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11)

各回封地

前面讲了项羽分封诸侯,具体怎么分才合理,不太好评论。

但南坡先生认为,项羽分封诸侯这件事本身就错了,也就是政治制度选择错了。秦朝开始已经施行郡县制,项羽退回分封制,在政治体制选择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失误。

攻占咸阳后,项羽应该趁势称帝,将兵力集中收到自己手中,然后把一些优秀的人留在身边当股肱之臣,把另一部分人派到地方做官,这样也许就没有后面的混战了。

退回来讲,就是采取分封制,项羽将自己的封地定在彭城,也是一个巨大错误。项羽的封地虽然富饶,但徐州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四战之地,易攻难守。这从后面他的顾此失彼的军事行动就可以看出来。

与四战之地的徐州比起来,关中是四塞之地,项羽如有战略眼光,他应该留在关中。

其实当时有一个姓韩的人曾建议项羽留在关中,他对项羽讲:“关中阻山带河,地肥沃,可都以霸”。

但项羽看着被他烧的四处黑乎乎的咸阳城,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富贵不回家,就好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晚上走路,谁能看见?项羽同志的境界还真是不高啊!

就这样,抱着衣锦还乡的乍富心理,项羽放弃了关中这样可以成就帝业的千金之城,回彭城去了。

写到这个地方,南坡先生想起了一句名言:“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暴露了目标的有限。”

历史上被成功冲昏头脑,在胜利面前转瞬即败的人不在少数,项羽就是其中之一。

项羽作为战神,击败强秦,无疑是成功的。但成功后的项羽没有一统江山的雄心,以为这样就功德圆满了,缺乏长远目标和居安思危的战略眼光及政治智慧,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这里咱们顺便把关中为什么这样重要稍微普及一下。

关中之所以叫关中,是指“四关”之内的区域。四关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潼关是通往河南三门峡、洛阳地区的咽喉,是秦时通往韩、赵、魏的军事要塞;散关是川陕的咽喉,是秦时通往巴、蜀的要塞;武关是通往南阳、襄阳等地区的咽喉,秦时是通往楚国的要塞;萧关是通往西北地区的咽喉,秦时可以用来阻挡少数民族的入侵。关中地区四面都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在军事上是所谓的王者之地。

除了四周都有天然屏障外,关中八百里基本都是平原,渭河从中穿过,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正是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才奠定了关中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地位。

书归正传,分封结束,公元前206年四月份各路诸侯开始各回各家。

刘邦带着项羽分给他的三万人马以及楚国和其他诸侯国愿意跟随他的人,带着委屈和不甘,向汉中出发了。刘邦去汉中的路线历史记载有点矛盾,后人经过考证加合理推测,认为合理的是这样的:刘邦从西安出发,经过子午谷,沿石泉、洋县到了汉中。

张良也是跟着刘邦到了汉中,但由于项羽把韩王韩成扣押为人质,逼着张良离开刘邦,回到韩王身边。张良没办法,只好回去,刘邦又送张良倒褒中,张良沿着褒斜道回到了西安,然后从西安回到河南韩王的封地阳翟。

为什么张良不沿原路返回呢?因为刘邦进汉中时张良劝说刘邦把经过的栈道烧掉,一方面防备别人攻打刘邦;另一方面也向项羽标明态度,表示自己没有再返回的打算,栈道一毁,原路返回就不通了。

大家都各回各家,天下是否就此太平了呢?请看下集,诸侯重开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刘邦   潼关   楚国   关中   项羽   汉中   封地   西安   布衣   诸侯   咽喉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