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司马光,北宋名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为官,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他历时十九年完成伟大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294卷,约三百多万字),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封“温国公”,并荣获文臣中的最高谥号——“文正”(史上仅20余人)。因司马光生平经历篇幅太长,本文只选取“德行”一项讲述,以供学习参考。



【1】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今山西运城夏县)。司马光七岁时听人讲《左传》即十分欢喜,回家后给家人讲,即能解其大意。此后他更加热爱学习,不知寒暑饥渴。(《宋史·司马光传》)

【2】

司马光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庭中嬉戏,有一小朋友爬上大瓮不慎落水,其他小孩见状都跑了。只有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大瓮,这才令落水的小朋友得救。这件事后,开封和洛阳百姓都把它画成图画流传开来。(《宋史·司马光传》)

【3】

司马光曾经在记述儿时往事时写道:“我五、六岁时,有一次玩青胡桃,姐姐想帮我去皮但去不掉。姐姐离开后,一位婢女用热水将胡桃去皮。后来姐姐问是谁帮的忙?我骗姐姐说是自己弄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训斥我说,小孩怎能说谎!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说谎。”

后来,司马光传授弟子刘器之“诚学”时说:“诚学,从不说谎开始。”(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

清代名臣、《五种遗规》的作者陈宏谋曾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4】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中进士甲科。司马光生性不喜欢奢华,皇帝赐宴,唯独他一人不戴花,直到同列进士说:“君赐不可违。”司马光这才(勉强)簪花一枝。(《宋史·司马光传》)

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著名的《训俭示康》一文中也提及,小时后长辈会给他穿华美的衣服,他总是害羞脸红而把它脱下……

【5】

司马光在洛阳时,名臣王拱辰的园宅华丽(中堂起屋三层,最上层叫朝元阁),但司马光却住在陋巷,他的房子只能够遮风挡雨,还挖了一个地下室做书房。当时洛阳人都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北宋·庞元英《文昌杂录》)

后来,宰相富弼问著名的邵康节先生,洛阳城近来有什么新鲜事。邵康节说:“近来有一人巢居(住在巢里),一穴处者(住在洞里)。”富弼大笑。(北宋·王得臣《麈史》)

【6】

司马光家中曾经有一个琉璃盏,有一天被官奴不小心打碎。洛阳尹下令逮捕官奴,听候司马光发落。谁知司马光说:“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许顗《彦周诗话》)

“玉爵弗挥”,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拿着玉爵不要随意晃动,玉爵珍贵,容易摔碎。”

“彩云易散”,出自白居易的名作《简简吟》。诗中描述了一位貌美不凡、才华横溢的13岁少女(苏简简)出嫁前夭折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红颜易逝,世事无常的惋惜。

《简简吟》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司马光的意思是:不要随意晃动玉爵,虽然过去记载这种古礼旧制,但彩云易散,还是应该宽恕此人的过错。

【7】

司马光闲居西京洛阳时,一天让老兵将自己骑的马卖掉。司马光说:“这匹马夏天有肺病,卖之前,一定要先说明。”(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8】

司马光多年无子,其夫人为他买了一名小妾以传宗接代。有一天小妾找个时机盛妆打扮一番进入司马光的书房,希望司马光能多看一眼,但司马光毫不心动。小妾想试一试司马光,故意拿起一册书问:“中丞,这是什么书呀!”谁知司马光却拱手庄重回答:“这是《尚书》。”小妾见司马光如此一本正经,只得退了出去。(南宋·周煇《清波别志》)

有一年上元节,司马光的夫人想出去看灯。司马光说:“家里也点了灯,何必出去看?”夫人说:“顺便看看游人。”司马光接着说:“难道我是鬼吗?”(南宋·吕本中《轩渠录》)

【9】

司马光与哥哥伯康感情十分深厚,伯康年近80,司马光侍奉他如同父亲,保护他如同孩子。每次饭后隔了一段时间司马光就问:“哥哥您是否饿了?”天气稍微冷一点,司马光就摸着哥哥的后背说:“是不是穿得太薄了?”(北宋·范祖禹《范太史集》)

【10】

宋神宗曾经对名臣吕公著说:“司马光为人正直,但是他又迂阔,这该怎么办呢?”吕公著说:“孔子是第一流的圣人,子路还说他迂阔。孟子是大贤人,当时人们也说他迂阔。司马光自然免不了被别人称为迂阔。凡是一个人虑事深远,就接近迂阔了,请陛下细察。”(司马光《日录》)

【11】

名臣文彦博曾对司马光说:“我曾派人去辽国侦查敌情,回来的人说他们看到辽国皇帝在宴请群臣时,有伶人演戏,其中一个人演官员,见到东西就往怀里塞。另一人边打他边说:‘你就不怕司马光看见吗!’可见,你(司马光)在辽国的名声有多响亮!”(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12】

北宋和辽国、西夏互派使臣访问时,辽国、西夏使臣每次都会打听司马光的生活情况。后来司马光出任宰相,辽国便约束边境官员说:“宋朝用司马光做宰相了,要谨慎从事,不要挑起边境冲突!”(北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

【13】

(程颢、程颐)先生每次和司马光讨论,总是争论不休,但从来不让。而每次和范纯仁(范仲淹之子、官至宰相)争论时,能赢十之三四就很不错了。先生说:“司马光能容纳别人的话。尽管别人顶撞,他也不会生气,这是他的长处。”(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14】

司马光曾问邵康节先生:“你看我是什么样的人?”邵康节说:“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司马光认为这个评价很准确。邵康节又说:“当然,你也并非十全十美,算是九分人吧。”当时被邵康节评价那么高的人,并不多。(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邵伯温为邵康节之子)

【15】

司马光一生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他从儿时到老年,从不妄言。司马光曾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我没有过人之处,只是我的平生所为,从来没有不能对人说的。)

司马光的诚心发自自然,天下敬信。当时陕、洛之间的百姓都被他的德行感化,若有不善之人,人们都说:“司马光难道不知道吗?”(《宋史·司马光传》)

【16】

司马光一生淡泊,没有其它嗜好,博学通达,唯独不喜欢佛教、道教之说。他在洛阳本来有田三顷,妻子去世后,卖田以安葬妻子,从此终身恶衣薄食。(《宋史·司马光传》)

【17】

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马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当司马光的灵柩送往老家夏县时,从四方自发前来送葬的高达数万人。京城中有专门画司马光的画像卖钱的,四面八方的人踊跃购买,竟有画工因此而致富。(《云谷杂记》)

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盖过了嘈杂喧闹。等到安葬时,哭的人非常真诚,如同在哭自己的亲人……(《宋史·司马光传》)——《二十四史因果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宋史   神宗   迂阔   彩云易散   司马   之子   夏县   洛阳   宰相   北宋   司马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