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入绛都、父子相残出翟梁-从晋武公到晋惠公

——————————————————接上篇

随着(第一代)诸侯霸主齐桓公、以及自认为是齐桓公霸业‘继承人’的宋襄公的先后薨逝,由齐桓公所创建并发展壮大的第一届‘中原诸侯联盟’,在实际上走向了解体;齐桓公所遗下的霸业,他在生前就曾经托付过的‘政治接班人’宋襄公,非但没能将‘诸侯霸主’的地位给顺利地继承下来,相反,还因为个人的‘自大、骄矜”,而惨败于野心勃勃、积极进取的楚成王之手。

宋襄公孜孜不倦追求了十多年‘争霸、主盟’人生目标的努力,在泓水之滨的那场大败中瞬间化为乌有,不但让自己成为诸侯间的笑话,还搭上了一条大腿,最后连性命也交待在这场惨败所带来的后遗症上面。

齐桓公的‘政治接班人’宋襄公不能继承并将他所留下来的霸业发扬光大,齐桓公的亲儿子齐孝公(以及其他先后继任齐侯的儿子们)就更加地‘不肖’,齐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几乎被他们给彻底弄丢,齐孝公本人还因为是由宋襄公扶上君位的原因,一度成都为了宋襄公的附属盟友(当然,后来趁着宋襄公泓水之战败阵的机会,齐孝公与宋襄公决裂,并出兵伐宋,好歹摆脱了‘宋国附庸’的身份)。

虽然齐国(姜齐)在之后二百年间,勉强保留了‘诸侯强国’的地位,但与齐桓公时期的‘匡合诸侯’盛况相比,无论是齐孝公、齐顷公、齐庄公(后庄公),还是齐景公,都不复‘霸主’的威势,屡屡受挫于第二代诸侯霸主,国家日益衰落,最终被一个流亡落魄陈国公子的后裔给篡夺了社稷;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比齐、宋两国更早图谋‘霸业’、四方征伐的郑国,在创建‘小霸’基业的雄主郑庄公薨逝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内讧、政争之中;郑庄公诸子中,先后有四人登上郑伯之位(郑昭公、郑厉公、郑君子亹、郑君子婴,其中郑昭公、郑厉公都是两次即位);而伴随着郑国这些新旧国君交替过程的,是激烈而血腥的相互争斗,以及数不清的兄弟相残、君臣反目、翁婿成仇。

最后,是郑庄公的次子、被权臣和兄弟给轰下郑伯之位、赶出新郑、蛰伏于栎地十七年的郑厉公卷土重来,于周釐王二年(前680年)六月反攻新郑、诛杀弟弟郑君子婴以及他的两个儿子,重登郑君之位,成为了郑国权力斗争的最后胜利者,郑国历时二十一年之久的内乱,才宣告结束。

郑厉公第二次成为郑伯后,吸取了之前在位时的经验教训,注重于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努力治国,且积极‘匡扶王室’,协助继任天子周惠王平定了王室内乱(王子颓之乱),因此得到了周天子的嘉奖,并获取了王室赐土,将郑国的疆域扩展到虎牢(河南荥阳西北);相对其他或平庸、或无能的兄弟来说,郑厉公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嗣君,不算辱没父亲郑庄公生前的赫赫威名。

而就在郑厉公(第二次)统治郑国、对外扩展自身的影响力,郑国也一度呈现复兴迹象的时候,初代诸侯霸主齐桓公也登上了齐侯之位,他所追求的‘尊王攘夷、匡合诸侯’大业,开始了最初的进程。

另外,与齐桓公、宋襄公纠缠了大半辈子的南方霸主-——-楚成王,此时也来到了这个世上(楚成王生年不详,但根据史料推算,他大致出生于郑厉公第二次登位、以及齐桓公就任齐侯的初期,也是就周釐王在位时期、前680年左右),将来左右中原诸侯之间关系、纵横捭阖四十年之久的另类南方雄主,在慢慢的成长之中。

而将来最重要的诸侯国国君,继齐桓公之后、名正言顺的第二代诸侯霸主(宋襄公虽然自诩为齐桓公的霸业继承人,但无论是个人号召力还是国家实力,以及军队战斗力,都不能占据、或者说配不上‘霸主’的称号,诸侯们大多都不承认他的‘盟主’地位)、第二届中原诸侯联盟的‘盟主’,此时也已经长大成人,并跟随着父祖的脚步,参与了自己家族势力向本族大宗所发起的‘争夺君位’争斗。

这,就是上一篇结尾时所讲述过的、在宋襄公伤重即将去世时,曾经到过宋国、并与宋襄公有过一段接触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未来的诸侯霸主:晋文公)。

