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会宗,一代白发儒帅,大汉西域之神,五进五出定西疆

那拉提、恰西、喀拉托海、特克斯、琼库什台、昭苏、夏特古道——

漫大将军三人贴着天山北麓一路西行,走到这里也开始怀疑人生:难不成天上真有七仙女,否则怎能织出如此天地锦绣来?

只是美景迤逦,山路也一样崎岖,叫人脑中不时冒现出一个问题来:这里崇山阻,峻岭隔,当地部落只需据险而守,便可割据为一个个独立的力量,乌孙究竟是怎样统一而治的?

这个问题并不突兀,事实上当时的乌孙也确实体系分散,除了昆弥自身部落之外,下面还有一个个翕侯部落,整合起来才是西域超级大国,一旦分裂便是一盘散沙。大小昆弥制度的确立,一定程度上便是不同部落势力在政治上的投影。

很显然,乌就屠被确立为小昆弥后,乌孙的力量体系发生了分裂,再也不是翁归靡之前的铁板一块了,大小昆弥割土而治,埋下了对抗隐患。为了减少矛盾,汉朝不得不在赤谷城驻军屯田,分隔制约。

这就是上文讲到红颜侍女冯嫽巧解连环后,第四任西域都护段会宗面临的乌孙时局。


西域迷城记

(十一)

段会宗,一代白发儒帅,大汉西域之神,五进五出定西疆


段会宗,西汉后期的传奇人物,西域时局的定海神针。

奇怪的是,关于这位神人的文章却并不多见,我们真的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这位白发苍苍的西域都护,见识一下这位温文儒雅巧手定乾坤的大汉儒帅。

段会宗是上邽人,也就是如今甘肃清水县人,关于其为人,史书是这么介绍的:

“会宗为人好大节,矜功名。”(《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也就是说,段会宗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非常注重国家大义,民族气节,对自身功名却毫不在乎。引申一下,这是一位颇具道德节义和家国情怀的边关儒帅,你大体可看作是孔明前世,张良后生。


公元前33年,段会宗被汉朝派遣前往西域主政,担任西域第四任都护(前三任分别是郑吉、韩宣和甘延寿)。

西域前四任都护中,除了郑吉作为开创者任职了十一年外,其他三人都只担任了三年,因为汉朝政府担心地方大员长期主政一地,容易形成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所以实行边境大员三年一轮换的制度。

和其他都护不同的是,段会宗治理西域并不注重武力,注重的是情感培养和道德制约,为人公正,信义卓著,所以获得了西域诸国的一致认同。

西域虽然小国众多,但主要力量无非就那么几个,尤其是乌孙,西域的超级大国,只要稳住乌孙,其它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所以段会宗秉着乌孙问题优先处理的原则,维稳为先,和解为重。

当时乌孙大昆弥星靡是解忧公主的孙子,算是大汉的外孙,所以段会宗更是极力扶持。星靡天性软弱,而乌孙人向来崇拜强者,这样内部便出现了很大的不稳定。段会宗继承了冯嫽的怀柔政策,一方面对星靡百般安抚,另一方面积极规劝逃离的部族回归故土,有了段会宗的坐镇,乌孙众部落渐渐安定下来,“西域敬其威信”。


三年都护任满后,段会宗按照惯例返回了汉朝,先后被任命为沛郡太守和雁门太守,后来因受人牵连而被免去官职,多少有点仕途不顺。

然而让大汉怎么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西域诸国居然联名上书了,请求让段会宗官复原职,重回西域主政。这可真是稀奇也怪哉啊,要知道西域历史上还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可以想象段会宗在西域公信力之大。

在此情况下,汉朝政府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当即顺水推舟让段会宗重返西域。

这是公元前21年之事,相距上次辞别西域已经九年了,如今的段会宗年逾花甲,而且历经塞外风霜,早已须发皆白,当真是皓首大都护,白发一儒帅。


然而在西域都护第二任上,段会宗竟被问罪了,碰到了什么倒霉事?

