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终成战国首强:李悝颁《法经》惊天下,吴起练魏武卒震四方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中国进入战国时代。

但这个家分得并不公平。

赵国得到了晋国北部的大片土地,并向东越过太行山,占有邯郸、中牟(今河南省鹤壁市附近),并将触角伸到了黄河附近,就领土面积和实力来说,赵国所得最大,实力最强。

魏国和韩国在赵国的南边,魏国居西,韩国居东,两国的领土散布于黄河两岸,大部分位于中原的中心地带,从面积和实力上来说,两国要小一些、弱一些。

特别是魏国,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中心区域在山西西南部,即所谓的西河地区,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北边是强大的赵国,东边是新兴的韩国。

越过韩国向东,还有一大块飞地,是属于原殷商的故地邺城,即西门豹治邺的邺城。而这里也被赵国、楚国和齐国包围,所以说魏国领地开起来不小,但被割裂开来,很不安全。

而且魏国所处的正是四战之地,易攻难守,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围攻。

加上周围都是强邻,别说发展壮大,勉强自保就很不错了。

魏国形势图


所幸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即公元前445年,年仅17岁的魏斯继承了魏国领袖,在危难之际,改变了魏国险恶的生存环境,将这个处于四战之地的弱国变成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也让他成为后世鼎鼎有名的魏文侯。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的开篇中提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魏斯,把他称为战国的第一位明君。

也有人说魏斯是战国时代的十大明君,更有人将他和秦始皇嬴政、秦孝公嬴渠梁、赵武灵王赵雍一起称为战国四大君主。

十大也好,四大也罢,总之,他的作为,他的成就,历史对他评价很高。

此时,战国时代的序幕悄悄拉开,列强并起,群雄逐鹿,世界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这异常紧要的关头,魏斯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坚决不参与列强之间的争斗,选择闭关二十载,在家默默苦炼内功。

而等他破关之时,竟然接连突破四大关口,直接打通任督二脉,就此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

魏文侯(剧照)


第一关,三晋一体。

高手练功最怕旁人滋扰,一不小心就会走火入魔,练功首先要创造安静的修炼环境,然而当时的魏国很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赵、魏、韩虽然分家,但还在晋国这个大院里生活,对外仍然宣称是一家。

分家不离家,利益和矛盾更加纠结,分家不离家,让大家都更加惦念对方家里的东西。

很快三家就陷入窝里斗,赵国想联合魏国消灭韩国,两国平分韩氏。同时,韩国也想联合魏国消灭赵国,两国平分赵氏。虽然不知道赵、韩两国有没有私下里针对自己,但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魏斯清楚地知道,魏、赵联合灭韩后,魏国将成为赵国全力打击的目标,最后也可能被赵国所灭。而韩、魏联合攻赵的想法也是不现实的,两国联合只能勉强和赵国打个平手,双方硬拼的话,最后必然是两败俱伤,即便赵氏被击败了,韩、魏也必然会继续内斗,永无休止。

因此,为了避免三国内讧,外人得利,魏斯对另外两国提出了三晋一体的设想。

所谓三晋一体,一是要求三国内部不再争斗,避免因为内耗而拖垮彼此。二是要求三晋结成军事同盟,相互配合和支持,一致对外,向外扩张。 赵国向北和东部方向扩张,韩、魏给予支持;魏国向西和东扩张,韩、赵给予支持;韩国向南攻打郑国、楚国,魏、赵给予支持。

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赵、韩的相应,三晋达成同盟,共同对外。这样,魏国为自己的修炼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环境。在赵、韩纷纷对外扩张之际,魏国集中精力,苦修内政。

三晋同盟


第二关,网罗人才。

魏斯知道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有大量的超级人才为国效力。

这个道理许多人都清楚,但是人才在哪里,如何找到、如何使用却是仁者见仁了。

当时世界上有两种影响较大的学说,被称为当时的显学,分别是儒家学说和墨家墨学,有天下才俊非儒即墨一说,所以要找人才自然是这两大家内。

墨家的学说盛极一时,墨子更是受到各国政要的青睐。但是墨家站在穷苦大众阶层的思想,以及那长年累月折磨人的极端苦修生活,让魏斯知难而退了。兼爱非攻的理念确实非常好,只是不知道其他列强认不认,关键也解决不了魏国的痛点,所以被魏斯坚决抛弃。

