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十八) 丑角一样的陈后主

陈朝灭亡时,陈朝上上下下,都纷纷选择了投降。

他们为什么要投降呢?显然是因为敌人太强大了,如果一心抵抗就会成为牺牲品;如果赶紧投降,还可以舞照跳马照跑。

但是这种理由,多少有些说不出口,所以大家就只能跟着入侵者一块丑化陈朝政府、陈朝皇帝。


入侵者丑化陈朝政府、陈朝皇帝,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入侵者,而是江南人的解放者。总而言之,江南人在陈朝政府的统治下,一直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现在大隋皇帝把他们解放了。


而陈朝人丑化陈朝政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投降有理。

总而言之,并不是我们想投降,实在是因为我们的政府烂到根子上了;关键是,大隋帝国并不是来侵略我们,而是来解放我们的,所以我们必须得积极响应大隋帝国。


许多时候,大家都需要一口锅,而陈后主从哪个角度来说,也是一口不错的锅。

于是史书上的陈后主,就跟弱智一样。


说到陈后主时,大家都会说起一个经典的段子。

城破之后,陈后主躲到了井里,但是很快被隋军发现。

隋军用绳子往出拉陈后主时,感觉陈后主实在太重了。拉上来一看,都不禁笑了,因为陈后主竟然是和两个美女拴在一起,怪不得这样重啊!

[注]:既而军人窥井,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嫔同束而上。

这真是:国破山河碎;后主有妙计。以为水遁可避难,却是千古荒唐事;大难临头一块飞,有情有义好儿郎。

总而言之,时代最佳喜剧明星,陈后主不当选,谁当选啊?


因为陈后主被俘的情节,史书上只有这样一种说法,关键是,还存在于所谓的正史之中。所以我们很容易感觉这是真的。其它呢,它的可信度非常低。


敌军已入城了,亡国之君除了选择自杀,注定无法躲过被俘的命运。因为亡国之君不见了,敌军肯定会挖地三尺的去找寻。

区区一个皇宫,能有多大的地方?关键是,敌军胁迫陈后主身边的人,跟着一块去寻找,陈后主能藏到哪里呢?


更主要的是,藏到哪里,也比藏到井里要好啊。

因为想藏到井里,必须得有人相助,没有人相助,陈后主和两个美女,怎么可能藏到井里呢?

甚至而言,就是一个人帮助,恐怕也无法把三个人安全送到井下;换而言之,它需要好几个人帮助。

这样说来,藏身井底,保密性何在呢?安全性又何在呢?


所以从情理上,陈朝灭亡时,陈后主肯定和其它的亡国君主一样。

或是安静的坐在殿上,等着敌人来俘;或是主动率众出宫,等着敌人来俘。

但是类似的表现,实在不足以让人们感觉到陈后主的智商有问题,所以就只能给他编一个极具戏剧性的故事段子。


戏剧化的内容,总是容易被人们记住。

但是当我们说起历史时,如果只是记住一些戏剧化的内容,那我们看历史,和听相声、看小品,就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也就是图个一乐罢了。


陈后主被俘后,曾一度让人给隋文帝捎话,总而言之,希望隋文帝能给他一个官职。

对此,隋文帝恐怕只会想到一个成语,那就是乐不思蜀。

但是,隋文帝很快也明白了陈后主的意思。因为在此时此刻,陈后主需要用彻底的臣服,换取自己、自己家人的安全。


生命到了此时,除了绝望就是绝望,除了空虚就是空虚,除了痛苦就是痛苦,除了屈辱就是屈辱。

如果征服者愿意维护他最基本的尊严,也许不会肆意侮辱他;如果征服者愿意给他一点空间,他、他的家人还机会好好活下去。

否则,等待他们的也许只是死亡、进一步的沉沦。


所以,当隋文帝听到陈后主每天喝一石酒时,那是吃惊极了。

因为,他喝的未免太多了。

所以就说,他不应该这样糟蹋自己的身体。

但是,隋文帝随后又说,让他喝吧。如果不让他喝,他还怎么活下去呢?


面对这种内容,总让我有种欲说还休的感觉。

如果从未拥有,也就无所谓失去。

曾经拥有的那样多,却突然都失去了,会是什么感觉?


一个人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恐怕每天睁开眼,就是噩梦的开始。

千古艰难唯一死。在这种状态下,陈后主恐怕只有用醉生梦死的方法,去逃避那个他无法直视的现实。


作为一个统治者,陈后主无疑是失职的,但是陈朝的灭亡,显然不能归于陈后主的失职。


陈霸先(陈高祖)时代,陈朝就只能偏安东南一隅了。

因为陈朝开国时,南朝就丧失了巴蜀、荆楚;终陈霸先时代,也未能收复这些地方。


陈顼(陈高宗)时代,陈朝就只能退守长江一线了。

因为陈顼时代,陈朝又丧失了淮南地区。


在这种背景下,陈朝虽然与宋、齐、梁并称南朝,但是无论版图还是人口,都相去甚远了;关键是,长江天险已毫无意义了,因为长江天险,已和隋朝共有了。

从这层意义上,北朝统一稳定之后,南朝的灭亡,已没有任何悬念了。就算陈朝的高祖、高宗皇帝复生,也无法改变灭亡的命运了。



让我们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会怎么做呢?