这事说来十分复杂。

早在段会宗第一次担任都护时,乌孙的小昆弥乌就屠死了,其子拊离接任,不久后又为兄弟日贰所杀。拊离的儿子安日获得了段会宗的支持,被汉朝政府任命为新任小昆弥。继位后的安日为父报仇,遣人刺杀了出逃的日贰。

就这样,当时乌孙的政局极度不稳,争权夺位此起彼伏,有时候已经很难简单追究谁是谁非了。要说的是,得到段会宗支持的安日对段会宗非常感恩,得知段会宗重返西域后兴奋异常,竟然亲自赶往龟兹谒见段会宗。

安日带了这个头后,其他城郭诸国也就更加亲近汉朝,甚至远在乌孙以西的康居国太子保苏匿也来凑热闹,率领一万多人前来投靠段会宗。要知此前康居一直游离于汉朝体系之外,即便贰师将军李广利远征大宛,一代战神陈汤讨伐郅支单于,也都没能拿近在咫尺的康居怎么样,堪称是化外之境,绝域之地,没想到如今竟能主动投诚,真是大出段会宗之意外。

由于此事影响太大,段会宗不敢私自做主,当即上奏朝廷,汉朝自然是喜出望外,竟然派出卫司马前来西域接受保苏匿归顺。

卫司马是什么官职?

当时汉朝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之一的长乐宫设有守卫屯,其主官称为卫尉,卫尉下属有司马,这就是卫司马,具体掌领屯卫兵守卫宫廷。

汉朝为什么要派卫司马来接受保苏匿投降?

因为卫司马官阶不低,大致相当于中央禁卫军副官,论职衔高于西域都护,这样等于给保苏匿一个很大的面子;同时毕竟是中央军守卫官,最贴近皇帝的心腹,见惯了大场面,出场更能展现大汉朝的威风。

史书中没有提及这位卫司马的具体名讳,那么他出场又是如何展现其场面感和威严感的呢?

据《汉书》记载,为了配合这位卫司马主持的归顺仪式,段会宗甚至调动了戊己校尉兵进行卫护,这说明,段会宗对这位卫司马并没有信心,毕竟是老江湖,一眼就能看出人的深浅。事实上段会宗没有看错,这位卫司马眼见康居士兵漫山遍野而来,竟然紧张得手足无措,强令对方放下武器,自缚上双手。

这算什么?

人家是来投靠你,而不是来投降你。

遭到侮辱的保苏匿愤怒至极,当即率领众人返身而去,这下煮熟的鸭子又飞了,送上门的面子又跑了。

本指望这位卫司马出场展示威风,谁知道这窝囊废展示的却是胆怯,这让大汉朝十分郁闷,一口闷气无处可出,最后竟出在了段会宗身上,责怪其未经同意擅自发动戊己校尉兵,判以“有诏赎论”,什么意思?

花钱消灾,出钱赎罪。

这对段会宗来说,当真是晦气冲了天,有苦无处说,最后花了一笔不小的钱,这才消除了这出无妄之灾,然后被汉朝继续任命为金城太守,也就是如今兰州的主官,直到后来因为生病而辞职。

好,段会宗第二次西域使命结束了。


这一番捣腾下来,段会宗再多的雄心也被抽去了底薪,是时候回归故里颐养天年了,段会宗这么想着,只是想得太美了,此时的大汉朝正指望他赶去前线救火呢。

又是哪场大火烧了大汉的屁股?

当然依然仍然还是乌孙。

乌孙的小昆弥,段会宗拥立的那位安日,竟然又被人杀了。

乌孙的风有多高,浪有多大,大汉朝无比清楚,能灭这把火的,掰着手指头算来算去,也就是一代战神陈汤和两届都护段会宗了,此外再无他人,只是陈汤杀心太重,争议太多,派不上用场,派得上用场的只有段会宗了。

就这样,段会宗再次被汉朝征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前往乌孙泼水灭火。

这是段会宗第三次出使西域。

此时的段会宗已经年逾花甲,好在这老翁还真经得起折腾,来到乌孙后一番斡旋,确立了安日的哥哥末振将为小昆弥,直到乌孙国情稳定下来才返回汉朝。

三进三出,要论西域历史上最经得起折腾的都护,段会宗之外再无旁人。

别急,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孟夫子不是说过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你段会宗如此多才,如此经折腾,不多折腾你几回,岂不太过屈才,继续。


段会宗第四次被征发了,对象国依然是乌孙,而且这次段会宗责无旁贷,因为正是段会宗拥立的那位末振将惹了大事,惹得大汉朝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什么大事?

