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府出了俩皇帝、一个摄政王,堪称王府之最,一年要花多少钱

民国十七年,北京,醇亲王府。

“东西都收拾好了吗?”端坐在一张颇有年岁的摇椅上的载沣向管家慢悠悠地说道。

“爷,您交代的东西都带上了,咱们随时都能走。”管家恭敬地回答道。

“知道了,让家里其他人都准备好各自的东西,咱明儿就去天津。”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语句,却字字铿锵,好似炮弹一样打在管家的耳朵里。

“没啦~什么都没啦~现在就连王府都要丢掉啦~”管家走后,载沣独自坐在摇椅上,看着窗外王府的假山说道。

回想起醇亲王府往日的荣耀,从载沣的父亲奕譞那一代起,这里就是晚清无数场政治台风的台风眼。

从这座富丽堂皇的王府里,走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晚清时期的荣耀几乎被这里占去了一多半。

然而现在,早已不是摄政王的载沣,却不得不举家搬迁到天津,所谓世事无常,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尽管清朝已经灭亡,但是大清的那些贵族们,却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出了两帝一王的醇亲王府,其开销可想而知。

要搞清楚醇亲王府每年的花销,就不得不先从醇亲王府的由来说起。

一座醇王府,半部晚清史

醇王府最早并没有太高的规格,因为它的第一代主人只是道光皇帝的庶出皇子奕譞。

鸦片战争那一年,当时整个大清国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败仗,但从道光皇帝到普通百姓依然没人认识到当时的清王朝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也就是在这一年,醇王府的第一代主人奕譞降生了。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但他由于母亲出身不算太好,而且在宫中的地位也不高,故而没有受到道光帝太多的宠爱,直到道光帝去世也没有为奕譞正式册立爵位。

咸丰帝即位后,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大度,这才想起为奕譞赐爵,起初将奕譞封为醇郡王,虽然根据朝廷的规矩也在皇宫外设置了府邸,但咸丰帝却依然让奕譞在宫内生活,以表示兄弟和睦。

也正是在这时候,奕譞逐渐与还是懿贵妃的慈禧熟悉起来。相对于咸丰帝的其他兄弟,慈禧对奕譞十分喜爱,经常将咸丰帝的赏赐分给奕譞一部分,更在慈禧的介绍和走动下,由咸丰帝赐婚,将慈禧的亲妹妹嫁给奕譞做嫡福晋。

咸丰帝去世时,奕譞刚刚二十出头,同治帝年幼,咸丰帝临终前安排八大臣辅政,这时奕譞也开始向政治方面进行试探。

不久之后,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后,由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这时奕譞就看清了当朝政治的本质,转而紧紧抱住了慈禧太后的大腿。

在同治年间,由于奕譞用心侍奉慈禧太后,同时竭尽全力为慈禧铲除异己,甚至与亲兄弟奕䜣反目成仇,都是为了维护慈禧的统治。

因为有了慈禧的这一层关系,加上他本身就是同治皇帝的亲叔叔,故而在朝廷上一步步开始掌握大权,逐渐进入了慈禧的权力圈子。

在竭心尽力帮助慈禧的同时,慈禧也给了他应有的回报。同治十一年,奕譞晋爵为醇亲王,并建立醇亲王府,自此醇亲王府开始左右晚清政局。

然而,此时的醇亲王远远没有达到权力的巅峰,真正让其煊赫一时的是光绪帝的继位。

同治帝驾崩后,由于他太年轻,并没有留下子嗣,故而只能在清朝宗室内选取一人继承皇位。此时慈禧不甘心失去在手中掌握了十几年的权力,于是便从皇室中挑选幼子继位,以保住她垂帘听政的地位。

在诸位皇亲之中,奕譞和奕劻与慈禧关系最为密切,二人都对慈禧忠心不二,但奕劻家中少子,且没有适龄幼子,于是慈禧便选择让奕譞的二儿子载湉继位,是为光绪帝。

一般来说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作为父亲应该非常高兴才对,但是奕譞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虽然奕譞资质平平,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但是对于慈禧还是非常了解的。

