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的“出路”,在法国殖民地中,定居者与土著居民的融合

定居殖民政策最初并非是通过官方授权进行的,在其实施的全部过程中,定居者与阿尔及利亚的土著居民都在困苦中徘徊。

在经历了民间移居和官方引导两个阶段后,定居者取得了胜利,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定居殖民政策得以建立。

定居者在定居社会中享受着殖民当局在社会生活中赋予的红利,占据了政治、经济与文化层面上相较于土著居民的优势地位。

(一)定居殖民政策的实施进程

法国殖民当局在经历了对阿尔及利亚殖民方式的探索与尝试后,平民殖民方式引起了法国政府的注意。

尽管法国殖民当局在19世纪40年代才通过官方鼓励向阿尔及利亚移居,但在此之前阿尔及利亚这片土地上就已经有欧洲定居者的存在。

依据定居者移居的形式,可以将定居殖民政策实施的进程划分为民间移居阶段和官方引导阶段两个阶段。

1. 民间移居阶段

自发移居是指欧洲人口自发来到阿尔及利亚,其动因大多是为个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法国入侵阿尔及尔之前,摄政国境内已经有几百名欧洲人,这些人大多是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但在法国与阿尔及尔摄政国的关系出现危机时基本都逃走了。

1830年随法国远征军之后抵达阿尔及利亚的还有投机分子和发战争财的欧洲人,他们跟在军队后边蜂拥而至,殖民者大批涌入,接踵而来的是银行和大农业公司的代理人。

这些定居者的目的与政治家们的目的大为不同,政治家们认为殖民地除了应该为法国提供异国商品外,还应该对贫穷的劳动者起到教化作用,进而解决城市中的偷盗等道德问题。

但事实是这些首批抵达的定居者只着眼于眼前经济利益,根本没有考虑殖民地的长远发展问题。毫无疑问,这批定居者最终没有满足政治家们的愿望。他们抵达阿尔及利亚以后,便开始了投机活动。

第一,土地投机者在法军占领的范围内大量低价购买土地。

以阿尔及尔所处的萨赫勒地区为例,法军到来以后,该地区的许多庄园和乡间别墅都被主人遗弃,现在变成了一片空置的庄园。

土地投机者将被抛弃的房产与地产以低价收购,购买者中还包括克洛泽尔将军。有数据显示,1831年至1837年期间,法国当局登记了约5307笔私人财产交易,直接销售总额约530万法郎,年租金110万法郎。

但对于投机者来说,大规模的土地不是用来进行耕种和发展农业,他们的目的是将土地暂时租给佃农,等待土地本身升值随后转卖给新主人。

第二,大量的商业投机者频繁活动于占领区域,他们从事烟酒贩卖、咖啡馆、餐馆与客栈经营等。

早在1837年,殖民地中每26个欧洲人就有一个从事酒馆工作的人,比例几乎是巴黎的四倍,而巴黎人均咖啡馆或公共场所比欧洲任何其他城市都多。

路易·德·鲍迪库尔将这一批移居者总结为“只不过是一些小商人和一些跟随军队的酒徒”,而“殖民地最需要的是农业工人,正是这一类人在法国人数最多,但为阿尔及利亚提供的非常少”。

第三,在小商业投机活动爆发基础上还衍生出妇女出售自己的行为。

据殖民地官员们估计,尽管1838年在阿尔及尔登记了227名妓女,但总人数可能在350至400人之间,“这意味着每15名居民中就有一名站街女:在巴黎,这一比例为1:225”。

这种人口比例使社会观察家和资产阶级社会改革家认为定居者将工业化城市中的弊端带到了阿尔及利亚,使阿尔及利亚有染上旧殖民政权弊病的危险。

对于不尽如人意的定居者及定居社会的混乱,殖民地政府一直采取管控方式,但收效甚微。殖民地政府于1834年遣返了第一批定居者,直至19世纪40年代官方有意识引导殖民地需要的定居者前往阿尔及利亚,情况才有所好转。

尽管在定居者中有大量人口从事投机活动,但不意味着所有的定居者都是投机者。也有定居者抵达阿尔及利亚以后,在城市中潜心经营商业等。在民间移居阶段中,法国政府也在本土社会中积极吸引人口前往阿尔及利亚定居。