这厮竟然刺杀了大昆弥雌栗靡。

前面讲到,幼弱无能的星靡一度让大汉朝无比伤神,直到星靡死后,其子雌栗靡替代。这位雌栗靡一改其父的软弱作风,十分强健能干,这样崇尚强者的部落翕侯全都听从于他,乌孙大昆弥世系再度回归当初安定强大的局面——“国中大安和翁归靡时”。

这样乌孙在久别了猎骄靡的第一黄金时代和翁归靡的第二黄金时代后,终于迎来了雌栗靡的第三黄金时代。

眼见自家外孙嫡系日渐强大,娘家人汉朝自然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指望着乌孙局面能够从此长久稳定下来,因此对雌栗靡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然而大昆弥一族的强大,却让小昆弥末振将如履薄冰,唯恐什么时候被大昆弥兼并了。在这种压力下,末振将竟然选择了下下策:派遣贵族乌日领假装投降雌栗靡,趁其不备将其刺杀了。

这下捅破天了,大汉万分愤怒!

于是,段会宗第四次被派遣出使西域,这次的身份是:中郎将,皇帝的侍卫禁军将领之一,敦煌乃至西域的所有军政力量都得听从段会宗调遣,看得出来,汉朝是誓要追究此事的责任了。

段会宗在西域都护的协助下,拥立伊秩靡为大昆弥,此人是遇刺的雌栗靡的季父,解忧公主的孙子,也就是公主第三子大乐的儿子。对大汉来说,大昆弥必须是大汉的外孙,这是前提,什么都不能取代。

稳定局势后,段会宗开始追究责任,凶手末振将必须被问罪。然而还没等大汉朝出手,大昆弥手下一位名叫难栖的部落首领便率先出手了,一招结果了末振将。

尽管如此,大汉朝依然难抑心头之怒火——“汉恨不自诛末振将”,于是责令段会宗继续追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这可是大汉朝的连坐之罪啊,这样的对手太可怕了,一句话——惹谁都行,别惹汉朝!


一向习惯以安抚和劝导为手段的段会宗,如今被要求动用武力斩杀番丘,他有这个魄力和能力吗?

我们来见识一下白发儒帅如何武功发力。

为了避免大兵压境惊动小昆弥诸部,段会宗让主力原地待命,自己仅率三十名精锐弩兵直赴小昆弥部,召唤番丘来见。听说段会宗只带了三十人前来,番丘也未做任何心理防备,带领下属官员来见段会宗。

双方一见面,段会宗便指责番丘道:“末振将骨肉相残,私自杀害了汉朝公主的子孙,如今还没服罪便死了,本使者受大汉皇帝之诏,奉命斩杀番丘。”说完,段会宗亲自动手,一剑击杀了番丘。

这便是一代儒帅段会宗,仅率三十名精兵便敢深入敌后,亲手斩杀肇事人之子番丘,为大昆弥雌栗靡报了仇。

这下整个小昆弥部落轰动了,官员们大喊着一哄而散。

很快,小昆弥乌犁靡闻讯赶来,率领数千名骑兵将段会宗围了个水泄不通,了解一下乌犁靡的身份:

末振将之侄,番丘的堂兄弟,如今已接替末振将为乌孙小昆弥。

段会宗这三十名精锐弩兵,能扛得住乌犁靡这数千名骑兵吗?


这是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之事,当时已是汉成帝在位。

段会宗被围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汉军后方营地,又第一时间火线传信,一路无阻直传大汉朝廷。

闻讯后,汉成帝第一时间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这时前线将士们的紧急上书也已传达,希望朝廷能够立即下令,发动敦煌守军和城郭诸国军队进行解救。但是乌孙路途极为遥远,怎么个救法呢,朝廷上百官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这时候,大将军王凤突然想起一人,建议立即召见此人商量对策,于是汉成帝急召此人入宫觐见。

此人是谁,能否解这燃眉之急?