他知道如果自己此时行事高调,必然引起慈禧的猜忌,故而在光绪登基后便上书慈禧,请求做一个无职无权的闲散王爷,慈禧对奕譞的做法非常满意,因此晋封奕譞为“铁帽子王”。

至此,醇亲王府开启了又一段荣耀历史。

光绪十六年,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病逝,由其子载沣继承其醇亲王爵位,由于是铁帽子王,故而不降爵,载沣依旧是慈禧太后的亲信大臣。

醇亲王从建立到成为铁帽子王府,再到载沣继任醇亲王,不过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时光,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晚清又一中枢,其成长速度令人惊骇。

身在高位,必招狂风,而这个风自然是财风,关于这座王府,其财富亦是令人咋舌。

有了权和势,财源滚滚来

醇亲王府堪称是晚清的第二国库,如此多的财富与其权力自然密不可分,综合起来大致有四个来源。

首先是醇亲王府固有的俸禄。

从奕譞被封为醇亲王开始,他就开始享受亲王级别的俸禄。

按照清朝的制度,亲王级别的宗亲每年可以领到一万两白银以及一万斛米,这些都是固定俸禄,基本不存在拖欠或者克扣的情况。

一万两白银即便是晚清财政匮乏的时候依然足额发放,而且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一品大员年俸的几十倍,如此单凭俸银就足以在京城富甲一方。

况且奕譞与慈禧太后交往甚密,在慈禧执政期间一直都是她的亲信,因此对于奕譞也屡次加薪。

光绪皇帝即位后,奕譞获封“铁帽子王”,如此一来在原来亲王的基础上,奕譞每年可以多领一万两白银。

不仅如此,光绪五年时,慈禧又赏赐奕譞可以享受双份俸禄,即每年四万两白银和两万斛米,如此高的俸禄,放眼整个清朝都绝无仅有,甚至比清朝初期的八大铁帽子王还要高。

其次是皇宫恩赏以及百官朝贺。

自从奕譞搭上慈禧这条大腿之后,慈禧对于奕譞的恩宠就从未停止过。

一方面是奕譞资质平平且没有什么野心,可以让慈禧放心大胆的驱使,而且奕譞本人对慈禧忠心不二,每一件事都为慈禧做的妥妥当当。

另一方面奕譞毕竟是皇室宗亲,慈禧作为一个女人执掌朝政必然引来诸多朝臣的不满,慈禧需要拉拢皇室来平衡朝廷上的多种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因此,除了固有的俸禄之外,醇亲王府从宫中得到的赏赐亦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古董、字画、丝绸、瓷器、金银器具等价值不菲的宝物,以及一些黄金白银,每年逢年过节时都有宫中恩赏,这对于醇亲王府而言又是一大笔收入。

同时,来自于下属的朝贺同样很多。

醇亲王府自建立之日起,每年逢醇亲王和福晋生辰,及大小节日,在京官员都会到府祝贺,所持礼品更是花样百出,纵然不及皇宫赏赐丰厚,但也是一笔额外收入。

第三就是自有耕地收入。

醇亲王归根结底还是大地主阶级的代表。古往今来,但凡皇室宗亲,对于自己财产最好的投资都大同小异,最普遍的做法就是大肆收购耕地,这也是封建社会固有的顽疾——土地兼并。

这些买来的耕地自然不会安排王府的人去耕种,而是让没有土地的农民作为佃户来耕种。每年产下的粮食也不是归王府享用,而是就近卖给粮商,以换取相应的金钱。

醇亲王府也不例外,除去吃穿用度之外的财产基本上大部分都用于购买耕地,到了载沣继任醇亲王并担任摄政王时期,醇亲王府已经拥有几万亩耕地和庄园,每年光这一部分收入也有几万两白银。

