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让日本人产生心理障碍的战役

1904年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沙俄军队被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被迫将中国东北拱手让给了日本,1939年5月,日本又如法炮制,想在诺门罕再次羞辱对手,不料已经旧貌换新颜的苏联红军,仅以损失6千人的代价,摧枯拉朽般地歼灭了被日本视为国宝的战车师团数万人,尽管今天有人说根据已经解密的前苏联相关资料,证明苏军的伤亡远大于此,但日本在此次战役中战败是不争的事实。从此以后,战斗民族成了日本人的噩梦,至今日本人对俄国人仍心有余悸。

一、日本进攻诺门罕地区的目的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制定了一个最终称霸世界的“大陆政策”,“大陆政策”的步骤是:征服中国台湾、征服朝鲜、征服中国满蒙、征服中国内地、征服亚洲、征服世界。到1939年,日本已经完成征服中国台湾、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工作,下一个目标就是夺取蒙古地区。当时在日本军部,分为北进派南进派,北进派主张以中国为基地,向北进攻苏联,实现和德国夹击苏联的战略;南进派主张向南夺取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抢占该地区的石油、橡胶、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但要承担与英美开战的代价。诺门罕战役就是其北上战略的一部分,相当于其北上战略的一次预演和对苏联实力的试探。

二、苏联不能输的原因

对于苏联,斯大林当时面临的形势是,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同盟已在1936年11月形成,此时苏联正在与德国进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谈判,如果和德国能够达成和平协议,则苏联西部的威胁可以暂时解除,但对东部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渗透必须重视,因此,斯大林特别布置苏联红军第57军进驻蒙古。

对斯大林来说,希特勒迟早会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所以在得知日本在诺门罕地区挑衅的消息后,斯大林下达了苏军必须取胜的命令,否则苏联会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境,为了保证苏军能够取胜,斯大林任命著名的朱可夫将军亲自指挥,并向前线增派了6万名士兵,以及足够的火炮、坦克、辆装甲车和飞机。等到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签订后,斯大林更是放开了手脚,苏军的钢铁洪流滚滚而来,尤其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喀秋莎火箭弹,让日军感到自己的末日很快就要来了。

三、日本战败的影响

经过135天四个阶段的作战,日本伤亡惨重,1939年 9月9日,日本向苏联提出停战要求;苏联也因为欧洲形势出现了急剧变化,无意扩大战果。9月15日,苏日签订停战协定,于次日凌晨停止了一切实际军事行动。战争虽然结束了,但诺门罕战役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

1、日本被迫调整战略。诺门罕战役的失败彻底断绝了日本“北进”的愿望,将战略目标转向“南进”,此后的日军向东南亚进军和偷袭美国珍珠港,都属于“南进”战略的组成部分,而因偷袭珍珠港爆发的太平洋战争,又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2、日本患上了恐苏症。诺门罕战役中,战斗民族的强悍使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的内心遭受重创,日军产生了对苏军的心理障碍,丧失了和苏军再战的勇气,即使在苏德战争时期,苏联西伯利亚兵力空虚,日军也未敢越雷池一步。再到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出兵东北,70万日本关东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珍珠港   斯大林   战役   法西斯   苏联   德国   心理障碍   日本人   日本   日军   中国   民族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