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伯,拒打老师错过大学,入伍成骨干擦枪走火,人生波折而饱满

从我记事起,伯父就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农家汉子,特别是后来知道他不断反转的人生经历,就越发感觉他是被黄土埋没的能人。我想,但凡一次顺利的转机,都可能让他拥有一个不同的人生!

但是,天意弄人,他始终还是心甘情愿地成了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养育了四个儿女,在众人的叹息中埋入了他耕种了大半辈子的田里。去年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他离开了我们!在我的眼里,他的人生是有那么一种传奇色彩的!

学生时代,他不忍心打老师的耳光,被举报斗争意识不强,取消推荐上大学资格

伯父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幼聪慧过人,直至高中都是大家眼里的大才子,不仅因为学习成绩好,关键还心灵手巧,跟爷爷学的一手剪纸手艺也不输现在的大家,而且写得一手好书法,邻居一到过年都请这个小伙子去写春联。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还很穷,绝大多数同龄人上到初中就辍学回家了,但家里觉得他还是个好苗子,就咬牙供他上了高中,如果一切顺利,按照他的能力考上大学是没问题的。

只是,他遇到了那个特殊年代。他在高中的时候,大学已经不是凭本事考了,而是由学校进行推荐,学校会结合个人综合表现,直接推荐上大学。

这也没有问题,他那时候是学校篮球队员,还是先进班级干部,学习成绩也屡屡拔尖,没有意外的话肯定在推荐之列的!

在即将推荐上大学的关键时刻,一件荒唐的突发事件打破了他的大学梦,第一次把他打入了谷底。

毕业那一年,正是揪斗老师最厉害的时候,很多平时慈祥的老师被打倒,成了学生们眼里的右派,一边教学一边随时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揪斗。

学生中很多热血青年也乐此不彼,极力表现着自己的鲜明立场和斗争意识,而学校负责推荐上大学的机构,也把学生们在运动中的立场表现作为推荐上大学的最主要标准。

一天,心血来潮的学生们开始揪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那位老师已经五十多岁,平时对同学们很是温和,教学也是循循善诱,但是每次考试却是极其严格,学生们对他七分敬重三分敬畏。

而那个时刻,原来的敬重却变成了仇人一般的目光,斗到最高潮,居然让几个班干部一人打老师一个耳光,不打就是斗争意识不强。话音未落,已经有学生冲上去,抡起胳膊打在老师的脸上。

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立场,拿起老师掉落的布鞋,用鞋底狠狠地抽了老师的耳光。而那个学生曾经还是这位老师很欣赏也很用心的学生。其实老师的眼光没错,这个学生在多年以后成了我们县的副县长。

轮到大伯的时候,他看到老师悲惨的样子,已经下不去手了。那位老师平时对他也很好,而且有时候看他平时总吃咸菜,还给过他五毛钱让他买点菜吃。那时候的一份菜只有几分钱,五毛钱他省着用吃了两个星期。

他也知道不动手的后果,但最终还是没有动手,还呼吁大家不要这样对待老师,要文不要武。这样的表现显然是不过关的,他的表现也很快被举报到学校,说他是斗争意识不强,立场不鲜明不坚决!

这样的评价在当时是很要命的,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结果也不出所料,他被开除班干部群体,他的名字被学校从推荐上大学的名单中拿了下来。

而那几位表现积极的同学,后来被推荐上了大学,我上高中的时候他们已经是县里的副县长、教育局长或者电厂职工。而大伯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里,只能从长计议。

我曾问过大伯,后来有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没上大学而后悔,他说没有什么后悔,本就不该那么做,反而如果当时真打了老师,可能现在是最后悔的!

参军入伍,他多才多艺很快成了文艺骨干,快要提干时却因一次意外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

虽然没有上大学,但那时候高中毕业的人还很少,正好村里的小学缺老师,就请他去村小学当代课老师,可以满额记工分。他想都没想就去了,毕竟自己学的知识还有用武之地。

但是当老师没有多久,乡里来人征兵,他又动了心思。其实从内心里来说,他还是希望走出去的,即使上不了大学,当兵保家卫国,也能长长见识。

于是,他辞掉了代课老师的工作,正式参军入伍,在福建成了一名通讯兵。

我小时候最爱听他讲那段经历。他说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安宁,尤其在那个地方,经常还会有特务潜入进来搞破坏。他们通讯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保证通讯安全,经常会夜里沿着通讯线路进行巡检。

有一个晚上,他和一个战友按照惯例巡检线路,走到一个乱坟岗的时候就听到树林里有动静,他们迅速躲进旁边的坟窟窿里,端枪上膛,眼睛不眨地凝视着树林的方向,心想如果有特务就立即消灭。

但等了好久也没见有人影,偶尔只是听到嘻嘻索索的声音,他们估计是什么小动物搞出的动静,但也不敢大意,因为之前就发生过有战士被偷袭的情况。

就这样,他们藏在坟窟窿一夜没动,困意袭来也不敢打盹,直到天快亮了连队派人来寻找,才放下心来回到营地。回来一问,通讯线路也没有被破坏的迹象。

其实当时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后来就习以为常了,但那段时间只要在岗,他从来都不敢放松警惕。因为优秀的表现,他还受到了首长的表扬,在表彰大会上戴上了大红花,兴奋地晚上睡不着。

那时候,这样的荣誉对他来说,可能是太珍贵了!但这样的军旅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就因为另一件事情发生了改变。

在一次春节联欢会上,他来了个本色演出,能拉会唱,还和几位战友演出了一幕自创的话剧,把战士们逗得前仰后合,连参加联欢会的首长都注意到了他,还专门找到连长问他的情况。

很快调令就下来了,他被抽调到文艺队,成了一名专门的文艺兵,平常的工作就是到一线部队慰问演出,倒是不用再大晚上钻坟窟窿了。

他不仅能拉会唱,还有一个别人没有的优势,就是自创编排各种军旅故事,搬到舞台上还大获好评。在那个时候,或许这样的人才也是稀缺的,他很快成了文艺骨干,被重点培养,眼看着就可以提干。

但就像电影中的人生一般,没有意外的话,意外就那么来了!