2. 官方引导阶段

第一批定居者的活动显然失败后,法国政府除了移居本土社会中的穷人群体以外,开始对定居者的个人条件进行筛选,条件包括是否为工人、是否与家庭成员一同移居等。

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1838年第一批官方引导的定居者前往阿尔及利亚定居。随后官方更严格的要求工人阶层提供关于健康、道德素质以及抵达后自己在殖民地将从事的行业等情况说明。

除了法国政府控制定居人口的来源外,殖民地的军队开始出于保护军队士兵的健康而管制卖淫活动,殖民地的官员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治土地投机活动。

但这些手段远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彻底地解决殖民地出现的问题,只能控制其情况不再继续恶化。

殖民地军队长官布若将军对军事殖民政策情有独钟,认为军事殖民可以有效解决一系列道德沦丧问题。他在1842至1847年间试验性地建立的三个军事定居点,最终都毫无悬念的失败了。军事定居点的失败迎来了平民定居方式的胜利。

古约特伯爵组织了一个国家支持下的平民定居计划,在军队的协助下,建立房屋、清理土地、开辟道路等等,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在官方的助推下,定居者人数在1849年达到14.6万人。

19世纪30年代的定居者大多是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贫穷人口和富裕的投机者,这些人为阿尔及利亚带来了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殖民地官员对定居者的实际态度是排斥的。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法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的大规模工人阶级骚动而希望推动城市中贫穷的工人阶级继续向阿尔及利亚移居,并且希望通过增加定居者的数量来巩固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统治地位,进而建立法国在北非地区相较于英国的优势地位。

殖民地官员和法国本土政府就此发生意见冲突,但双方的矛盾随着殖民地对劳动力需求的扩大而淡化。

1838年战争部长伯纳德准备在阿尔及利亚建设防御工事、兵营和医院等军事设施。

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殖民地官员和法国本土政府对定居者能力的关注同时转向殖民地的劳动力需求并贯穿大约整个40年代。

1843年殖民地要求国内寻找1000多名工人移居阿尔及利亚,包括大约700名工匠、150名泥瓦匠、100多名船匠、40多名采石工、80名木匠和10名铁匠等。

但直接后果是导致现实与法国最初的农业设想相距甚远,直至1946年底,109400名定居者中只有16422名务农人员或者从事农业相关工作。随后,政府致力于吸引农业定居者。

19世纪50年代,兰登总督在任时提倡小规模定居,修建村庄,为均衡发展鼓励私营企业和资本流入,使18.9万欧洲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3万人,并且从1856年起人口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③,定居殖民取得初步成功。

1876年,阿尔及利亚的欧洲移民已经达到34.4万人,占阿尔及利亚总人口的十分之一。直到二战后在阿尔及利亚的定居人口规模达到了百万。

(二)定居者的招募、构成与分布

由于在法国官方引导定居前,民间移居的定居者数量较少且多为投机者,导致定居社会与官方最初的农业设想大相径庭,所以法国当局在确定定居殖民政策后,大量引导农业定居者进入阿尔及利亚。

此后,在阿尔及利亚的定居者规模逐渐壮大,成分日渐复杂,分布的范围也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大。法国政府利用当时的多种舆论途径针对不同受众宣传向阿尔及利亚移居,事实证明,政府的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定居者的招募方式

实际上,自法国远征军抵达阿尔及利亚起,法国政府就已经在为构建阿尔及利亚适合移居的叙事而努力。包括在民间移居阶段中的部分定居者,也是被政府所塑造的殖民地形象所吸引。

