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的陵寝之谜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系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之女,十三岁嫁给清太宗皇太极,被封为“庄妃”。她是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辅佐三代帝王,在满族宫廷斗争的漩涡中搏击一生,是我国古代一位才华出众、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

宁静在《孝庄秘史》剧中饰演的孝庄

按照满族旧俗,以孝庄文皇后名望之大,身份之高,崩逝后理应安葬于昭陵,与太宗皇帝合葬。然而事实上,她不仅没有葬到昭陵,甚至也没有葬进清东陵内,而是葬在了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昭西陵。其中有什么隐情呢?

第一个说法是:孝庄文皇后去世后,依照祖制,决定将她葬入昭陵,与太宗合葬。但当梓棺途经东陵时,突然沉重异常。杠夫个个寸步难行,只得把梓棺就地停放。过了一会后想继续前行,确不能移动,于是连夜报告康熙。当晚康熙皇帝梦见孝庄皇后,对他说:“我决计不与太宗合葬,如今梓棺停放之地即地建陵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皇帝醒后,遵照嘱咐,即地建陵。梓棺就能移动了。

第二个说法是:皇太极崩逝后,正值盛年的孝庄,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为此,清朝皇室便将她的陵寝摒出陵区之外,建在陵区大门外一旁,让她千秋万代为子孙看守陵门,以示惩处。关于这个说法学术界现在尚无定论。

第三个说法是:孝庄皇后生前就为自己下葬地留下了遗嘱。她嘱咐康熙皇帝:“我身后之事特嘱你:太宗文皇帝梓棺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时不便合葬。若另起茔域,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只于遵化州陵茔近处安厝,我心无憾矣!”但为什么没有葬在清东陵之内呢?原因是,顺治的孝陵处于陵区内至高无上的位置,孝庄是顺治的生母,将她葬在陵区内任何地方,位置都低于其子的孝陵,这就与她的辈分不相称;第二孝庄文皇后虽葬在遵化清东陵外,但与远在沈阳的皇太极的昭陵仍是一个体系。因为孝庄文皇后的陵寝在昭陵之西,所以称为“昭西陵”。这样既明确了两个体系的界限,又满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后与子孙为伴的遗愿。是当时情况下最合情合理的选择

大家认为哪个说法正确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陵寝   遵化   满族   皇后   太极   生母   顺治   康熙   皇帝   说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