而另一大家儒家提倡的复古尊礼,简直迂腐不可接受,但是儒学维护阶层,以及仁政的思想倒是让魏斯深有同感,而且儒家提倡的学而优则仕,入世改造社会的积极心态,很对魏斯的胃口。于是,魏斯选择重用儒家人才。

儒家弟子


当魏斯知道孔子的亲传弟子子夏就在魏国的时候,立即拜他为师,经常拜访,倍加尊重。魏斯每次坐车路过子夏家,都恭恭敬敬地在车上坐立,撩起车帘,向着老师的方向深深鞠躬。

这可是真正的弟子对老师的尊重,不来半分虚假,也是一国之君能给老师的最高的荣誉了。

子夏怎能不为所动,虽然此时的他已经垂垂老矣,正为爱子的去世伤心不已,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让他双目失明,意志消沉,有心遁世。但是他还是把自己最优秀的弟子曾申、田子方、段干木、公羊高、谷梁赤都召集过来,在西河开学讲堂。

子夏

西河学派所传授的很多很杂,除了大道,还有以服务国君为对象的各种现实知识,其中的优秀者,毕业后都被招入魏国政府工作。

一时间世界各国的有志之士纷纷来到魏国求学,建立功名,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魏斯用人还不拘一格,只重视能力,不看出身,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得到重用,例如魏斯的相国翟璜是戎狄出身,后来名扬天下的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是都是平民出身。

这些没有任何背景的平常人在魏国都得到了重用,并以优异的成绩名流后世。

所以,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度,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追求生命的奇迹。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三关,变法革新。

这些人才中,尤以李悝的作用最为突出,贡献最大。

这个李悝和《水浒传》中的李逵同音,然而却没有小说中李逵名声响亮。现代人知道李悝的可谓是凤毛麟角,的名气只存在于研究历史的学者圈内。

如果有人问战国初期魏国为何能迅速强大,一跃而成为世界老大,学者给出的答案一定是李悝变法。

李悝是卫国人,关于其身世,史书没有太多记载,也有人说他叫李克或里克。据说他是子夏的学生曾申的得意门生,从学校毕业后就进了魏国政界,做事踏实,能说更能干,很快在基层扎了根,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由一般小吏逐渐成为上郡的郡守。

上郡紧邻秦国,经常受到秦地军民劫掠,为了加强守备,他要求上郡的百姓都要精于射箭,并且下令,评判百姓间是非曲折的诉讼时,仅凭拉弓射靶,射中的就胜,射不中的败。

方法简单除暴,但是却逼着上郡的百姓日夜去练习射箭了,由于人人箭术高超,屡次大胜秦军,秦人再也不敢来上郡侵扰。

魏斯知道后,非常赞赏,屡次召见李悝,和他交流时政,就连魏国的相国人选,也虚心地倾听李悝的意见。

李悝知道自己位卑,哪里有资格向君侯推荐国相,于是告诉魏斯识人五法,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担当大任。

魏斯非常满意,对李悝更是信任。

魏斯曾问李悝说:“吴国霸业可谓极致,治国有伍子胥,领兵有孙武,西败楚国,南灭越国,北压强晋,威震天下,风头无俩,然而终究逃不过灭亡的命运,从巅峰到覆亡不过十年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

李悝回答说:“因为屡战屡胜。”

魏斯疑惑地问:“屡战屡胜是国家的福气啊,怎么能说因此而亡呢?”

李悝回答说:“常年对外战争,导致国家穷竭,人民疲敝;常年战无不胜,导致国君骄横。骄横的君主驱使疲惫不堪的民众,这是它灭亡的原因。因此国家好战,穷兵黩武,没有不灭亡的。”李悝接着说:“所以说强国之道,首在多垦荒田,鼓励农耕,国家的财力便可日渐富足。一旦富足,国强兵壮,则百年霸业可成。”

魏斯听了,心服口服,对李悝大加赞赏,任用李悝为相,实行变法。

李悝(剧照)