法国政府所采用的每一种宣传手段都是针对不同人群而制定的。首先,对于有兴趣移居阿尔及利亚的人群,采取了包括指南手册、媒体出版物以及官方宣传等宣传方式。

旅游指南和移民手册是最直接的一种宣传形式,也是为对移居阿尔及利亚感兴趣的群体提供清晰信息的最简便方式。

移民手册大致包括阿尔及利亚的优势所在与计划移民可以为之提供的帮助等内容。

相比之下,旅游指南是为富人出境旅游所准备的,第一本旅游指南是1830年出版的,主要提供气候、地理等一些实用信息。

媒体出版物和官方宣传是为潜在的移居人口而存在。这两种宣传方式是官方刻意宣传的结果,政府为各省官员发放统一材料,随后由官员进行宣讲或将材料赠予有计划移居的民众。

官员所触及不到的地方,媒体出版物可以代之传达,其要义基本是“法属非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对殖民者来说,每一次耕耘从来都不是徒劳的,只要耕耘者有耐心和智慧,就永远如此。”

其次,针对大众读者群体,插画周刊这种在19世纪30年代新兴起的媒介受到了欢迎。没有绘画,就不可能实现对人的全面教育。

这种方式将文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于传达阿尔及利亚的自然美景极其重要。

由于阿尔及利亚尚未实现完全和平,很多人担心被战争波及,这种插画可以消除部分焦虑。尽管50年代初阿尔及利亚仍然没有显示出其土地惊人的培育率,但法国政府将其原因归结于定居者,而不承认土地神话的过度宣传。

最后,上述两种宣传手段主要存在于定居殖民启动的初期,定居者形成一定规模以后,政府对政策宣传的精力大为减少,主要致力于土地征用的合法化以及定居者权力的保障等。

定居者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宣传个体的增加,这种大量的个人宣传在官方单方面宣传基础上大大增益。直到20世纪,随着定居者规模的壮大,大众对阿尔及利亚的实际情况基本都有所了解,再也不容政府刻意塑造。

定居者群体的庞大程度已然决定了其招募方式不是定居殖民最终失败的问题所在。

2. 定居者的构成

最初,按社会财产掌握的多寡情况划分,定居者中的大多数都是贫苦人口以及城市中的工人阶级;剩下的少数比例是富商阶层,他们为寻求更多财富来到阿尔及利亚。

随着时间的推移,定居者的成分逐渐复杂,以至于在阿尔及利亚形成了一个基本完备且与土著社会对立的社会结构。

第一,贫穷人口。

阿尔及尔摄政国投降后,法国政府迫不及待地想将国内的穷人与失业者送出国境。在政府看来,他们是扰乱社会秩序的罪恶之源。

七月王朝初期,政府除了想要将穷人与失业工人送到阿尔及利亚以外,还打算将流浪汉与罪犯一并移居,在此基础上,法国各地的长官还计划着将辖区内的乞丐与威胁社会安全的人也赶出法国本土。

这种将阿尔及利亚作为治愈法国本土的计划引起殖民地长官的强烈反对,1831年阿尔及利亚军事总督贝尔特泽内对这种想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果认为把贫穷的家庭从城市中心或农村扔到阿尔及利亚海岸就可以为他们提供面包,那将是一个巨大而致命的错误。

相反,他们会发现这里的资源比欧洲还少,因为他们在这里找不到工作···我们已经被一群声名狼藉的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到这里来没有生计,我们也无法摆脱他们,因为他们无法回家。”

1834年殖民地政府遣送回一批穷人移民回国。不管怎样,殖民地官员与法国本土政府之间的矛盾始终没能阻止定居殖民进程,直到七月王朝末期,在阿尔及利亚的其他国家移民人数已经超过了法国人。

在法国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期间,贫穷定居者大体贯穿始终,他们与其在法国困难的生存不如去这个“美丽富饶”的海外属地寻求生存。

在定居殖民发展的中期,这些贫穷人口在国家的扶持下,成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第二,失业的工人阶级。

基于法国对阿尔及利亚定居殖民的设想与初期实施情况来看,除少量移居的农业人口外,工人阶级是相对较合适的优质定居者。

首先工人阶级只要找到工资适合的工作,其家庭就可以为定居社会提供一定程度上的稳定力量。

其次殖民地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筑亟需一些技术工人与建筑工人,而土著居民不符合殖民地政府的要求,大量工人阶级的移居有助于定居殖民地社会的发展。

最后,工人阶级不具备从事大规模投机行为的经济能力,有利于殖民地经济稳定。在法国本土无法得到工作机会的工人在阿尔及利亚不仅可以得到工作,还可以拿到较高工资。

随着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殖民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工人的需求逐渐从建筑工人转变为专业技术工人,这也是殖民统治后期定居速度减慢原因之一。

