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的黄河铁牛出土后为何直接露天摆放,却不保护?想但不敢

众所周知,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所出现的名人数不胜数,出现的珍贵古老物品也数不胜数。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很多东西都不见了,有些是在清末时期,以及抗战时期,西方列强、侵华日军对我国文物的摧毁与掠夺,使得我国的流传下来文物少之又少,所以每当出土或发现一件文物,专家们都极为激动与紧张。

如今文物保护已经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文物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等等,各地也都陆续颁布了保护文物的法律法规,可以看出国家是多么的重视了。但是却有一款文物出土后,直接露天放置,没有进行“修复”,也没有相关的保护措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款文物大家很熟悉,它就是铁牛,是在蒲津渡的渡口发现的,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因为是位于黄河口岸发掘的,所以称之为黄河铁牛,而且还是四尊这么多!它在是秦晋时期,为了稳固蒲津的浮桥而建造的,据说四尊共有70吨重,后来因为桥毁了,也就没了用处,再到后来因为黄河变迁,就被泥沙给埋住了。

千年过去了,终于在1989年工作人员将四尊铁牛,给全部弄出土,按理说经过这么长久时间的文物,一定是非常具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出土后应该好好保护以及给它进行修补修缮的,但是自从把铁牛挖出来之后,专家们却“无动于衷”了,直接就放在了露天的地方,供人们参观。

据了解,当时铁牛的出土,文物保护局是很高兴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焦虑与担心,想动但又不敢。经过几番争论,专家们还是决定将铁牛、铁人、铁柱等从原地拔高12米,在地面上恢复原貌,这样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持原状,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四尊铁牛有70吨重,如果贸然拉起,或者移至其他地方,很难保证铁牛不会因为拖拽而毁坏。

而且专家还考虑到了,后续的修复工作困难。因为当时制作时,是用铁所制的,那肯定会生铁锈。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也在思考到底应该用什么来除锈,以及在不破坏整体的情况下,将黄河铁牛移至陆地上,然后进行保护。这些问题难倒了我们的专家,但相信后面专家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保护黄河铁牛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铁牛   黄河   抗战时期   露天   秦晋   数不胜数   文物   年前   价值   专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