李悝开始在魏国进行改革,也正式开启了战国变法图强的帷幕。

这场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变法,也是中国变法的源头。

这场变法,正处于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新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也有人说,李悝首创改革变法,其影响功在千秋。

其主要改革主要有三项。

首先是经济上,李悝非常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将它提升到了国家稳定的基石地位,可以说是开中国重农主义先河。当时的生产力,要想富,只有靠土地一条路,因此他主张“尽地力”。其核心就是治田勤谨,鼓励农民综合利用的土地,将麦子、豆子、谷子等多种粮食作物兼种、套种,同时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产量,让农民丰衣足食。

为了保障耕种者的利益,又实行“平籴法”。国家在丰收时平价收购粮食储存,发生饥荒时又平价卖给农民,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重农主义,让魏国迅速积累起大笔财富,国家马上富强起来。

其次在政治上,李悝反对剥削,主张平民靠劳动吃饭,贵族靠功勋受禄。

李悝剥夺了那些没有功勋的贵族的俸禄,最大限度的剥夺旧贵族的特权。虽然遭到贵族们的激烈反对,但是因为有魏斯的撑腰,依然强力推进。

别小看这一主张,它对魏国称霸百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体制下,无数出身平民的优秀才俊走上了前台,给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例如平民出身的西门豹,治理漳河,开荒种地,将人烟稀少,田园荒芜的邺城,变成了民富兵强的战略要地,成为魏国遏制赵、齐的重镇。

西门豹治邺


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魏国立即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但是李悝认为还不够,这些不足于保证魏国的百年霸业。

最后,为了持续推进改革,保护改革的成果,李悝收集了各国的法律条文,汇编成为《法经》颁布全国,把改革中成功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和法令,明确为治国的准则,奖惩的依据。

《法经》一经颁布,天下震动,各国纷纷效仿,最终变法图强成为一股时代潮流。因此,许多学者把这场改革的倡导者李悝,称作法家鼻祖可谓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这样一场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的全方位的改革,直接冲破了旧制度的束缚,激发出人民无限的热情,使魏国迅速发展,国力日益强大,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脱颖而出的国家。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第四关:强军奋战。

富国必须有强军作保障,否则就是为别人谋嫁衣,就像大家都知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怀揣巨金,那结果一定是失金甚至失命。

因此在魏国走上富余之路的同时,建立强大的军队,加强国防建设也变得迫在眉睫。

李悝架构了整个魏国的发展框架,但是想要建立一支和国力相匹配的强大军队,还需要一个兵圣,就像当年孙武对吴国军队的锻造一样,将魏军打造成一支虎旅。

最终这个人也应运而生,他就是吴起。翻看整个战国的历史,也只有吴起能承担这样的重任和荣耀了。

吴起

吴起是卫国人,从小酷爱学习,是个文武奇才。

少年时有志于仕途,曾四处奔走求官,但是小小的卫国政坛,却容不下他一席之地,时常遭到同乡、邻里的笑话。

年少气盛,吴起一怒之下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背负特大命案,逃亡去了他国。临行前和母亲诀别,他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

就这样,吴起离开卫国,终身再也未踏上这块土地,再也未见到他的母亲。

吴起先是跟随子夏的学生曾申学习儒术,曾申认为他彪悍饶勇、性格怪虐,很不愿意教他。后来吴起的母亲病逝,他没有回家奔丧,曾申恼怒吴起不孝,和他断绝了师生关系。

走投无路的吴起,只好投靠鲁国季孙氏,做了季孙氏的门客。

吴起

不久,齐国攻打鲁国,鲁军一路败退。季孙氏听说吴起很有军事天赋,就想启用吴起为将,但是考虑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又对他很不放心。

