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柬之等5人因推翻武则天被封王,为何却被逼死?只因除恶未尽

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被宰相张柬之等人诛杀以后,逼武则天交出政权,拥唐中宗李显复位、武则天迁居到上阳官。但诸武并未因武则天让出帝位而失势,武则天最得力的侄子武承嗣这时虽然已经死去,但另一个侄子武三思仍然受中宗宠信,有权有势,虎视眈眈。

宰相张柬之、崔玄蕤在取得改周为唐的胜利后,仍为宰相。曾参与这次事变的袁恕

己、敬晖、桓彦范三人,因有功也被提升为宰相。

曾有人劝说张柬之等人,应对诸武斩草除根,但张柬之等人认为:"如今大势已定,诸武好比案板上的肉,还有什么作为。杀的人已经够多的了,不能再多杀了。"

还有人对宰相桓彦范、敬晖说,武三思还在,你们如果不早点想办法除掉他,必然大祸临头,后悔莫及。但桓、敬二相也没有听进去。说明张柬之等几位宰相对诸武势力过于轻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以武三思为首的诸武势力果然发难了。在武氏集团中,唐中宗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儿子武崇训,安乐公主自然与武氏同命运。武则天所宠爱的上官婉儿,能言善辩,聪明怜俐,又熟悉官府事务,深得中宗宠信,并授以要职,令她专门负责草拟皇帝诏令 命她为婕妤,武三思又与她私通,也成为武氏同党。上官婉儿还把武三思推荐给韦皇后,武三思又与韦皇后私通,经常召武三思入宫,与中宗商议政事。武三思网结成强大

热力后,又得到中宗的信任,从此张柬之等几位宰相都受制于武三思。

张柬之几位宰相这时已感到武三思势力咄咄逼人,曾多次劝说中宗诛杀诸武,但中宗不听。

张柬之等人说:"武后改唐为周之时,李氏宗室,被诛杀殆尽。如今赖天地之景,陛下得以复位,而武氏所窃取的官爵,依然如故,这不是远近诸臣所盼望的,希望陛下贬他们的官,降他们的俸禄,以安慰天下人之心。”

对张谏之等人这一谋略,中宗根本听不进去。

张柬之等人奄愤至极,叹惜不已,对中宗说:"我们所以没有诛杀诸武,是为了陛下能亲自下命令诛杀他们,以伸张天子之声威。现今反而到了这等地步,大势去矣,将来已不可知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唐中宗对这些话不但当作耳旁风,而且与武三思更加亲密,多次衣着便装到武三思家中,议政论事,无所不谈。紧接着,于神龙元年(705年)就提武三思为宰相,并加封武攸暨为司徒、定王。其地位日趋显要。

随后,中宗又把张柬之等人与武三思、武攸暨等一共十六人都列为功臣,赐以每人铁券,除非叛乱谋反,每人都免十次死刑。

宰相敬晖对此极为不满,率文武百官向中宗上表:"武后改唐为周之际,唐宗室很多人被诛杀、被流放,如今岂能与诸武一起受封。现在天命惟新,而诸武仍封官如故,与宗室同居京师,这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道理,希望陛下为国家考虑,顺应民心,削夺他们的官爵,以安定民意!"但中宗并不醒悟,根本不听。

宰相敬晖深怕武三思暗害他们,便结交考功员外郎崔混,崔混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家伙,他见中宗亲近武三思,疏远敬晖等人,便偷偷地投靠武三思,把敬晖唆使他的密谋全部告知武三思,崔混这个跳梁小丑很快就成为武三思的人,武三思为进一步拉拢他,又提升他为中书舍人。从此,崔混由敬晖的耳目一变而成为武三思的密探。

让武三思感到幸运的是,这时他又结交了一个"高明"谋士,这个谋士就是郑愔(?-710年),此人家住沧州(今河北沧州),这时正出任侍御史,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擢升为宰相,任相不过两个月,就被罢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郑惜初见武三思时,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随之又放声大笑,这种反常的表现,使武三思非常奇怪。郑愔对武三思说:"开始到见大王时,所以大哭,是哀痛大王将要被诛杀灭族;以后所以大笑,是高兴大王得到我郑愔。"武三思听到这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但又莫明其妙。

郑愔又说:"大王虽然受天子宠信,但张柬之等五人皆掌管将相大权,而且胆略过人,他们废太后(武则天)帝位时竟易如反掌,请大王衡量一下,自己与太后哪个权势大?现在这五人日日夜夜地在咬牙切齿,想吃大王的肉,不诛尽大王的家族,他们不会称心如意的,大王如果不尽快除掉这五人,可谓危如累卵。如今大王还自以为像泰山一样安稳,这正是我郑愔为大王担忧的事。”