第三,富商阶层。

在殖民统治之初,富商们闻风而动,认为在这块未知但崭新的土地上有大量的经济机会。他们在抵达阿尔及利亚以后,从事大规模土地投机、城市中的房产投机等投机行为。

泛滥的投机行为一度成为殖民地政府的重点关注对象,并且出具一系列措施控制。随着法国统治在阿尔及利亚的深入,法国各大公司的代理人开始在阿尔及利亚活动以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富商阶层在商业活动结束或者得到经济利益后,部分人会回到法国本土,因此,他们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定居者。

除了法国向阿尔及利亚移居人口以外,其他欧洲国家的大量人口涌向阿尔及利亚,其数量在定居殖民初期一度超越法国人口数量。

特别是19世纪南欧地区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压力导致了持续不断的移民潮,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北非地区。

在抵达阿尔及利亚的定居者中,大部分来自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法国南部。到1847年1月1日,阿尔及利亚的欧洲人居民共十万九千人,其中法国人有四万七千多名。

直到1886年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有21.9万人,外国人有21.1万人;这一数字在1896年分别达到了31.8万和21.2万人,欧洲的总人口从1872年的28万增长到1896年的57.8万,此后在阿尔及利亚出生的欧洲人数量超过了移民数量。

3. 定居者的分布范围

在军事征服后定居殖民作为稳定已占领领土的一种手段,巩固了法国政府在阿尔及利亚的主导地位。从定居点发展至定居社会,其规模大体遵循由点及面的形成过程。

由于定居者在阿尔及利亚需要依靠军队保障安全,其分布范围随军事征服的深入而逐渐扩大,从总体上看,其分布范围的扩大趋势与军队军事征服的势力范围具有一定的同步关系。

在军队实行有限占领政策阶段,定居点的发展还很缓慢,大部分的定居者都居住在城市,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尔、奥兰以及波尼等沿海地区一带。

19世纪40年代中期,随着军事活动向阿尔及利亚腹地的侵入,在萨赫勒平原和米蒂贾平原上出现了27个定居者村庄并逐渐扩大规模。

直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法军开始征服南部山区和沙漠绿洲地区时,定居者定居范围基本停止扩张,集中在沿海经济繁荣地区一带。

直至1906年超过1万人的11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中定居者占多数,1921年定居者在19个人口超万人的城市中占多数。

但侵占的土地范围不局限于此,此时已基本形成固定的分布区域。除相对集中于沿海地区外,在城市和农村分布不均衡是19世纪上半叶定居者分布的主要特征之一。

七月王朝时期大多数定居者集中在阿尔及尔等大城市中,在政府刻意引导定居者从事农业后,农村定居者在19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初数量稳步提升。

1848年后2万名定居者在42个新村庄定居,1864年新建了11个村庄,1870年再增加11个村庄,欧洲的农村人口达到了11.8万人。

同比之下,农村的定居者依然没有城市中定居者数量多,19世纪60年代,欧洲定居者的城市居民占比可达到60%,这一数字在1886年达到了63.2%。

尽管定居者中的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他们的地产遍布阿尔及利亚,在政府的支持下大肆侵占土地,形成大规模地产。

1930年,阿尔及利亚的25795个白人移民的庄园面积共计233.4万公顷,主要坐落在土质最好、水源充足的地区,主要是奥兰、西迪贝勒阿巴斯、米提贾、安纳巴和斯基克达这些平原地区,以及君士坦丁、盖勒马等高原地区。

面对大庄园的增多,小农以及小地产所有者的经营模式注定会失败,导致居住在农村的欧洲定居者绝对数量开始减少,法国政府终于放弃了以农业定居为主的殖民政策。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尔及利亚土著居民人均土地面积仅为1.2公顷,而在32年前人均面积为5.6公顷。土著居民的生产资料被转移到定居者手中,生产方式也被彻底颠覆。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土著   阿尔及尔   殖民地   阿尔及利亚   法国   欧洲   苦难   出路   人口   居民   土地   政府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