初代霸主的‘争霸’往事,随着郑庄公(包括郑厉公)、齐桓公、宋襄公等强邦君主的薨逝,就暂时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将为大家继续讲述齐国、宋国中衰,郑国颓败之后,中原诸侯中第二代霸主的成长、壮大、兴盛、直至‘匡扶王室、会合诸侯’,成就霸业的故事。

而这第二代的‘诸侯霸主’,就是地处大河东岸、太行以西,地势险要、‘表里山河’的王室宗邦——晋国。

周釐(僖)王四年(前678年),在郑厉公第二次即位的第三年,也是齐桓公在幽地召集鲁、宋、陈、卫、郑、许、滑、滕等国举行“幽之会”、并被诸侯们推为盟主,向诸侯霸主地位再进一步的这一年,在郑国的西北方向、与郑国还隔着‘葛、共、凡、郤、温、刘’(都是周室畿内诸侯或者卿士封邑)等邑国的同宗诸侯——晋国,终于结束了持续六十七年之久的公室内部大小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公族曲沃小宗一系彻底击败了国君一系的翼城大宗,统一了晋国全域。

晋公族曲沃小宗的首领曲沃武公‘称’(即晋公子重耳的祖父)在攻克晋都翼城、杀死末代大宗晋侯——‘缗’之后,为了取得周王室的承认,于是把从翼城所夺得的,公室大宗所拥有的珍宝、车马、财帛全部奉献给了天子周釐王,以此向其请封、继承晋侯之位。

此时周王室,经过周平王、周桓王、周庄王三代天子的惨淡经营后,非但没有‘中兴’,反而被折腾得穷困不堪、衰败不已,王畿之地也在其他诸侯(或者戎狄部落)的不断的侵蚀和‘赐封’中日渐蹙狭,所谓‘周天子’,仅仅徒具“天下共主”的虚名而已。

在这种窘迫、衰败的境地下,周王室急需诸侯们向自己进贡财帛、聘品,以维护共主的排场和相应的尊贵地位(也就是需要诸侯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物资),至于周公当年所制定的‘礼制、宗法、虚名’什么的,现在饭都快吃不上了,还顾那些虚头巴脑的‘场面’干什么。

于是,既贪财又短视、还非常现实的周釐王,在面对曲沃武公所主动奉上的‘珍宝、财帛’这一大堆实打实的利益前,不禁欣喜若狂,随后直接放弃了周礼中所规定的‘叛臣不封’宗法制度,高高兴兴地收取了曲沃武公送来的大量贿赂、财帛后,便以天子之尊、‘诸侯共主’的身份,接受了曲沃武公的‘请封’之举,正式册立曲沃武公为新一任晋侯,承继晋国宗庙、奉叔虞(晋国始祖)之祀。

曲沃武公‘称’,也即晋国第十八任、晋国‘小宗并大宗’之后的第一任晋侯——晋武公;他以武力消灭翼城大宗、继任晋侯的过程,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曲沃代翼”事件。

周釐王五年(前677年),刚刚完成祖孙三代(曲沃桓叔、曲沃庄伯、晋武公)前赴后继、历时六十七年时间才实现的“曲沃代翼”大业、还没来得及真正享受到国君的威势、荣耀,以及权柄在握后的巨大成就感的晋武公,遗憾地薨逝于国都翼城(山西翼城);之后,武公之子‘诡诸’继位,成为晋国第十九任晋侯——晋献公。

晋献公即位之后,为了消除来自于内部的宗族威胁(即除了晋献公自己的公室大宗之外,他的曾祖曲沃桓叔、祖父曲沃庄伯后代中的小宗家族势力,也称‘桓庄之族’),于是将国都从翼城迁往了绛都(旧绛,大致位置在今山西襄汾赵康村);在此期间,晋献公还施计将‘桓庄之族’几乎全部诛杀(曲沃桓叔幼子韩万的韩氏、以及晋武公少子伯侨的后裔羊舌氏除外),彻底稳固了晋国公室大宗的君权(也避免了再一次的‘曲沃代翼’)。

然后,晋献公又积极开展“富民强兵、尊王攘夷”行动,晋国的实力迅速壮大,晋献公统治晋国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老牌诸侯虞国、虢国,以及耿国、霍国、魏国等小国都被晋国所吞并,骊戎、狄戎等戎族部落也纷纷被晋国击败。

结束了六十余年的内乱后,晋国迅速崛起并迅猛扩张,至晋献公在位中期,晋国已经与齐国、楚国等强国不相上下,而当年的春秋初代小霸郑国,已经远远不能和同宗的晋国所相比了(晋国和郑国都是周王室小宗所建立的国家)。

