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为什么被称为“法国最后一个男人”?

法国三分之一的男人与他们的圣女去了天堂;

三分之一的男人跟随他们的皇帝远征地狱;

三分之一的男人死在凡尔登的战壕里;

而最后一个男人,面对着废墟,紧紧攥着自己的徽章;

他的名字叫夏尔·戴高乐。

贝当:名噪一时的法国英雄

1856年4月24日,贝当出生在法国加来海峡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给这个家一个评价,那就是一贫如洗、家徒四壁。

贝当的父母不想让儿子继承种地的祖业,坚持让贝当读书识字,以求知识改变命运,年幼的贝当成为了全家人的希望。

所幸,贝当不负众望。

1876年,20岁的贝当考入圣西尔军校,毕业后以少尉军衔进入部队服役。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何况还是个少年军官,贝当的父母为这个儿子深感骄傲,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只是贝当传奇一生的开始。

贝当在部队服役六年后,因为表现突出被选入法国军事学院深造。

到了这一步,懂的都懂,如同太子下乡,村官镀金一般,贝当的未来注定平步青云。

深造完成的贝当先后担任法国射击学校教员和军事学院战术学助教,结识了一批优秀军官和学员,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积攒下了第一批人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升任为步兵团团长的贝当正式从幕后走向前台。

战争爆发后,贝当火速晋升,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团长到少将、中将和上将的飞跃。

乱世出英雄,古人诚不欺我。

1916年,贝当以第二集团军司令的身份领导法军征战凡尔登前线,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让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

此战重挫德意志帝国,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从巅峰开始跌落。

贝当凭此一战,成为了法国名噪一时的民族英雄。

初识战阵

1922年,32岁的戴高乐走上了前辈贝当一样的路子——进入高等军事学院进修。

三年后,深造完成的戴高乐来到了法国民族英雄贝当的帐下任职,担任最高战争委员会副主席。

法国的两代英雄,在命运的安排下再次发生了交集。

为什么说是再次发生交集呢?

因为戴高乐曾是贝当手下冲锋陷阵的战士,「凡尔登战役」期间戴高乐以步兵团连长的身份冲上了前线。

贝当曾经是步兵团的上校团长,说起来贝当也是戴高乐的老首长了。

奈何戴高乐运气不是很好,三次负伤,还中了毒气倒地不起,战友们还以为他嗝屁殉国了,全军通令的表彰都是副连长代为宣读。

当步兵团战友为他感到悲伤时,倒霉的戴高乐睁开眼就被德军巡逻部队发现了,战俘营欢迎你。

于是戴高乐开始了长达32个月的战俘营生活,期间结识了很多日后大名鼎鼎的狱友,比如苏联红军未来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

这哥俩没事就交流一下技战术打法,介绍一下家乡的风土人情,没事琢磨琢磨怎么跑路。

可论倒霉,戴高乐认第二,图哈切夫斯基不敢争第一。

1915年就被关进来的图哈切夫斯基明显跑路经验更加丰富,在总结了多次失败教训后,1917年秋天图帅就跑回了莫斯科。

临走前他向戴高乐挥了挥手,仿佛在说:加油,你可以的。

有了狱友的鼓励,戴高乐信心满满的开始跑路大计,连续五次,次次被抓。

德军一怒之下把他关进了堡垒,呆坐在地上的戴高乐欲哭无泪,人和人的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直到1918年战争结束,戴高乐才结束了牢饭生活。

回到法国后,戴高乐重返前线参与了苏波战争,以“志愿者”的身份跟随波军战胜了自己的狱友图哈切夫斯基效力的苏联,帮助波兰赢得「苏波战争」。

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小图没想到吧。

正是这次战争的胜利,回国后戴高乐受到嘉奖,并被选入高等军事学院进修,为自己赢得了一片青云。

青云直上,新旧冲突

在贝当帐下任职两年后,戴高乐被老首长安排去地方锻炼,前往特雷夫任营长。

1931年,当了四年营长的戴高乐再次被召回,前往国防部总秘书处任职。

在此期间,老首长贝当相当看好这位年轻人,支持他多多发表文章,点名他在军事学院作报告。

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而且是一个有头脑、有创见的军人,戴高乐在地方挂职的洗礼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开始展现出独立的军事思想,他提出了作为军队的领导者就应该具有「果敢行动」和「有个性」的素质。