吴起太渴望这个施展才能得机会了,千里逃亡不就是为了这一刻吗?于是狠心把自己的老婆给杀了,以换取鲁侯启用他为将军。

最终,吴起被鲁国启用为将军,带领鲁军成功击退了齐国的进攻,保住了鲁国。

但是鲁人并不买账,对靠杀妻求得将位的吴起厌恶透顶,认为他禽兽不如,都不愿和他交往,甚至朝堂中还有人鼓动要杀了他。

吴起知道自己在鲁国待不下去,迫不得已再次逃亡。

路上听说魏国正在大兴变革,不拘一格招纳贤能之士,于是吴起来到魏国投靠国相翟璜,翟璜了解了吴起惊人的天赋和本领,就把他推荐给魏斯。

吴起的能力非常强,而且正是魏国紧缺的军事型人才,但是他的缺陷同样不可忍受。

魏斯拿不定主意,就征求李悝的意见,李悝评论说,吴起贪而好色,但是在领军打仗方面却天赋极佳,恐怕和兵圣孙武不相上下。

魏斯听了心动不已,下定决心用其所长,任命他为上将军,专门负责军事方面的改革。

一念之间,魏斯的这个决定,让这个浑身毛病和缺点的天才,从此真正地走上了自己的路,而这条路也将为他整个生命带来无比耀眼的光华。

吴启是一个渴望成功,渴望荣誉的人,也是一个为了目标不择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现在他的目的非常单纯,那就是为魏侯建立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为了这个目标,他要将一切抛制度外,甚至于自己的生命。

正是怀着这样的激情,吴起投入到了魏国的军事改革中,将传统的坛坛罐罐全部打碎,另起炉灶,建立起名扬后世的“武卒”制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全面职业化的军队。

魏武卒(配图)


“武卒”就是常备军,只负责打仗,其他一概不管,平时训练,战时出征,专业化很强。

将士的脑袋里装的都是如何打仗,如何打胜仗,如何打漂亮的大胜仗。因此时间越久,“武卒”的军事素养也越高,一个三年的老兵绝对能够抵得上十个一般的兵士。

这支部队,从全国精英中挑选,进入的门槛非常高。要求兵士身穿三甲(胫甲、上身甲、股甲),肩扛长矛、头带盔甲,腰悬佩剑,背负二十石重的强弓、五十支箭,半天行走一百里路,到了战场还要即刻投入作战,才算合格。

条件如此苛刻,入选非常不易,但是一旦进入这支部队,就会享受超级优厚的待遇。原来是奴隶的,直接变身平民,实现阶层和身份的跃升。原来是平民的,升为富户,奖励田宅,不仅如此,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不用纳粮和服徭役。

可以说能够加入这支队伍是既有荣耀又有实惠,魏国举全国之力供养了这支军队。

如此优厚的待遇,让全国的精壮趋之若鹜,能够参军的都是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精英,而且非常听话,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而随后的上百年,这支军队没有辜负创立者的初衷,其强大的战斗力将震慑各国,天下群雄莫敢与之争锋。

而吴起也凭此被称为战国“军神”,和孙武并列兵圣,在中国兵法史上,“孙吴”流传百世。

吴起雕像


自此,魏国连破四关,而《法经》更是助魏国打通了任督二脉,让魏国一跃而成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在李悝变法六年之后,魏国国力就冉冉升起,魏斯开始着力扭转战略上的被动局面,转身对外,大展拳脚。

第一步向西扩张,目标是夺取整个河西(今黄河以西、洛河以东的区域),解决来自西方的威胁。

公元前419年,魏国派军西渡黄河,开始逐步蚕食黄河以西的秦国领土。

秦人尚武,民风彪悍,以英勇好战闻名天下,因此魏国西进,马上引起了秦人的反击,双方展开了长达六年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然而,形式很快转变。

公元前413年,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正式开赴河西。

魏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任命吴起为这支军队的主将,担负攻击秦国的大任。

魏武卒西进河西

吴起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梦、追梦的人,一个为了梦想实现不择手段的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现在,他要不惜一切代价,用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成就他千古不灭的功绩和荣誉。

来到战场上,吴起就像一只饥饿凶猛的野兽,让敌人不寒而栗。但是在己方士兵的眼中,他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兄长。

和士兵在一起,吴起丝毫没有上将军的架子,行军的时候不骑马,和普通的士兵一样负重前行。睡觉的时候随便躺在田埂上,以大地为褥,树叶为被。打仗的时候,冲锋在前,第一个突破敌人的阵地。

