附合者在一旁吹捧,朱祁镇最终还是坚持出征。


自从决定出征,从没出过皇宫深院的朱祁镇兴奋不已,同样兴奋的还有王秀才,为了尽快圆梦,在二人的催促下,由大明军事精英和文臣们组成的5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这规模这阵势,在当时要谁看,也是必胜无疑,同样有此想法的还有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状,随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不过也先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朱祁镇领导的这支队伍,不像是来打仗的,更像是来表演的,说白了就是臭显摆的。


自古就有骄兵必败的道理,也先当然也明白,于是也先决定试探一下明军的实力,真是打不过再逃也不丢人。


当明军行至大同时,也先欲擒故纵,故意假装惨败,朱祁镇和王振一看,娘哎,敌人也太脆弱了,于是乘胜追击,结果中了埋伏。


前去追击的队伍,死伤无数,非常惨烈,从来没有见过血腥的朱祁镇心里大惊,非常恐惧,王秀才也意识到战争的惨烈,没有敢多嘴,于是大军决定跑路。


不过在返回的路上,王秀才越想越郁闷,这叫啥事啊,大明军队被小小的瓦剌打退了,回去不得让那些反对的大臣笑掉大牙。


王秀才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突发奇想,既然军队离自己老家那么近了,何不借此回家一趟,来彰显自己衣锦还乡的荣光,想到这里王秀才开心极了,于是对朱祁镇说出自己的心思,朱祁镇感念王秀才这么多年背井离乡的不易,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于是大军改道宣府,向王秀才的老家前进。


瓦剌首领也先,看到明军逃跑,大感意外,看似强大的大明也不过如此,不过他心想跑就跑了吧,谁让人家家大业大,我们也惹不起。


不过明军转道宣府的行为,让也先惊掉下巴,也先逐渐意识到,明军不只是脆弱,而是愚蠢至极,领导这支军队的朱祁镇完全不懂军事。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先立马率军追赶,等到明军到达土木堡时,瓦剌军将其围困。


土木堡地势低洼,而且远离水源,完全就是一处坟墓。


很快明军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朱祁镇和王秀才也变得焦躁不安,人困马乏的明军试着突围,完全无济于事。


等到明军绝望时,也先利用骑兵的优势,冲击下来,五十万大军,就像一群无头苍蝇,四处溃逃,成了待宰的羔羊。


王秀才率领部分亲军,护着朱祁镇,跑来跑去,企图躲避追杀,此时的明军大将樊忠,看着漫山遍野的尸体,欲哭无泪。


他拿着大锤,愤怒地追到王秀才面前大喊一声:“我为天下杀此贼!”说完一锤砸碎王秀才的脑袋,王秀才瞬间倒地,眼睛目瞪,死不瞑目。


王秀才恐怕到死都不甘心,原本前途一片璀璨的自己,就因为回了一趟老家,什么都玩完了。


有一首叫做《爱的代价》的歌曲是这样唱的,走吧走吧,一个人总要学会长大。而王秀才的落幕应该叫做《回家的代价》,死吧死吧,一个人不作死就不会死呀。


结论

王秀才以自残的方式为自己获取一个好的前程,又因极度的虚荣心让自己失去一切,还搭上性命,同时又左右了大明的国运。


王秀才自始至终,内心都是扭曲的,这是他的宿命,他被后世称为大明第一太监,遗臭万年,实至名归。


讲述历史故事,传播传统文化,我是江山依依,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大明   太监   御驾   命根子   明白人   秀才   土木   大臣   大军   老家   军队   前途   恐怖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