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却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提起范仲淹,总能想起他曾在《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得不说,这句话将范仲淹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着想的伟大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


范仲淹虽然出生贫寒,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成为朝中重臣,为老百姓做出了很多实事,例如在北宋时期,很多难民都没有钱去买米,这时的范仲淹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非常惊讶的决定,那就是不断上涨米价,乍一看之下,大家都觉得范仲淹的做法非常过分。

可谁知,在事后范仲淹的这种做法却受到了很多灾民的好评,老百姓们都说范仲淹是一位好官。看到这里,一定有人对灾民的表现充满了好奇,明明让米涨价,为何众人还要去夸奖范仲淹,在此之前,我们先去了解一下范仲淹的为人。

01

范仲淹的生平经历

范仲淹幼时的生活可谓是充满了了坎坷与艰难,他的先祖以及高祖都曾是唐朝时期的重要官员,但是不幸的是,当时由于中原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兵乱,于是为了家人的安全,范仲淹的先祖不得不迁移到了吴县也就是现如今的苏州市。

在来到苏州之后,范仲淹的祖父以及曾祖父都在吴越国为官,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也曾在吴越国的朝中为官,后来在宋朝建立之后,他的父亲也就归顺了大宋王朝,并成为了武宁节度掌书记。

此时此刻的范墉不仅官场得意,而且家庭也因为范仲淹的出生更加幸福美满,但是好景不长,一年之后,范仲淹的父亲因为患病离开了人世。

一开始,范仲淹的母亲打算凭借一己之力将儿子抚养成人,但是这样的生活太艰难,因此,在范仲淹两岁那年,她的母亲就嫁给了一个名为朱文瀚的男人。

此人对范仲淹以及他的母亲都很好,就这样,范仲淹就在继父朱文翰的家乡长山县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生活。直到1011年的时候,范仲淹无意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一时之间难以接受,便选择离开朱家,一个人去外面闯荡,开启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范仲淹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来到了河南商丘,成为了戚同文的弟子,在学习的这段日子里,范仲淹尤为刻苦,从来都不与自己的同窗攀比吃穿用度,他将自己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学习上。

终于,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之后,范仲淹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之人。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范仲淹就去参加了科考,并且他顺利登榜,由贫寒的学生一跃成为了广德军司理参军,官至九品。

在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之后,他勤勤恳恳,深得老百姓喜爱,很快就成为了朝廷的重臣,除此之外,范仲淹不畏权贵,敢于谏言,曾戍守西北,将国家的安危始终放在第一位,更是深受君王的赏识。

范仲淹在对待老百姓的时候,也是宽厚仁爱,在担任邠州知州之时,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当时的他正在饮酒作诗,恰好看到了几个人披麻戴孝,哭的好不凄惨。于是范仲淹急忙找人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此人远走他乡来到了邠州,打算在这里做一些小生意。但是世事无常,不幸因病客死邠州,在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之后,善良的范仲淹立刻撤去自己的酒席,给他们赠以相应的钱财,让他们去置办丧事。

范仲淹的这一举动,让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感动。要知道当时范仲淹在戍守西北的时候,也作出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情,甚至,在范仲淹离开人世之后,不论是老百姓还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大家都痛哭不止。

02

解决方式,令人称赞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官员,却曾在朝中受到了很多官员的弹劾,他们一心想要将范仲淹置于死地。

而这一切都和卖米事件息息相关,当时的范仲淹已经61岁,被调任到了杭州为知州。当时恰逢百年难遇的旱灾,对老百姓的收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商贩为了一己私利,纷纷抬高米的价格。

如此严峻的情况,让很多老百姓都苦不堪言,而范仲淹内心也非常着急,在经过再三地考虑之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计策。

而他所谓的好计策,不仅让老百姓大跌眼镜,而且也让很多朝中的官员都非常惊讶。因为范仲淹不仅没有让这些商贩将米的价格进行下调,也没有打开粮仓,为老百姓下发粮食,反而下令让商贩们将米的价格再涨一倍。

因此,这个消息一出,朝中的很多官员都认为范仲淹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应该罢免他的官职,面对朝中官员的看法,范仲淹选择了无视,他依旧我行我素的施行着自己的计划。

反观城中的那些商贩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开心,他们认为这是发家致富的好机会,于是他们开始将其他地方的米全部囤积在自己的商店中,打算发一笔横财。

可谁知,就在这些商贩们都准备好这一切之后,范仲淹却立即下令,打开粮仓,为城中的老百姓发放粮食,而那些商贩却因为积压粮食过多,不得不进行降价处理。

不可否认,范仲淹的这种做法的确非常高明,可谓是一箭双雕,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缺粮的问题,而且也惩治了那些黑心的商户。

朝中的大臣也后知后觉明白了范仲淹的高明之处,之前嚷嚷着要弹劾范仲淹官职的官员,也都感到十分惭愧,纷纷夸他是一个经济奇才。

老百姓们对于范仲淹更是赞不绝口,都为他的英明举措而感到开心,都夸赞范仲淹是一个体恤民情的好官员。

03

结语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即便自己在经历无数的坎坷与苦难,依旧心系朝堂,心系老百姓。

因此,我们应该向范仲淹学习,学习他身上时时刻刻为国为民着想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他身上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灾民   米价   知州   重臣   粮仓   先祖   计策   商贩   北宋   老百姓   粮食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