一次放假的时候,他回到原来的连队看望老连长,两人就在连长宿舍闲聊。聊着聊着,他无意中看到了连长的配枪放在半掩的抽屉里,便顺手拿了出来,说给老连长擦擦枪。

按说平时干部配枪是不装子弹的,但是就是那么寸,老连长上午训练结束后就把手枪放在抽屉里,也忘了卸除子弹。见大伯拿起枪来,连长才猛然想起这事,连忙提醒他枪里有子弹,赶紧放下。

大伯知道平常配枪不会有子弹,还以为连长在跟他开玩笑,说着就给它上了膛,还没等连长过来收枪,就听一声震耳的枪声,子弹擦着连长的袖边飞了出去,钻进了门框边的墙上。

大伯告诉我,他当时去看了弹头,深深钻进砖墙里,这要是真打在连长身上,非穿个窟窿不可。

现在话说的轻巧,但那一枪可是惹了大祸,他和连长受到了严厉处分,之后被调离文艺队,提干的事情自然就泡汤了。

说起这事,他对自己没有提干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对老连长是满满的愧疚,虽然后来连长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在他看来也是耽误了人家更好的前程。

复员回乡,一边务农一边不忘手艺,拒绝了送上门的展览机会,一心做一个本分的农民

兜兜转转一圈,他还是回到这个平原村落,当起了一个拿工分的农民。

村里看他回来了,也算是见过世面,就让他当了生产队的小队长。平时一起到地里干农活,冬天闲暇的时候就带着队员到东边的荒洼里割芦苇,有时候还捎带着拾柴火。

东边的荒洼离家上百里,他和队员每年冬天赶着牲口拉着车,带着干粮步行来去,芦苇卖了可以给集体创收,柴火拉回来可以生火做饭,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当时却成了小队里唯一的创收来源。

那几年,他和邻村的一个姑娘成了家,有了四个孩子,就是我的堂哥堂姐们。我出生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上学,伯母却因为患了肺结核离开了人世。

所以,我的记忆中已经没有伯母的印象了,大伯也极少提起,我知道他心里是苦的。他就这样一直拉扯着四个孩子,一生再未婚娶。

1978年以后,农村的形势大为改变。为了供四个孩子上学,生产队解散后他谢绝了村里的挽留,一边在家务农,空闲的时候就去倒腾卖点茶叶,或者冬天自己赶上马车,到他熟悉的荒洼里割芦苇,回来卖点钱补贴家用。

虽然一直都捉襟见肘,但是他一直坚持让堂哥堂姐们上学,直到四个人都考上了中专或者大学,走出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大哥考的专科,那时候也是相当稀少,也算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二哥上了中专,也算是大家羡慕的农转非了。三姐也是上了一所中专学校,后来成了一名医生。四哥考上一所本科学校,学的是地质专业,但是毕业后放弃了分配的工作,到了离家不远的一家国企。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其实那些年,大伯一直都没有放下自己爱好的手艺,样式也是五花八门。

他做的榫卯灯笼,全部材料都是用高粱杆和小木棍扎成的,既结实又实用,关键是还特别精致好看,没有一处用过铁丝或者钉子,我玩了好几年都没坏。

他写的对联和福字,更是颇受欢迎,有时候还会拿到年节集市上卖。后来乡里的干部还通过村主任找上门来,请他写标语写牌匾。

他还会糊祭祀用的车马,村里人有求必应,当然也是免费的。那些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攒了一个好人缘,印象里一到过年,大半个村都得去给他拜年。

所有的手艺之中,他最喜欢的还是剪纸。一张红纸在他手里,一把剪子来回穿梭之间就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作品,各种窗花和人物造型现在看来就像是艺术品。

一开始只是练练手剪着玩,后来竟然剪出了名堂,一些外地人都慕名而来,带着各种礼品,只为了求他一幅剪纸作品。他只要不忙,就按照客人的样式和想法剪出来送给他们。

印象最深的是,一家生产剪子的厂家还特意登门,专门送给他几把适合剪纸用的剪刀。要说怎么就名声在外了,他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人家喜欢就说明自己剪得还行。

可能最遗憾的一件事,是他放弃了一次可能很有价值的展览。那一年夏初,村里来了一辆吉普车,直接打听着找到他,说如果按照要求剪出一些新作品,就可以推荐他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展览,到时候到场的都是各地的剪纸名家。

现在想来,如果那次真的去参加展览,很可能会改变他的生活轨迹。但是那段时间他忙着地里的小麦,还操持着四个孩子的学费,觉得总不能因为这门爱好耽误了正事吧。于是,他思来想去还是委婉地拒绝了来人的好意。

这件事他后来承认,的确是有点后悔了,当时只看眼前了,这点手艺也算是荒废了。以后的日子,大家都开始想方设法的挣钱,他也因为忙于生计的缘故,真的就放下了傍身的手艺!

大伯的前半生有些曲折,但是后半生却是平静而满足的,也是丰盈而饱满的。四个孩子都很孝顺,每次过年回来都是一大家子十几口人,热热闹闹温暖祥和。

这次过年再回来,站在他住了大半生的房子前,我又想起了他给我讲的故事。我很想念他!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大伯   老师   连长   窟窿   剪纸   波折   手艺   村里   饱满   子弹   骨干   平时   学校   人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