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秦始皇的传奇人生呢?

父亲是人质,母亲是卖唱女的嬴政,从小生活在赵国,生活窘迫,倍受冷遇。

13岁逃离赵国回秦国继承王位

22岁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

23岁除掉权臣相国吕不韦

24岁铁血手腕肃清秦国反对势力独揽大权

随后用10年的时间扫灭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造就了秦始皇的传奇人生呢?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秦王朝的开国皇帝,经过秦国几代国君的励精图治,秦国已经慢慢富强起来,嬴政即位后,大胆任用人才,把秦国国力推上巅峰,时机成熟后,他打败六国结束了多年的战国混战,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时代。

嬴政锐意进取,一统天下的气魄,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举措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他被明代思想家誉为“千古一帝”。但自古以来,他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这样的一个伟大国君,他的童年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先从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赢子楚讲起。


嬴政父亲-赢子楚


嬴政的父亲是嬴子楚,又名异人,是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听起来好像身世显赫吧?实际上这个身份并没有给他带来很多好处,秦太子安国君有非常多的妻妾,身边的儿子有20多个,子楚排在中间,并不受宠。

在战国时代,群雄争霸,在不断地各种征战中,大家养成了互换人质的习惯,交换到别国的人质,也就是电视上常说的“质子”,既然是人质,那当然不是什么普通人可以当的,要身份尊贵的身份才行。

子楚不得宠,被安国君的某位妻妾吹吹枕头风,就倒霉的被外派到了赵国邯郸做质子。

当质子的生活是很惨的,子楚在赵国邯郸生活的很窘迫,缺衣少食,也没有出行的车马。如果在秦国朝中有人照应的话,生活无忧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子楚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生活都难以维持。

当时他的身边只有一个仆人跟随,仆人叫赵升,他就是后来那个“指鹿为马”的赵高的父亲。

按理来说,已经被送去了别国当质子,没有人脉没有背景又被自己的国家遗忘了,子楚这辈子应该也就这样终老了,但他碰到了能改变他命运的贵人。

严格来说其实不是碰到的,而是被选中的。之后就华丽转身,成功逆袭。这个选中他的人,就是卫国商人吕不韦。


精明的卫国商人吕不韦


卫国商人吕不韦,做生意出身,是一个既有头脑又有野心的投机者。在连年征战的战国时期,往来于各国城市,对各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对天下大势也很清楚。

在那个时代,商人虽然赚钱,但社会地位是不高的,士农工商,商人这个职业是排在最后的,可见当时社会对商人的看法。所以吕不韦一直都想着找机会捞取政治资本,进入朝堂。


他研究过天下形势,认为天下统一肯定是大势所趋,而最有国力完成一统天下的,就是综合实力最强大的秦国。

当时在位的秦昭王已经是疾病缠身,不会有很多时日了,太子安国君很快就会继位,安国君虽然有20多个儿子,但安国君的正室华阳夫人却膝下无子。

把形势都分析清楚后,吕不韦就注意到了在赵国邯郸做质子的子楚,子楚的父亲就是太子安国君,吕不韦的逻辑很简单,太子安国君不是他这个普通商人可以接触得到的,而安国君落魄的儿子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接近,而且结交成本还不高。


子楚一直生活窘迫,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如果这时候接近他是很容易结交的。吕不韦非常懂雪中送炭更容易得人心的那套做法,如果跟子楚搞好关系,那以后进入朝堂不就一帆风顺了吗?


想到就做,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吕不韦前往赵国找机会登门拜访,说自己非常仰慕子楚,并送了大量的金银珠宝。

一开始子楚也怀疑过吕不韦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转念一想,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质子,也没什么东西让吕不韦图谋的,何况自己生活一直不如意,有人把钱财送上门来难道还推开吗?


就这样,子楚理所当然的接受了吕不韦的长期馈赠,开始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当上了有钱人,他也开始结交了各国的公子,在邯郸的社交圈里变成了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穷在深山无人知,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句古语说的真是没错,自此没人再记得以前那个穷困潦倒的子楚。


子楚搞定了,接下来就到计划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了--华阳夫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太子安国君的正室。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虽然是正室但她一直吃不好睡不好,平日里身旁没有别人的时候经常唉声叹气,时刻担心着自己的正室地位不保,毕竟安国君可不是一个痴心长情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妻妾了。

母凭子贵,在豪门里如果没有儿子,就算是正室那也是说换就换的。豪门也不养闲人,如果不能提供价值,地位转换也是转眼的事情。


吕不韦结交华阳夫人


吕不韦就是一开始看准了华阳夫人的这个软肋,把她纳入到了自己的政治计划当中。吕不韦来到秦国,找机会拜访了华阳夫人,说自己有办法保住她的正室地位,华阳夫人听了非常心动,当即表示如果办法有用,将来必将重重答谢。

