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拉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为何不多拉几步?因为他犯了个错

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前言

“文王拉车800步,周朝天下800年”,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神话传说。

因此有不少人感慨道,拉车一步换周朝一年,如此划算的买卖,为何周文王不多拉几步?

其实并不是周文王不想拉,而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是什么?

“文王拉车”—影视演绎

一、文王拉车800步,周朝天下800年

且说某天姜子牙正在垂钓的时候,但见山中鸟兽纷纷叫个不停,便若有所思的呢喃道:“五凤鸣兮真主观,垂钓竿兮知我稀。”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好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姜子牙今天会遇见真正赏识自己的明主,从而结束自己多年垂钓不得的窘迫。

而事实发展也确实如同姜子牙预料的那样,不多时此地便来了一位衣着华贵的男子,撞见了正在此处垂钓的姜子牙。

这位衣着华贵的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侯姬昌,此番前来就是特意寻觅姜子牙的,为的就是能够邀请姜子牙为西周做事。

姜子牙与姬昌坐而论道

一番简单的交谈过后,姜子牙果然如传闻中的一样仙风道骨、博学多识,姬昌直呼西周捡到宝了,当即便要拉着姜子牙回西周做事。

不过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于是姬昌试探性的说道:

“我大周的先君太公曾这样说过:‘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应该就是您吧?我们大周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谁料姜子牙却开口说道:“老朽年纪大了,受不起长时间的颠簸,便烦请主公亲自用木车拉我吧!”

“文王拉车”-影视演绎

此言一出,一旁的西周群臣当即便黑了脸,他们都认为姜子牙这是在恃才傲物,打定主意觉得姜子牙是在故意刁难姬昌。

但姬昌闻言并没有不高兴,而是乐呵呵的应答道:“那好,就由我来拉先生一程!”

于是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姬昌将拉木车用的辕轭套在身上,铆足了劲的拉着木车上的姜子牙,一步一个脚印就往远处走去。

眼见姬昌实在是拉不动了,姜子牙见状还特意询问道:“侯爷可是真的没有力气了?”

姜子牙(刘德凯版)

姬昌年事已高实在是经不起如此折腾,便喘着粗气回复道:“在下实在是没力气了,还望先生体恤,可否让其他人继续拉?”

姬昌错就错在不该如此应答,这就相当于是宣布自己放弃了延续国祚的机会,纵然姜子牙才能通天,也只能保证周朝800年天下。

于是姜子牙便朗声喊道:“文王拉车800步,周朝天下800年!”

姬昌闻言大喜,当即表示自己还能再拉几步,争取凑一个千年王朝出来,谁料却被姜子牙制止,说道:“天意如此,不可强求。”

“文王拉车”-影视演绎

姬昌听见姜子牙这般说,心中也是有些懊悔,不过天意如此,即使现在如何补救也是无济于事,只得是怀着满满的遗憾。

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整个大周王朝先后历经790年才最终被秦国覆灭,这与姜子牙口中的“周朝天下800年”其实相差无几。

其实在姬昌拉着木车往西走了大约三百多步的时候,姬昌的体力明显就有些支撑不起了,脚步虚浮,中途还不得以还休息了一会儿。

之后姬昌又重整旗鼓,但头晕脑胀的他竟然搞错了方向,拉着木车往东又走了约五百多步,直到彻底拉不动的时候才停了下来。

“文王拉车”-影视演绎

这便恰恰对应着西周275年、东周515年的历史发展规律,而周朝之所以有西周、东周之分,便与姬昌中途搞混方向有关。

而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姬昌在后续拉车的时候脚步虚浮,也恰恰对应了东周数百年的动乱不堪,昭示着最为著名的春秋战国时代。

那么,姬昌为何会特意找上姜子牙呢?

姜子牙

二、飞熊入梦

且说这西伯侯姬昌某天夜里突然做了一个怪梦,梦里有一只十分奇特的生物,长得十分像一头黒熊,但肋下却生着双翼虎虎生风。

次日梦醒,姬昌觉得这个梦境可能意有所指,便自顾自的算了一卦,卦辞的意思很简单,昭示着西周即将遇见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还想进一步知道这个辅臣究竟在哪里,但凌乱的卦象上却是怎么也看不出来了,姬昌深知天机不可泄露,便只得悻悻而去。

于是,无奈的姬昌只得召集群臣商议,希望手底下的人能够为自己出个主意,有道是人多力量大,说不准真有人能给出不错的建议。

姬昌(影视演绎)

只见这些群臣在听完姬昌关于梦境的描述后,每个人都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些什么好,更别提那头肋生双翼的飞熊了。

最终还是一名叫南宫括的官员站了出来,打破了现场的寂静。

只见南宫括有些迟疑的说道:“臣前些时日在渭水之滨见过一位名叫姜子牙的老者,仙风道骨的,恰巧他的号也唤作飞熊!”

姬昌听见南宫括这么说,便好奇的拉着南宫括又了解了一些姜子牙的事,于是南宫括便又讲述了一些关于姜子牙的奇闻异事。

那么,这南宫括又是如何结识姜子牙的呢?

姜子牙(于和伟版)

且说这南宫括某日在城郊纵马游玩,行至深山老林之中的时候,恰巧发现一个石台依山傍水而出,旁边还有一棵老树,颇为幽雅。

南宫括的心中暗自称奇,如此奇景不可不观,便翻身下马来到石台处细细观摩,感受着周围深邃优雅的意境。

谁料在他缓步绕着大石台游玩的时候,却发现石台的另一面竟有一位白发老者在垂钓,这位白发老者便是终日在此处垂钓的姜子牙。

只见姜子牙须发尽皆斑白,一身粗布麻衣衬的肤色较为发黄,但整个人的气质却仙风道骨,双目炯炯有神,让南宫括为之惊叹不已。

姜子牙(陈键锋版)

南宫括顿时便来了兴致,想要与这位奇异老者攀谈一番,随后低头便瞧见姜子牙的鱼竿上无钩亦无饵,心想这如何能钓到鱼呢?

