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历史争议宰相,背负骂名郁郁而终,他到底是忠还是奸?

北宋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位高权重,官居宰相。他对内积极改革,改善民生,对外手腕强硬,收复失地。这个人叫做章惇。这样一位政治家,怎么看都应该青史留名。然而,章惇死后却被宋史列入了《奸臣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锐意改革,与好友反目成仇

也许人们不怎么熟悉章惇这个名字,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有知名度的好友——苏轼。二人年龄相仿,在文学上惺惺相惜,在年少时是至交好友。但是,随着两个少年逐渐长大,章惇步入仕途,两人产生了分歧。

章惇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他父亲官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章惇从小就聪明,才智过人。青年时期的章惇进京赶考,一举考中状元。后经人介绍进入集贤苑与王安石等人参与制定财政机构法规、兼修国史、编修三司令式等。王安石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改革变法的事宜。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当时北宋的社会情况。北宋中期,内忧外患不断。国家内部民贫兵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想大刀阔斧地改革。而王安石正是变法的领头人。

不知不觉中,章惇的政治立场倾向于王安石的新党。这就与他的好友苏轼的政治立场完全不同。苏轼为人保守,倾向于司马光的旧党,即保守派。二人之间摩擦不断,到后期更是恶化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

对外强硬,收复大量失地

如果说内忧尚能通过改革挽救一二,那么当时北宋面临的外患,则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危急程度。北宋的北方有辽人,西南有吐鲁番,两股敌人威胁不断。

只有两种选择摆在眼前,要么求和割地,要么自强守护领土。以北宋将士孱弱的武力值,想要强硬反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大部分的官员此时都赞同求和。

但是章惇没有这么做,他选择自强,保卫自己的国家。通过强硬反击,北宋竟真的直接打服了西夏,最终西夏俯首称臣。过了几年,章惇又收复了吐蕃大量的土地,扩大了北宋版图。西南方向,章惇同样没有落下。通过征战,他打下了相对薄弱的峒蛮地区。

仕途不顺,墙倒众人推

章惇的手腕不可谓不强硬。如此做法,自然树立了许多敌人。在支持变法的皇帝死后,新帝即位,保守派得势。新法推行失败,章惇被贬湖州。

章惇倒台后,他曾经得罪过的那些大臣纷纷跳出来攻击他。他们翻出陈年旧帐,把祸事都往他身上倒,可以说是墙倒众人推。待到皇帝愿意重新启用新党之人时,章惇已经年迈,失去了当年锐意进取之心。最后,在仕途上不顺心的他郁郁而终。

人无完人,章惇为人冒进,大刀阔斧地搞改革得罪了不少人。虽然说他并不是一个道德楷模,但如果说他是一个奸臣,与秦桧等人齐名,倒也有些离谱。他之所以被列入《奸臣传》,一大原因便是修订北宋史的不少学者,同样也是保守派成员。

书法作品

这样就能够理解了,因为政见不合,章惇能与好友苏轼闹得你死我活。后世的学者,同样也因此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章惇。

但忠臣不会被埋没,功绩更不会消失不见。细看章惇的一生可以发现,作为铁腕宰相,他劳苦功高,政绩颇丰,又岂会是奸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墙倒众人推   保守派   奸臣   骂名   大刀阔斧   失地   西夏   仕途   宰相   北宋   强硬   好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