1939年,戴高乐提出了不要被旧有的经验和教条束缚,要研究新的战略战术,提出了「飞机配合装甲部队进行机动战获取胜利的战略思想」。

这一战术理论也成了当时落魄法国陆军的最后一抹荣光。

可惜,戴高乐的老首长、一战英雄、法国元帅、保守派扛把子贝当这次选择了否定他的学说。

为什么否定,这里突出了一个「保守」和「创新」。

新思想和产生必然会遭到旧思想的抵抗,此时的戴高乐和贝当不是一个量级的存在。

一个国家英雄,一个手下小兵,戴高乐注定翻不起浪花。

德军来袭,贝当叛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开始进攻法国,作为永久防御工事的马奇诺防线不攻自破,法军节节败退。

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人,法国上下再次想起了那位一战英雄——贝当。

1940年6月16日晚,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伦任命贝当组阁。

第二天,贝当下令法军停火,相当于放弃抵抗。

1940年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德国在法国扶植建立了傀儡政府——维希政府,贝当担任领袖。

从德军进攻,到法国投降,前后42天。

没有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因为投的太快了。

法国一战中的民族英雄贝当,一夜之间完成了从英雄到国贼的转变。

法国最后一个男人

当德军通过飞机和装甲车双管齐下突破马奇诺防线时,所有法国军官都明白了一件事:戴高乐的理论是对的。

讽刺啊,自家军官的战术理论需要敌人通过「教你做人」的方式验证。

其实早在德军闪击波兰时,就已经证明了戴高乐理论的正确性。

在希特勒发动对法总攻前夕,意识到错误的法军高层想要提拔戴高乐为将军,奈何贝当再次出手阻拦,理由是:「他太年轻了,才50岁。」

最终,德军进攻法国期间戴高乐才被擢升为准将。

这时的戴高乐前往英国面见丘吉尔,希望这位英国扛把子能够派出空军部队支援法国,可惜遭到拒绝。

等他回到法国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沦亡,德国扶植的傀儡政府维西法国成立。

贝当担任维希政府首领。

此时的戴高乐早已被排挤出了新政府,贝当对这位旧部已经失去信任。

可戴高乐不服,他认为法国应该坚持抗战,不能沦亡到德国人手中。

他选择了抗命,逃到了英国组建「自由法国」,因为他的先进理论学说和坚持抵抗的精神,戴高乐迎来了第一批支持者。

1940年6月28日,法国沦亡后的一周,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承认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是法国唯一代表。

从这一刻起,戴高乐成了法国人民期盼的驾着七彩祥云拯救他们的盖世英雄。

为了解决一没土地,二没军队的窘境,戴高乐给了「法属西非」人民一个承诺:

「只要帮助法国复国,战后所有法属西非殖民地人民都可以获得法国公民的身份。」

这个承诺也为现代法国的「黑化」埋下伏笔。

于是「法属西非」4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戴高乐的大本营,33万非洲黑人士兵跟随他们的将军戴高乐南征北战,为法国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1944年6月14日,戴高乐率军抵达诺曼底,他在这片被解放了的法国领土上第一次发表演说,他向全体法国人民宣告:「法国解放在即」。

两个月后,戴高乐的装甲师团解放了法国,戴高乐重回巴黎,他穿过凯旋门,走过香榭丽舍大道接受着巴黎民众的欢呼。

这一刻,他就是法国人民的盖世英雄。

结语

戴高乐对于老首长贝当的感情十分复杂,既有对他背叛国家的不满,也有对老上司的敬重。

因此在战后贝当被判处死刑后,戴高乐还是选择了将其特赦。

有人说贝当选择投降是为了给法国留下火种,就像他说的那样:

「法国的复兴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今天的投降是保证不朽的法兰西永世长存的必要条件。」

但这种苟且偷生的法兰西有必要永世长存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戴高乐   法国   军事学院   西非   法兰西   凡尔   英国   首长   德军   英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