此人便是当时的西汉军神——陈汤。

其实,某种意义上说,“当时”两字也可以去掉,就是西汉军神——陈汤。

面对汉成帝的询问,陈汤不慌不忙,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道:“会宗之围已解,五天之内必有捷报传回。”

听闻此言,汉成帝和在场所有官员都惊讶得目瞪口呆,不敢相信,却又不敢不信,因为此话出自陈汤之口。

第四天,前线果真传回了捷报:“段会宗已斩杀番丘,乌孙之围已解!”

这一刻,整个西汉朝廷轰动了,汉成帝和所有官员无不心服口服,从此后所有的边境战事全都听从于陈汤——“幕府事壹决于汤”。

那么,陈汤又是怎么判断段会宗能自我解围的呢?

或者说,愤怒的乌犁靡当时又是怎么放过段会宗的呢?


回到乌孙,且看一下当时的情景:

面对蜂拥而至围成里三层外三层的群情激奋的小昆弥骑兵,段会宗不声不响地走到乌犁靡跟前,不急不缓地叙说了斩杀番丘的缘由,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今天如果你们杀了我,对大汉来说,不过是损失了九牛一毛而已。只是,大宛王和郅支单于的头颅被悬槁街,想必大家肯定都还记得的。”

轻轻巧巧几句话,一下便让乌犁靡如遭雷击,狂躁的情绪立马平静下来,乌孙大军一时也都鸦雀无声,现场一片静穆。

段会宗此话有何深意,怎能让暴怒的乌孙大军瞬间冷静如斯?

原来,段会宗这话点到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公元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宛国求取汗血宝马之战,那一战大宛国国王毋寡被杀;另一场是公元前36年甘延寿和陈汤讨伐北匈奴之战,此战北匈奴被灭,郅支单于也被汉军当场斩杀。大宛和北匈奴是当时西域最强大的两股势力,结果却都一样,两位桀骜不驯的首领都被斩首,头颅悬于槁街门楼上示众十天。槁街是大汉在长安城内集中安置外国使节和商旅的独立街区,毋寡和郅支悬首之事,西域诸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两场战争乌犁靡清楚无比,尤其是后一场,乌犁靡的曾祖父第一任小昆弥乌就屠便曾和郅支单于掰过手腕,结果8000名乌孙精兵被郅支单于杀了个大败,乌孙西部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沦于敌手,所以郅支单于之于乌孙,简直是恶魔般的存在。然而即便是恶魔一般的郅支单于,遭遇汉军后也没能活过两天,所以汉军在乌孙人心目中,更是上古大神一般的存在。

所以当段会宗说出上述话后,乌犁靡立时便冷静下来,抑制住悲痛对段会宗说:“确实是末振将对不起大汉,斩杀其子也可以,只是为何不事先告诉我一声,也能让我送他一顿告别饭再上路?”

可能在乌孙人心目中,亲友临死前一定要送上一顿告别餐,了却曾经的情分,所以到了这个档口,乌犁靡依然心存遗憾。

段会宗回答说:“如果我预先告知你,一旦让番丘获悉,必然会外逃藏匿,那便是弥天大罪。哪怕你把饭食交给我,委托我来喂他吃,那对你来说也是伤情伤心之事,所以没有告诉你。”

听完此话后,乌犁靡一众这才心服口服,悲泣着解围而去。


再话说陈汤,他可是个千年人精,凭他对乌孙政局和对段会宗本事的了解,很容易地得出段会宗会全身而退的结果,大汉朝廷全在着急时,估计段会宗已摆平了乌孙人。陈汤掰着手指头计算,那是推算信使传回消息的时间,像这等十万火急的军情,沿线驿站都是站站接力传送的,到达长安的时间是框死的,陈汤推算出四天便能有捷报,多给上一天那也是预防意外而已。


至此,有必要回顾一下大汉的西域政策了。

当年汉朝联姻乌孙的目的,便是为了拉拢这个西部盟友,合力制约匈奴。事实上,待到大汉五位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击匈奴时,这一目的便已基本达成,因为五将虽没有取得直接斩获,但西线的乌孙却趁机一举将匈奴老巢给端了。这样釜底抽薪,一下摧垮了匈奴的中心凝聚力,此后匈奴五单于内耗不断,终至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郅支单于远赴中亚,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则投靠汉朝。