武三思听完郑愔的话以后,心中十分喜悦,庆幸自己竟得到这样一个高明谋士,于是二人一起上楼,武三思又向郑愔请教自安之策。

所谓自安之策,即是除掉张柬之等五人的计谋。郑愔当然毫无保留地相告。武三思在兴奋之余,立即以郑愔为中书舍人,与崔漫一道都成为武三思的谋士。

自此以后,武三思与韦后日日夜夜地在中宗跟前说张柬之等五人的坏话、说他们恃功专权,不利于国家。糊涂的中宗就信以为真,武三思还为中宗出谋划策:"不如封敬晖等五人为王,罢免他们的宰相。这样,表面不失尊宠功臣,暗中却实夺其权。”

中宗言听计从,于是便封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张柬之为汉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莉为博陵王。罢免了五人的宰相,剥夺了实权。

不仅如此,武三思还令百官恢复武则天时执行的政策,凡是不依附武氏的官员都被排出去,凡是原来五位宰相所贬逐的官员都恢复原职,从而大权完全落人武三思手中。

武三思认为这五王在京都还不安全,因此,决意把五王从京都长安赶出去,先是令汉阳王张柬之出任襄州刺史,不负责州内的事,只给全俸。

继而又把敬晖、桓彦范、袁恕已三王赶出朝廷,分别出任滑州、洛州、豫州刺史。最后又任博陵王崔玄萨为均州刺史。这些刺史也都是有职无权,只领薪俸而已。

武三思为进一步迫害五王,唆使中书舍人郑愔向中宗告发,说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葬五人曾与谋诛武三思而处斩的王同皎有密谋,于是又贬五人为州之司马。并剥夺了每个人的功勋封爵。

心狠手辣的武三思认为这五人活在人世,还是不安全,于是又暗施诡计,秘密地派人书写韦后的秽行丑闻,请求废除韦皇后。并把这张纸贴在天津桥(洛阳西南的洛水桥)上。中宗知道这个消息,大动肝火,立即命令御史大夫李承嘉追查此事。

李承嘉秉承武三思意旨,上奏中宗说:"这东西都是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萨五人派人张贴的,虽说他们要废魏皇后,实际是要叛变朝廷,请求把他们全杀了。”

武三思唯恐中宗宽恕五人,又使儿媳安乐公主在中宗面前极力鼓动,又使郑愔在外边进言中宗,在内外的夹攻下,昏庸的中宗便令司法部门将五人定罪下狱。

大理丞李朝隐认为:"敬晖等五人未经审讯,不可立即诛杀。"但大理丞裴谈却认为:."敬晖等五人应根据皇帝制书处斩,没收家产,不应再予审讯。"大理寺内部意见不统一,各执一词,最后中宗因敬晖等五人曾有功于国家,赐过铁券,允诺免十次死刑,于是便把敬晖等五人都流放到外地。


但武三思党徒仍不肯放过敬晖等五人,武三思的忠实奴才郑愔对武三思献策说:"敬晖等五人有一天回京师,终究是后患,不如假传圣旨,派人把他们杀了。”

郑愔这个赶尽杀绝的奸谋,当然很合武三思心意。武三思忙问,谁可担当此使命?崔浸推荐大理正周利用,周利用不但手黑心狠,而且因被五王贬官曾结下仇怨,周利用利用这一机会既可为武三思效力,又可报私仇。

当周利用受命后,张柬之因年老、崔玄蕤因体弱,不堪流放外地的折磨已经死去。周利用到桓彦范流放地后,立即把他捆绑起来,放在竹符上拖着走,直至血肉模糊,露出骨头,用乱棍打死。周利用接着逮捕敬晖,活活地把他剐死。袁恕己平时服用丹药,周利用逼着他饮用毒性很强的野葛汁,袁恕己饮了好几升,还没有死。因毒性发作,剧痛难忍,就爬在地上,乱抓土石,两手指甲全被抓掉,周利用见他还不死,又用乱棍打死。

这个极端残酷、血淋淋的剑子手,出色地完成了武三思的使命,因而受到武三思的提拔,擢升为御史中丞。

武三思以各种阴谋手段,一步一步地实现了消灭五位宰相的目的,这些阴谋诡计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剥夺五位宰相的实权,手中无权,就只能听任武三思随意摆布,任意迫害,最后置之于死地。武三思迫害政敌的权术可谓凶狠毒辣。

#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今日头条​@DOU+小助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安乐   大理   舍人   宗室   谋士   刺史   宰相   陛下   大王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