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前的大佛头及再往前是个啥样?

现在的年轻人到佛慧山看大佛头,上山的路已修葺的很好攀登了,台阶石蹬,扶助栏杆,到了佛龛前也是很宽阔的平台,供众多游人凭栏远眺泉城景色。但是在三十七年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这一段疫情期间,也不能出门,正好趁此在家里修整我以前拍摄的老照片。半年前有同窗好友送我一台扫描仪,可帮了我的大忙。我把四十年前拍摄的黑白胶片找出来,因当年没来得及冲洗放大的一部分胶片,重新扫描整理。在这之前半年已经陆续扫描了一些。

我在2022年1月27日发表在齐鲁壹点网《济南有座大佛头》里曾写到:“那时去大佛头进山时没有如今的两座牌坊,没有修葺规整的台阶,没有亭阁楼台,也没有如今看到的大佛头石室前面的宽敞平台,佛龛前面仅可容十数人立足,数尺之外就是悬崖。------要想看大佛头,就是一条直上直下的土山路,坡陡路滑,年老体弱者到此皆望而生畏,只好退缩。”

现代作家周坚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去爬大佛头时写到:“于荆棵藤蔓中攀援,在巨石陡坡中迂回------”

这座佛头雕凿在一个洞内石壁上,据现有资料考证是宋景佑三年(1036年)开凿的。但是多有传说,这个佛头其实是隋唐旧制,不过是到了宋代又补塑的。

我认为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大佛头北邻的佛慧寺(后改名开元寺)就有唐代雕凿的佛像,西南邻的黄石崖更是北魏到东魏年间开凿的,而西邻的千佛山上的许多佛像石窟,都是隋唐年间开凿的,那时在中国北方的济南一带就已经是全国佛教的中心了。至于这个佛头为何只有胸像没有下身,多有文章已有介绍,我在《济南有座大佛头》里也有解读,故此不再赘叙。

佛慧山这一带是石灰岩的倾斜层面,这个大佛头是依石壁凿成的头像,最早时这个洞口外有两根石柱,构成洞门,后来石柱坍塌。在民国12年(1923)曾对石龛进行了整固。1993年又由济南市文化局联合历城十六里河扳倒井村民捐资89400元修建了平台。

大佛头坐落的这座山叫橛子山,昔日山顶上有个用石头垒成的塔型橛子,济南学者严薇青先生曾写到这个塔:“粗约四、五人合抱,高与屋檐相齐-----在济南城郊附近都能望见。”这个橛子是有风水讲究的。后来在济南战役时,国民党守军王耀武下令拆除后筑起了碉堡,现在则成了一个通讯铁塔了。

至于当年的这个橛子塔,是否就是明代所建的文笔塔遗迹呢?济南府志记载:大佛山,在历城县东南十里,旧志云一名佛慧山。上有文笔峰------又云大佛山顶,万历初平太守康裕建塔,以助文明之气。塔建成后三、四百年中,在其后文人墨客佛慧山诗文中,未见诸提及,济南文笔塔遂在冷落中堙灭。

从府志中我们得知,这座文笔塔是明朝时济南知府平康裕主持修建的。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不同意见的朋友可共商榷。

.

下面附老照片:

(本作者摄于1986年10月的大佛头拱券佛龛门前,我退后两米,身后即悬崖断壁。)

当年游人还能爬到佛头上面去看究竟(摄于1986年重阳节)

1986年的佛慧山登山道,充满了野趣。

那个年代还有南山的村民来大佛头处卖柿子等山货(摄于1986年重阳节)

.

以上老照片由本作者拍摄。

以下是民国时期的大佛头照片(来自网络)

大约摄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的佛慧山还是童山秃岭。

从山麓可望见大佛头山洞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佛头。那时没有现今的颜料涂面。

.

作于2023.1.4

壹点号文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大佛   土山   橛子   齐鲁   佛龛   重阳节   石壁   济南   隋唐   文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