这样北匈奴实力遭到了极大削弱,只是其首领郅支单于一代枭雄,不断在西线兴风作浪,骚扰南匈奴以及坚昆、丁零等草原部落,并和乌孙西北方向的康居联手,击败了乌孙小昆弥部,一时又呈现出死灰复燃之势。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代战神陈汤抓住机会,和都护甘延寿率领戊己校尉兵和城郭诸国部队,一举将郅支单于斩杀。

这样一来,匈奴最后的希望也灰飞烟灭,大汉的战略压力彻底解除了。

不仅如此,这一战还极大地震慑了乌孙等西域小国,毕竟匈奴向来是神一般的存在,如今神都被灭了,那杀神杀佛的汉朝又是怎样逆天的存在呢?

正是有了这样的背景做铺垫,段会宗才敢孤军深入,出其不意地斩杀番丘,他拿准了小昆弥部不敢拿他怎么样。


这是段会宗和陈汤的一次隔空对话,毕竟都是大汉的神级人物——外交之神和军事之神,虽然远隔万里,也一样心有灵犀。没什么好说的,这些人物不是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你只能敬仰,膜拜,然后一声叹息两千年。

(关于陈汤消灭郅支单于这段历史,《西域迷城记》将在后文中详加阐述剖析,这里就不予展开。)


再说段会宗,摆平事态后,再次回到大汉复命。

几乎所有的朝廷公卿都给了段会宗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没动用一分国力,仅率轻骑便敢深入乌孙腹地,于万千敌军中斩杀罪魁番丘,实在是功不可没,应予重赏。

就这样,因为这场难得的人生出击,段会宗被赐爵关内侯,并赏以“黄金百金”。这是段会宗第四次远赴西域,也是待遇最好的一次,吊诡的是,此前他老成持重和平处理问题,却都没有好的结果。

俗话说,急流勇退,对这位古稀老人来说,该是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然而,复杂的乌孙暗流涌动,似乎少了这尊大神便无法运转。

肇事的末振将死了,但和他一起肇事的弟弟卑爰嚔却逃过一劫,此时正率领八万多部众北附于康居,随时想着要带兵杀回乌孙,兼并大小昆弥部落。这个卑爰嚔也是一位凶悍狡诈之人,当时乌孙的大小昆弥都很幼弱,压根不是卑爰嚔的对手,因而更加依赖西域都护府的保护。

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大汉只能再次派遣段会宗出使西域,联手当时的西域都护孙建一起对付卑爰嚔。

卑爰嚔再狡诈,也玩不过老狐狸段会宗。段会宗和孙建一合计,决定复制甘延寿和陈汤的故事,由孙建领兵发动突袭,一举便将卑爰嚔斩杀了,乌孙重又回归安定局面。

这是段会宗第五次出使西域。五进五出,维护了西域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前无古人,后世也只有东汉定远侯班超堪与比拟。


此时的段会宗已是74岁高龄,长年的边塞生涯早已拖垮了他的身体。第二年,段会宗油尽灯枯,病死于乌孙。

大汉一代儒帅,白发都护段会宗,就这么陨落于皑皑雪山下,享年七十五岁。

段会宗死后,西域城郭诸国无不举国痛哭,纷纷为其发丧,并立祠祭拜——西域两千三百年文明史,享受此等待遇的,仅段会宗和班超两人而已。


后注:

这已是汉平帝元始年间之事,相当于公元1年至5年,西方的耶稣刚刚出生。

随着陈汤和段会宗两尊大神相继离世,西汉王朝至此也已日落西山,最后一抹余晖散淡了帝国风华。

不久王莽篡权,建立新朝。


【漫大将军令】:

黄沙吹西风,吹白一首须发。江山无限远,惟一拄丈夫,五出雪国千山。

西国起兵马,铁血无非乡关。总是外孙儿郎,都护驾前,大唱相思汉家。


拍摄花絮:


漫大将军寻访乌孙古国


乌孙故地,颦姐和朱哥流连忘返


朱哥,乌孙故地远眺


颦姐和朱哥眼中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西域   单于   延寿   大汉   定西   太守   司马   汉朝   匈奴   朝廷   白发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