而姜子牙似乎是看穿了南宫括的心思,抢先一步应答道:

“我虽立竿垂钓,但本意非鱼。有道是:守青云而得路,岂可曲中取鱼。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一句“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端的让南宫括心惊不已,当即便躬身行礼,恭恭敬敬的问道:“敢问老者贵姓?缘何至此?”

姬昌拜见姜子牙-影视演绎

姜子牙轻捋胡须答道:“草民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是东海人士,此番垂钓并非钓鱼,只为钓王侯前程而已。”

姬昌越听越觉得欣喜,最后更是抚掌称奇,觉得这个姜子牙就是辅佐大周的能臣,说什么也得尽快见上一面,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姬昌的下属散宜生便劝说道:“如今天色尚早,不如先用早膳,反正他人就在那里又不会突然间跑掉。”

姬昌闻言却是连连摆手,颇为不满的表示道:“不可,方闻南宫括所言,我料想此人早已等候我多时了,如今岂敢这般怠慢?”

姬昌与姜子牙-影视演绎

说完便匆匆忙忙的安排仆人准备车马,自己要亲自登门进行拜访,说不定姜子牙便是自己大周的“应梦辅臣”。

后续便是最为著名的典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姬昌所在的大周也正因此变得繁荣昌盛起来。

那么,有关姜子牙的典故还有哪些呢?

三、姜子牙典故

相传姜子牙出身寒微,因为没有所谓的贵族身份,所以纵使他满腹经纶但仍旧是庸庸碌碌过了半生,连入朝为官的资格都没有。

根据古书《尉缭子·武议篇》的记载,姜子牙“年七十,屠牛朝歌”,即使已经七十岁却仍旧是“主不听”的状态,让人不解。

后来西伯侯姬昌广纳贤士,打算倾全国之力推翻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于是无数天下贤士纷纷前往西岐打算某个一官半职。

彼时尚在朝歌做屠户的姜子牙听闻这一消息后,便收拾全部家当带着家人来到了渭水之滨,日日在渭水垂钓以待天时。

姜公垂钓

姜子牙的老婆马氏又哪里知道他的盘算,心中便止不住的埋怨和嫌弃,觉得姜子牙日日垂钓却连一条鱼都没有,有些老不正经的。

姜子牙见状也不气恼,只道是时机还未成熟,所以自己才尚未遇见明主赏识,说不定哪天就会一会冲天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马氏眼看家里都揭不开锅了,姜子牙却一点成就都没有,便打算就此离开姜子牙另谋出路。

姜子牙见状则是挽留道:“说不定哪天我就会飞黄腾达了,你可别这么做。”

姜子牙(于和伟版)

不过马氏对于姜子牙的劝告并未放在心上,说什么都要与姜子牙和离,那时的姜子牙声名不显,哀叹一声后便同意了马氏的请求。

后来姜子牙果然被西伯侯姬昌所赏识,不仅推翻商朝统治建立大周,更是官拜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惹得马氏为之懊悔不已。

某天姜子牙在街上巡游的时候,马氏便突然冲出来拦住了姜子牙,说什么都要与姜子牙破镜重圆。

但姜子牙早已看清楚了马氏的为人,便将一盆水泼向地面而后让马氏去将水都捡回来,不然就别想让他与其重修旧好。

姜子牙妻子马氏-影视演绎

可泼出去的水哪能这么轻易就收回来,况且马氏也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通天彻地的本领,只能捧着地上的淤泥独自懊悔。

姜子牙见状便说道:“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

这便是典故“覆水难收”的由来,寓意着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

而除了“覆水难收”外,“爱屋及乌”也是姜子牙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之一。

姜子牙(蓝天野版)

在古书《说苑》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

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王曰:“不可。”

周武王姬发-影视演绎

整个故事其实很好理解,无非就是周武王对如何处理商朝贵族感到头疼,姜子牙便借用爱屋及乌,规劝周武王将那些人统统斩杀。

常言道人越老便心越善,姜子牙所说的“咸刈厥敌,使靡有余”,区区八字却在侧面显得其心狠手辣,让人不寒而栗。

当然此举也是遭到了周武王的反对,最后也只是诛杀了首恶纣王而已,其他的商朝贵族并未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那么,姜子牙为何会提出如此建议呢?

姜子牙(刘德凯版)

尾声

客观角度上看,姜子牙“咸刈厥敌,使靡有余”的手段固然有些毒辣,但背后却隐藏着统治阶层深刻的道理。

其实周朝自身的实力并没有商朝强盛,而周朝军队之所以可以攻破朝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得道者多助”这个缘故。

所以在商朝覆灭以后,某些商朝贵族在朝歌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即使驻扎在朝歌的周朝军队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不然朝歌地区也不会在后来爆发武庚之乱,即商朝余孽对周朝统治发起的冲击,史称“三监之乱”。

武庚之乱

姜子牙“咸刈厥敌,使靡有余”的策略,某种程度上也算是预见了周朝未来的危机,所以才会建议周武王要对商朝势力斩草除根。

纵观姜子牙的一生,其在军事、政治、经济及民生方面都颇有建树,是一位全知全能的著名人物,更是被某些人视为武神。

此之谓:“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姜子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周朝   东周   石台   多拉   南宫   商朝   太公   西周   老者   典故   影视   周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