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往事-皇帝说错话,三日不出门

1.

话说东晋元帝司马睿第一次召见贺循时,君臣二人谈起三国时东吴的旧事。

元帝问贺循:“听闻当年孙皓烧红铁锯,曾割下一个姓贺的人头,此人是谁?”

贺循一时未能回答。

元帝突然回忆起来,自语道:“是贺劭。”

2.

贺邵是何人?贺循之父,东吴中书令。

当年贺邵中风不能言,去职数月在家。东吴末帝孙皓疑其有诈,把贺邵关在酒窖里,施以酷刑,拷打千余鞭。

贺邵真是中风,不能吐出半字。孙皓仍不信,下令烧红铁锯,割下贺邵人头。贺氏家属后被放逐。

3.

当元帝突然问起这一人间惨剧时,贺循内心巨大的创疤瞬间崩裂,想必是心如刀绞,生不如死吧。

出于君臣之礼,当时贺循强忍悲痛,涕泪横流的回复元帝:“臣父被无道昏君所害,创巨痛深,一时无法回答陛下英明的问话。”

元帝了解贺邵与贺循父子之后,甚是羞愧,三天未曾出门。

元帝可能是无心之问,不意间戳到别人内心痛处。无论是君臣,家人,亲友,同事,我们日常言谈间且须谨慎,避免无心之失给他人以伤痛。

4.

说错话的不只有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5.

陈郡人殷仲堪,是当时大名士。晋书记载其“能清言,善属文”,他曾说自己三天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根发硬。正如后世黄庭坚所言“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当时的士人皆倾心爱慕殷仲堪的才名,孝武帝司马曜更是殷仲堪的头号粉丝。

孝武帝曾将自己的诗作拿给殷仲堪过目,特别谦虚的说:“莫以你的高才而讥笑我的不才啊。”[勿以己才而笑不才。]

后来,孝武帝以为会稽王司马道子非辅佐社稷之臣,因而决定提拔自己所宠信的人以拱卫朝廷,便任命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守江陵。

殷仲堪将要赴任,孝武帝特意下诏:“卿离开京师许久不能相见,使人不觉心酸。常说卿永为朝廷之宝,而忽然变成荆楚之珍,实在让人遗憾慨叹!”

孝武帝就是如此宠信亲近殷仲堪,可即便如此君臣二人在某次谈话间还是出了纰漏。

6.

殷仲堪身负才名,同样又以孝心闻名当世。

殷父患病多年,殷仲堪寝睡衣不解带,亲自钻研医术,探究医学精妙。某次因手指沾有药物而去擦泪,不想竟弄瞎一眼。为父医病,苦研医术,以至毁目,令人肃然起敬。

后殷父去世,殷仲堪服丧期满,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

7.

殷父生前病中虚弱惊疑,恍惚听到床下蚂蚁的动响,竟以为是黄牛相斗。其实是病人体衰耳聪,极度过敏所致。

孝武帝对“蚁动牛斗”之事早有所闻,但不知此人为谁。

某次,孝武帝不经意问起殷仲堪:“有一姓殷的患有怪病,听到蚂蚁以为牛斗,此是何人?”

殷仲堪顿觉万箭穿心,流涕满面起身答道:“臣进退唯谷。”

进退维谷意为前进或后退皆陷于困难的境地。殷仲堪是说面对孝武帝此问,自己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进退两难。

孝武帝当即面露愧色。抱歉、抱歉。

8.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连皇帝都免不了说错话做错事,何况我辈。但要过而能改,时刻保持羞耻心,同理心,消释不必要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错话   晋书   黄庭坚   江陵   创巨痛深   东吴   司马   东晋   魏晋   医术   朝廷   皇帝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