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战争机器的大秦帝国,如果扶苏做了皇帝,能否免于灭亡?

古代封建帝国覆灭的根本原因,基本都是阶级固化、中央/皇帝缺少足够的利益用于分配。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确实是很年轻的,但秦国已经持续了几百年,从商鞅变法开始算,也有一百多年了。秦国的阶级固化已经形成,在秦始皇灭国战争结束那一刻开始,就需要一个大洗牌了。

战国时期,军制比较落后,碍于生产能力限制,而诸侯国又众多。国家既要保证生产,又要自保甚至扩张,基本没有多少精力去明确分工。

就拿吴起创立的职业军制魏武卒来说,把资源用在培养精兵身上,武器装备精良,训练严格,待遇优越,在那个时代就像开挂的存在。

但是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跳出分封制的思想,如果魏国抱着一统天下的想法的话,是可以完善武卒制的。但是,魏国在拿下河西大量地区后就没啥野心了,自然就支撑不了魏武卒。

回到前面说的战国时军制,其实是很落后的征兵制,兵农基本不分家,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时务农、战时从军,战斗力很难保证,所以只能堆人数。

秦国商鞅变法提出的军功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军队的战斗力,在战国时期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虽然没有魏武卒那么离谱,但也足以碾压各国。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秦国变成了一个战争机器。

在此背景下,像白起这样的打歼灭战的名将,是很难复刻的,因为后世职业军制完善了起来,军队人数再多,素质低下也是一触即溃,后勤压力也是很大的,这时就要考量后勤补给能力了。

加上书同文,车同轨,制度和文化认同的统一,导致劣势一方也没必要拼命死磕。后世的话,战国那种双方各几十万规模的战役,基本只在改朝换代时发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是累死的。要不是六国世家遗祸天下,秦朝土地新政推行困难,他用得着六次东巡吗?

上天给他的时间还是太少了,新朝刚立就需要一个强势的君主稳住,后面又加上赵高、李斯搞事,其实就算把皇位传给了扶苏,也不一定能守住大秦江山。

扶苏深受儒家影响,可以说是个儒君,手腕不硬迟早也要给六国闹翻天,加上扶苏的母族就是楚国贵族,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秦朝统治集团和楚国纠葛很深。

秦始皇把扶苏放边关,给蒙恬带着,就是想让他远离楚国贵族集团,让他磨砺磨砺看清朝局大势。

扶苏在秦始皇心里不太合适,就是因为他母族跟楚国贵族纠葛太深,可以说还没有培养出合格的继任者,奈何后面自己身体崩得太突然,最后还是相信了他的大儿子扶苏,但是遗诏偏偏又被赵高、李斯改了。

虽然不知道赵高怎么忽悠李斯的,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这么简单,李斯肯定明白,这又肯定涉及扶苏后面的母族。

李斯寒门出身,好不容易当上丞相,肯定不甘被新君撸了帽子,所以同意了赵高的做法,选了胡亥。

胡亥最会哄得始皇帝开心,而且据说是胡人后代,没有背景好控制,遗诏改成要扶苏自缢。可能扶苏本人也觉得自己的身世跟楚国纠葛太深,认为秦始皇还是不相信他。

又加上他性格刚直,真的自我了结了,可以说一场父子间的和解被赵高、李斯给愚弄了。无论是从历史的大背景,还是从父子的情感来说,这都是让人扼腕叹息的。

秦朝灭亡的根本是它那套制度在统一后运行不下去了,在秦国底层翻身只能依靠军功,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完全的战争机器。秦国可以从战争中得到战利品用于安抚国内所有人,可是统一后没有战争可打了,整个国家的上升通道和收益突然没了。

为了缓解这种情况,秦始皇才南征百越、北修长城,以此来推动这台旧的战争机器继续运行,可是秦二世时战争还是陷入了停滞。而且他没能力就算了,还大肆屠杀宗室和大臣,朝堂离心离德,最后六国贵族掀起叛乱时秦朝也就完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魏国   秦国   楚国   军制   遗诏   战争   军功   秦朝   帝国   纠葛   贵族   皇帝   机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