以空对空的说,自然是励精图治。

问题是,任何励精图治,都需要大家牺牲既得得利益。总而言之,你不付出、我不付出,国家如何振兴呢?你不牺牲、我不牺牲,国家如何强大呢?


但是,世上最难的事之一,就是让大家牺牲既得利益。

从这层意义上,大家都希望国家强大,但前提都是,不能损害我们的既得利益,甚至还得增加我们的利益。


许多时候,帝国到了危机之时,只能混吃等死、得过且过,甚至是饮鸩止渴,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所有的励精图治,通常都是需要和钱说话的。

而一旦和钱说话,肯定会伤感情的。因为你让谁出钱,谁也会哭穷的,甚至会和你玩命的。


以空对空的说,谁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也会励精图治的。

但是把现实因素加进去,谁处于陈后主的位置上,也会混吃等死的。因为面对强大的隋朝,应该怎么办呢?好像怎么做,也是看不到希望的;对于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你让大家牺牲既得利益,怎么可能做到呢?


更主要的是,大家对隋朝并没有强烈的排斥感。

因为在江南人的潜意识中,江南由杨氏(隋)统治,还是由陈氏统治,其实并不会有本质的差别。因为类似的原因,整个江南就是一副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样子。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陈后主想励精图治,恐怕也是无从做起的,于是陈后主也是一副听天由命、混吃等死的样子。


这就好像一个人,已到了癌症晚期,努力的救治,也许有点希望,但是希望有多大?实在让人不敢做乐观的想象。

在这种背景下,报着听天由命的态度,继续混吃等死的生活,算不算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这个难说的很!



因为有读近现代史的经验,所以看到各种弱智、低能、变态的历史人物时,我第一个感觉就是,这应该是政治宣传,或是故事段子。

近现代史的资料非常丰富,所以我们会发现,那些能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哪个也不是白给。

虽然说,陈后主就是因为投胎好,所以坐在了皇帝的位置上。

但是陈后主16岁当太子,29岁当皇帝;在强势父亲的要求下,在众多一流的军政高手辅佐下,虽然没有成长为雄才人物,但是无论从哪角度,军政才能也不会弱于普通人。


当我们把帝国的衰亡,归于皇帝的低能弱智时,其实就是把历史当故事在讲。

就如当我们把帝国的崛起、兴盛,归于皇帝的神功无敌时,其实也是在把历史当故事在讲。

事实上,稍上点档次的历史,都不会这样解读历史的。因为这样解读历史,和讲历史故事,甚至讲历史段子,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我们了解的历史,都是这种内容;那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通常也就是一个个的故事段子。因为在这种历史里面,正义、邪恶、聪明、愚蠢脸谱分明;是非对错一眼就可以看清楚;而现实社会,永远也没有这样简单的时候。

从某种意义上,这种分析历史的方法,不但廉价,而且也毫无意义;因为看来看去,也就是记住了众多的故事段子。


用我的历史观分析历史,多少是有些不符合人性的。

因为基于人的本性,通常都相信,只要积极努力,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克服。

甚至而言,基于人的本性,通常总都相信,只要积极努力,所有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虽然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且在许多时候,人们自己也知道,这就是一个美好愿望;但是从本能上,人们很难接受这个事实。

因为类似的原因,我所表达的观点,很容易会被一些人曲解成宿命论;换而言之,好像我完全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看到的历史,通常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失败者的道德、能力,通常都低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比如,看着陈后主的表现,相信随便拉出一个初中生,都会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优越感;换而言之,吟诗作赋,我们可能不如陈后主,但是说到治理国家,让我们坐在他的位置上,肯定可以甩他好几条街。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基于人的本能,都愿意相信,面对困难、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的。一个人如果解决不了,肯定是因为他智力有问题,或是人格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说到陈朝的灭亡时,我们自然会认为,这就是因为陈后主除了会吟诗作赋,跟个傻子没有区别。

在这种背景下,说到隋朝的灭亡时,我们自然也会认为,这就是因为隋炀帝邪恶变态的,已不是正常人了。

真正的问题是,王朝的兴衰成败,哪有这样简单呢?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青年统帅杨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后主   春雨   丑角   隋朝   历史   励精图治   帝国   江南   隋唐   段子   泪痕   皇帝   牺牲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