除此之外还有地租,以醇亲王府几万亩耕地来算,每年仅地租也有几万两的收入。

最后就是一些灰色收入。

晚清时期朝廷官员的腐败已经成为普遍情况,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况。

而作为大清第二中枢的醇亲王府自然也是如此。

从奕譞到载沣,两任醇亲王都曾被慈禧委以重任。

如奕譞就曾被慈禧委派修建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无论从占地面积还是内部装饰,都直逼被毁坏的圆明园,而圆明园是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的恢弘园林,慈禧想短时间内造就一座颐和园,其投入可想而知。

奕譞在修筑颐和园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克扣工饷、贪污款项的事情,由于这一部分并没有确切记载,故而也无从查起。

除了慈禧委派任务的过程中收受礼品外,在京各官员为了与醇亲王府攀关系,也是不遗余力的往醇亲王府送各种奇珍异宝以及金银,这在无形之间又为醇亲王府增加了一大笔很可观的收入。

综上所述,醇亲王府在鼎盛时期单论白银每年进账就多达十几万两,而其他珍宝则无从统计,但数量上也不可能少。

既然收入已经盘点清楚,那作为晚清第一王府的醇亲王府每年的开销能有多大呢?

衣食住行用,样样俱奢靡

醇亲王府是晚清政治的代表,天然带有皇室高高在上的架子,虽然每年得到的钱财在当时都是天文数字,但王府的花销也不少。

第一项花销就是王府的建筑成本。

醇亲王府在成为亲王府之前是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乾隆年间被赐给皇子永瑆,到同治年间奕譞被册封为醇亲王后才改为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建筑规制在清朝王府中算是顶级的,规模也非常庞大,因此在奕譞接手王府后便开始对王府进行相当规模的修缮,所用石料、木材均使用最高规格,仅仅这一项开支就用掉醇亲王早期一年的俸禄。

随后醇亲王府在奕譞和载沣两代人的管理下,每年用于修缮王府的费用也是常年维持在几千辆白银的水平。

然后就是吃穿用度的花销。

王府的餐饮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包括食材、茶叶甚至饮用水都要从王府外采购。王府的饮食一切都按照皇宫的规制来,几乎全国的山珍海味云集于此,只为了满足王府主人的味蕾。

尤其是王府宴请宾客或者举行祭祀活动时,海量的珍奇食材被采购入王府,其中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仅仅食材一项,醇亲王府每年的开销就多达上万两,这绝对是当时普通百姓人家不敢想象的。

再说穿衣方面,尽管慈禧会经常赏赐一些上好丝绸给醇亲王府,但是这些丝绸对醇亲王府而言简直杯水车薪,更多的还是从王府外采购上等丝绸。

根据史料记载,醇亲王府侧福晋一人每年在穿衣方面就要花掉180两白银,这就相当于一名朝廷一品官员一年的俸禄。

莫说奕譞共有一位嫡福晋,三位侧福晋,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每年用在穿衣上的开销也有几千两。

第三项就是人事往来的开销。

毕竟醇亲王府是铁帽子王府,平时该有气度还是要有的,虽然王府的老爷太太们将所有人都视为下人奴才,但为了得到更好的服务和侍候,对于打赏从来都是出手阔绰。

在醇亲王府中,尤为讲究赏罚分明,仆人将一件事情做好之后,主人便会随手赏赐一些小东西给仆人,每年赏赐出去的东西折合成银两也不是一笔小数。

同时醇亲王府中共计上千名仆人杂役,他们每年的工钱就要消耗掉王府上万两银子。

同时王府的娱乐开销又是一大笔白银,比如邀请戏剧名角、搭建戏台等,王府均要求做到最好,每年都会因此而花销巨大。

总体而言,醇亲王府每年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开销,但花钱如流水一般的速度也却是令人惊叹。

随着清政府的垮台,醇亲王府也不再是晚清的权力中枢,而且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民国政府便不再支付清室任何费用,醇亲王府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

但是府内的庞大支出丝毫没有减小,如此一来醇亲王府纵然家底雄厚也只能坐吃山空。

解放后,载沣以九十万斤小米的价格将醇亲王府卖给了北京政府,这座象征着晚清政治风云的王府也成为人民的集体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王府   光绪   福晋   摄政王   俸禄   同治   晚清   赏赐   亲王   开销   慈禧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