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过乏力、汗多、没胃口、身体沉重,可以来碗黄芪珠玉粥

阳康后,刚和病毒打完仗,很多人比较虚弱,也没胃口。动不动觉得累,提不起精神,说话也有气无力的。稍微动动容易出汗,甚至衣服常是湿透的。

同时阳后水液代谢不畅,体内留有多余的水湿,表现为四肢沉重,肉捏上去松松软软,还容易水肿,舌头往往也是胖大有齿痕的。

遇到这种“又虚又湿”的状况,很多人会想该怎么补一补。这时要注意,此时身体最容易“虚不受补”。补的时候不能太温热也不能过滋腻,可以用一些“温和平缓”的食养方。

这个黄芪珠玉粥,最早源自《太平圣惠方》。补气同时排出多余水湿,并能增强免疫,很适合阳康后调理。

黄芪珠玉粥可用于哪些情况?

1、病后乏力、没胃口、身体沉重、动则出汗、或有水肿、小便少

2、平时容易感冒,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

3、气虚体胖,还能补气减肥、降脂降糖


黄芪珠玉粥自制方法

配方:

黄芪20g、糯米100g、薏米仁60g


做法:

食材洗净,糯米、薏仁米浸泡半小时,

黄芪熬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熬煮20分钟,

在煮好的黄芪水里加入糯米、薏仁,

小火熬熟40分钟,成粥后食用。


黄芪是补气的,在补气药里,仅次于人参。现代医学认为,黄芪主要能调节免疫。

什么人最适合用黄芪?主要看四点:

1、食欲不差,没有腹胀、大便秘结

2、肚子摸上去松软,身上的肉不紧

3、容易出汗

4、腿容易浮肿,尤其是肾功能差引起的浮肿

黄芪散发着一种柔和的香,带着绵软的土气。古时又叫“黄耆”。六十为耆,犹如一位长者,缓和地补足虚损。

黄芪的使用剂量可有讲究。

小剂量(不超过15g),一般用于补肺气。肺气强了皮毛固密,所以也能止汗。比如玉屏风散,肺气弱的人小剂量频服,不再怕风和出汗,如同给身体加上防护的金钟罩。


中剂量(15-30g),如黄芪建中汤里,黄芪用1两半,能补脾气,增强消化功能。


大剂量(30-120g),多用于利水消肿。岳美中先生用大剂量黄芪煮粥,用于降压、消除蛋白尿。也用于中风偏瘫,如补阳还五汤里黄芪甚至要用到4两,约120g。

这张黄芪珠玉粥方里,黄芪主要是为了补脾肺之气,用20g就好。

这个方子里,还有糯米和薏仁米。

糯米甘温,可补中益气,肺脾双补,粘腻之性也能固摄汗液。

薏仁健脾祛湿,清热消肿,能化解糯米的粘腻,并把体内多余的水湿从小便排出去。

三个食材,煮成清香软糯的米粥,特别病后恢复期喝。除了补气排湿,也温和地修复了病毒对脾胃、肺脏的损害。

最后注意,气滞腹胀明显、阴虚上火的人要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珠玉   黄芪   建中   胃口   身体   补气   水肿   剂量   糯米   乏力   多余   沉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