吕不韦当即劝说华阳夫人在安国君的儿子里选一位孝顺人品好的,过继到自己的名下,然后正式立其为继承人,这样一来她的地位就无忧了。


听完吕不韦的办法后,华阳夫人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吕不韦扮作无意谈到了在赵国当质子的子楚,说子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虽然寄人篱下,但交友广阔,大家对他的人品都称赞有加(钱堆出来的嘛,当然是交口称赞的),还说子楚其实一直都很感激华阳夫人的关照,崇敬之情犹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总想找机会报答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听得心花怒放,一开始还没有眉目,现在得来全不费功夫,当即决定要立子楚为嗣。华阳夫人去找安国君商量,安国君没答应,华阳夫人又去找了秦昭王的王后,联合一起给安国君老爹秦昭王吹耳边风,秦昭王当时已经病的七荤八素了,不清不楚就这样同意了。

自此,吕不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环,立子楚为嗣的这件大事终于确定了下来,如果这个环节不成功,那以后就会有很多的变数,可能整盘谋划都要泡汤了。


可见说服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谋划需要头脑精明,谋划好后执行下去就需要更多的技能比如说服能力、执行能力、应变能力等,吕不韦能获得成功不是没有原因的。


吕不韦送宠妾赵姬给子楚


争取到王位继承权后,吕不韦回到了赵国邯郸,继续支持子楚结交天下豪杰,做好将来继位的准备。在这个时候,吕不韦还把自己身边娇美的宠妾赵姬送给了子楚,赵姬就是嬴政的母亲。赵姬本来是在街头卖唱的歌女,吕不韦看她皮肤白皙,五官精致,就把她带到府里做了宠妾。


吕不韦为什么这么下血本投资子楚呢?不但给钱财支持,还要把自己的宠妾送过去。因为吕不韦算盘打得很清楚,将来等子楚继位后,身边需要有一个自己可以长期掌控的人,要通过这个人来潜移默化影响将来的子楚。赵姬为人聪明,对吕不韦很感激,她就是一个很理想的人选。

一开始赵姬不情愿就这样被送过去,吕不韦告诉她,如果跟了子楚以后将来就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赵姬才勉强同意了。果然有情不能饮水饱,权势和财富才有更大的吸引力。


子楚到赵国邯郸做了很多年的质子,一直没有婚配,看到吕不韦送过来年轻貌美的赵姬眼都直了,把赵姬捧在手心非常宠爱,对吕不韦更加感激。没多久,赵姬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他就是嬴政。


吕不韦救子楚回国继位


时局变换,秦国和赵国又打了起来,秦军很快打到了邯郸,吕不韦看形势不妙,这样下去作为质子的子楚很有可能会被赵国杀了泄愤,于是收买了守城官吏,把子楚救出了邯郸,他才得以顺利返回秦国。

子楚逃走了,但赵姬母子就成了被追杀的对象,吕不韦帮助他们一路躲藏,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嬴政8岁时,一直疾病缠身的秦昭王去世,子楚的父亲也就是太子安国君继位,称秦孝文王。自此,子楚成为秦国太子,华阳夫人是王后。赵国打不过秦国,就割地求和,两国休战,赵国为了示好把赵姬母子送回了秦国。


安国君继位后,在他为秦昭王服丧一年后,正式称王,他还没来得及享受做国君的快乐,仅仅过了3天,就去世了。在太子的位置上等了几十年,好不容易轮到他了,无福消受。

所以在“太子圈”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最怕老爹身体太好,自己要在太子的位置上待太久,没有出头之日还要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太子的表现不好,也是可以被换掉的。历史上有不少例子,老爹太能熬,把太子都熬去世了,做了一辈子太子无缘皇位。


安国君去世后,子楚继位,称秦庄襄王。可能短命是有遗传,他只是坐了3年的王位,屁股还没坐热就归天了,不论是想酒醉金迷也好,想大展宏图也好,短命那就什么都做不了了。


赵太后和吕不韦把持朝政


子楚归天后,嬴政就登上了王位,他当时年仅13岁。嬴政的母亲赵姬就成了赵太后。吕不韦在子楚在位时,就做了相国,嬴政继位后,吕不韦的势力也进一步扩大,变得更加只手遮天。

因为嬴政年纪尚小,赵太后下了诏令让吕不韦做了嬴政的“仲父”也就是认了干爹,同时代替嬴政执掌政权。所以实际上当时秦国很多大事就是赵太后和吕不韦说了算。


嬴政惊奇的发现,原来登上王位之后也不是就可以随心所欲、呼风唤雨的。他反而还发觉自己实际情况是危机重重。

作为新国君嬴政年纪还小,前有赵太后和吕不韦把持朝政,后有贵族和世家豪门都不看好嬴政,在朝堂上都是观望的态度。 除了身边照顾饮食起居的下人以外,自己几乎指挥不动任何人,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忧虑。