他和最底层的士兵一起风餐露宿,同甘共苦,舍身忘死,不离不弃。

甚至有一次,一个士兵的伤口化脓了,吴起亲自趴在地上,用嘴给士兵把脓吸出来了。于是打仗的时候,这个士兵勇往直前,毫不退缩,最终战死疆场。

为了激励士气,每次战斗结束后,吴起都要举行庆功宴会

立上等功的人坐在前排,使用贵重的餐具,品尝猪、牛、羊各种美食。

立次功的人坐在中间,餐具和伙食适当减少。

没有功劳的坐后排,餐具和伙食是最差标准。

宴会结束后,还要在大门外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等家属,对死难的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

这种奖罚分明的措施,大大激励了一线的将士,以至于刚发现敌情,士兵们已经自行穿戴甲胄,迫不及待地要求作战。

吴起可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将军,他所做所为,完全对得起他的国家和士兵。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军将士一心,同力用命,终于冲破秦军西河防线,直扑秦国渭河平原的门户、咽喉要地郑(今陕西华县)。

随后,魏军又陆续占领了王城(今陕西大荔)、合阳(今陕西合阳东南)、阴晋(今陕西华县东)等秦国重地。

魏军势如破竹,攻入关中,秦人举国震惊。

不得已,为组织魏军进攻,秦简公组织军民在东部边境修筑长城,这是就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之一,又称秦东长城。

就这样,吴起一举拿下了五百多里的河西之地,而这些地方,早在两百多年前的秦穆公时期,就已经被秦国占有。

随后,吴起被任命为河西郡守,在此镇守近三十年,将秦国长期压缩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不能动弹。

三十年来,秦简公、秦惠公两代多次组织军队反扑,想要收回失地,皆被吴起所败。吴起率领魏武卒历经七十二战,创下了全胜六十四,其余八战不分胜负的奇绩。

在吴起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随时都有被灭亡的危险。

吴起攻秦


魏国占领河西,令天下诸侯刮目相看。

三晋中,就连一项强势的赵国也不得不向魏国低头,请求魏国帮忙对付已经威胁到自身安全的中山国。

中山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国土嵌在燕赵之间,曾在春秋时期灭亡邢国,杀死卫君,幸得许穆夫人带领卫人,在齐桓公的大力帮助下才得以复国。

公元前408年,魏国派大将乐羊借道赵国攻打中山国,整整打了三年,终于将中山国吞并,魏国达到鼎盛。

有了中山国,魏国就可以从南北两个方向威胁赵国,不但解除了赵国地缘上对魏国的威胁,还逆势翻转成为悬在了赵国头上的利剑。自此魏国由天下居中的四站之地,变成了雄踞中原,制霸四方的战略要地,魏国的地缘政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鼎盛时期的魏国


公元前405年,齐国发生内乱,大夫田会在廪丘(今山东省鄄城县)反叛,齐康公亲征平叛。

田会抵挡不住,向三晋求援。

这是向东方扩展的最佳时机,魏斯当即联合赵、韩,三国共同出兵攻打齐国。联军以魏国名将翟角统领,大败齐军,斩首3万余人,最后攻入齐长城,俘虏齐康公,齐国被迫割地求和。

自此,魏国东郡范围扩大,东部的地缘压力也得到缓解。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魏斯声望空前,但他的身份依旧是晋国的家臣。

于是赵、魏、韩要求齐康公向周天子提出册封三晋为诸侯,作为释放齐康公回齐国的交换条件。

齐康公不得不应允,与三晋家主一起朝见周天子,请求周天子册封三家为诸侯。

公元前403年,洛邑城内九鼎声响,周威烈王正式册封晋国大夫魏斯(魏文侯)、赵籍(赵烈侯)、韩虔(韩景侯)为诸侯国君。

从法定程序来说,三国正式成为诸侯。

《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也是从这一事件开始,开篇第一句话即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因此也有观点认为,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魏国成功解除了四战之地的危机,同时率领三晋联军相继打败了秦、齐、楚等国,夺取了广大的土地,使魏国不仅破除了生存发展的不利局面,反而成为战国首霸,简直打遍天下无敌手。

公元前396年,治国将近五十年的魏斯去世,把这份霸业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魏武侯,而魏武侯在这样强盛的基础上,最终将魏国的霸业再一次推向巅峰!

#历史#​#中国历史人物#​#头条历史#​#宅在家里看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魏国   晋国   秦国   战国   儒家   河西   齐国   韩国   公元前   国家   魏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