随着嬴政日渐长大,他隐隐察觉到国相吕不韦和自己的母亲之间的关系不一般,嬴政并不知道赵太后以前是吕不韦的宠妾被送给了子楚。

赵太后30岁在宫中年轻守寡,寂寞难耐,一来二去很快就跟吕不韦旧情复燃,找回来当时年轻时的感觉。用感情来控制一个单纯女人是很牢靠的,吕不韦深知这点。


有一次,嬴政去探望赵太后,在她的寝宫发现了一个生面孔,对赵太后身边千依百顺,侍奉左右。嬴政当时不动声色,回去后找人打听才知道,这个人是嫪毐。


为了不让嬴政发现两人的奸情,吕不韦在宫外找了个形象好、气质佳的男子,冒充宦官送到赵太后身边侍奉,这个人就是嫪毐。

嫪毐很懂得讨女人欢心加上身怀绝活,赵太后很快就沉沦了,对嫪毐十分宠爱,并让嫪毐身居要职。

手上有了权势后,朝中的官员们都争相与嫪毐结交,很快嫪毐也培养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秦国,吕不韦和嫪毐就成了两大政治集团。


嬴政想要拿回所有的权力,这两大政治集团就是他主要的障碍。


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呢?21岁的年轻人,身边没有信得过的人,你的王位岌岌可危,因为自己的母亲赵太后没有主见,很容易受吕不韦影响。

吕不韦如果发现了你不好控制,很有可能换另外一个人来坐王位。到时候沦为阶下囚都是小事,搞不好直接把命丢了。嬴政只能暂时表现得很乖,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嬴政从小就被人嘲笑是“私生子”,实际上他个性倔强不服输,经常因为别人的嘲笑就与人打架,时不时带着伤痕回家。在赵国常年的磨砺造就了嬴政坚韧冷静的性格,遇到事情懂得权衡利弊。

他知道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贸然动手胜算不大,所以嬴政一直在暗中观察局势,小心行事。


嫪毐企图杀嬴政夺取王位


很快,他等的机会来了,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按祖制嬴政可以亲政了,赵太后和吕不韦必须把权利交还给嬴政。嫪毐再也不想等了,在嬴政前往雍州举行加冠仪式的时候,嫪毐趁机动手,妄图杀嬴政夺王位。


嫪毐盗用了秦王印玺和太后印玺,但只能调动县兵和骑兵,可以调动的兵力有限,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这些都是咸阳的正规防卫力量,掌兵的都是之前被嫪毐花重金收买过的官吏。他只能收买少部分的人,嫪毐想要调动更多的军队就不可能了。

因为军队中有规定:“用兵50人以上,必须合符”。兵符是老虎造型,剖成两半,一半在国君手里,一半在掌管兵营的人手里,正式调兵时需要把老虎的两半合在一起确保不能造假。


嬴政对此早有准备,果断派相国昌文君发兵平乱,秦国是实行左右相国制,昌文君是另一个相国。暴乱被成功镇压,嫪毐被活捉。最后嬴政车裂了嫪毐并夷其三族,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子族。同时把与嫪毐一起叛乱的人全部处决了。

嬴政还杀死了赵太后和嫪毐藏于宫中的两个私生子,同时把赵太后幽禁于雍城宫。


嬴政把吕不韦赶下相位


嫪毐政治集团已经覆灭,嬴政夺权的第一步已经实现,但对于吕不韦,他还是选择继续忍耐寻找机会,没有贸然动手。一直到秦王十年(公元前237年),嬴政已经清洗完秦国上下,才向吕不韦摊牌,把他赶下了相位。

嬴政先是让吕不韦迁居洛阳,然后再找理由要吕不韦迁居西蜀,把他远远的赶离了权利的中枢。吕不韦知道自己回天无力,嬴政已经对自己动了杀机,就索性服毒自杀了。吕不韦死后,他经营的政治集团很快也就土崩瓦解了。


自此,嬴政运用他聪慧的头脑和铁腕的手段,终于肃清了权利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正式开始了一统天下的宏图伟略。


了解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在这同一片天空下,除了时代不同,古人也有着一段段鲜活的人生经历,有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看史书就像看电影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其中情节让人沉迷在其中。


从嬴政拿回权力的经历可以看到:他性格坚毅隐忍,不动手则以,一动手雷霆万钧,拥有铁血手腕,清除了嫪毐势力后没有立刻向吕不韦摊牌,不会轻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分得清楚形势。


从嫪毐的奋斗历程可以看到:一个人即使没有任何家世背景,依然可以靠自己的特点和努力拼搏,得到想要的生活,嫪毐的特点是运动能力很强,非常懂得讨女人欢心,走交际这条路是走对了。但努力得到想要的生活后,应该懂得收敛低调,不应该妄想获得自己掌握不了的东西(王位)。


从赵太后的结局可以看到:作为女人不能只是恋爱脑,需要有自己的事业和做事风格,不然即使是贵为太后,错信了嫪毐和吕不韦的摆布,最终也只能曾经拥有的都只是镜中月水中花,什么也留不下。


从吕不韦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到:什么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事先的谋划,在各国经商的经历,让他可以更好的判断未来天下大势,找到自己以后发展的目标,并根据目标一步步去落地实现。手上有什么资源办什么事,虽然自己商人的身份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但是钱财可以换来交际,交际换来圈层,让他最终坐到了国相的位子上。可惜没有以办实事靠政治能力立于朝堂,只靠钻营官场最终没有坐稳相国的位子。


关于嬴政,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史记·吕不韦列传》

《战国策·魏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国君   秦国   邯郸   正室   质子   相国   王位   太后   太子   夫人   环境   传奇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