但晋献公对外征战百战百胜、威名赫赫,对内治家却杂乱无章、一塌糊涂————他还没继位时,就先迎娶了贾国公女为正妻,但没能诞育男嗣;之后,还是晋太子(其实是曲沃宗族宗子)的晋献公又偷偷和父亲(曲沃)武公的妾室齐姜私通,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后来被立为晋太子的申生,女儿则是将来的秦穆公夫人穆姬。

而在迎娶贾国公女之后、申生出生之前,因为贾姬没有生育,身为曲沃宗子的(晋献公)诡诸为了诞育后嗣,于是纳了犬戎之族中的贤者狐突的两个女儿为妾,其中大狐姬生子名重耳,小狐姬生子名夷吾;重耳和夷吾兄弟,要比弟弟弟太子申生大了差不多二十岁(有异议,重耳的生年,《左传》没能正式确定,这里用《史记》中的记载)。

周惠王五年(前672年),已经继承晋侯之位五年的晋献公率军出征骊戎,获得了大胜,并得到骊戎首领所献的美女骊姬、少姬姐妹,然后纳为妾室。六年之后,骊姬诞育了晋献公的第四子奚齐,又过了十四年后,少姬诞育了晋献公的第五子卓子。

这样,晋献公就有了(至少)五个儿子(但卓子诞生的时候,晋献公已经垂垂老矣,即将薨逝了;这都是后话)。

骊姬入晋、尤其是生下了奚齐后,备受晋献公的喜爱,宠溺非常;而这个时候,晋献公的正室夫人贾姬,及太子申生的生母齐姜都已经去世,晋献公也没有继立夫人,于是骊姬便想让晋献公立自己为继夫人,并进一步将自己所生的儿子奚改立为太子,以取代现任太子申生的储君地位。

因此,骊姬在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也就是奚齐降生后的这一年,挑唆蛊惑晋献公,将太子申生外派出守曲沃,而公子重耳和夷吾则分别出守边境上的蒲地、屈地;骊姬自己的儿子奚齐则以‘年幼’的理由,留在了绛都(以便夺位)。

太子申生和公子重耳、夷吾出外之后,晋献公在骊姬的不断蛊惑下,对在外领兵的太子逐渐产生了怀疑,认为他会凭借手中的军权作乱,推翻自己以后篡夺君位。在这种猜忌、怀疑的心理影响下,晋献公和太子几年都没有见面,各自居于绛都和曲沃,父子之间的关系几乎到了破裂的地步。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经过多年的策划后,骊姬对太子申生施以最后的毒计——她故意诱使太子以‘拜祭亡母’的名义返回绛都,先举行祭祀仪式悼念生母齐姜,然后在骊姬的欺骗下,申生又把祭祀所用的胙肉和美酒献给了父亲晋献公;随即,骊姬趁机在太子送来的酒肉中下了剧毒。

此时,晋献公出猎归来,见到太子送来的胙肉和酒后,心怀感慨,便准备享用。骊姬立即阻止晋献公,并故意说胙肉和美酒是从远方而来的,应该试试它们的安全。晋献公按照骊姬的主意,把酒倒在地上,酒中的毒药将泥土都拱起来了;把胙肉给狗吃,狗也当场毙命。

骊姬乘势放肆大哭,说这是太子送来的酒肉,一定是太子迫不及待了,想要谋害国君、篡夺君位!本来就年老迟钝、对太子心存怀疑、父子关系恶劣的晋献公果然被骊姬说动,勃然大怒之下,立即命人捉拿太子问罪。

此后,忠孝正直的太子申生不愿让父亲因此事而毁伤身心,也不愿带着弑父的罪名逃到其他国家,便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十四,于曲沃封邑内自缢,以自己的性命维护了晋国的稳定。

太子自缢身死之后,晋国朝野上下都知道他的冤屈,他的两位庶兄——重耳、夷吾对此也极为不满。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重耳和夷吾各自从驻守地返回绛都,参拜父亲、并向晋献公询问前太子的死因;晋献公在骊姬的诬告下,不分青红皂白,又准备派人捉拿重耳和夷吾治罪。因此,两人不敢继续留在绛都,便赶紧逃回封地蒲地、屈地,以避灾祸。

重耳和夷吾不辞而别后,晋献公认为这两个逆子是要占据封地作乱,于是随后派出军队讨伐蒲地、屈地。重耳和夷吾不敌出奔,重耳到生母的故国翟国避难,夷吾则转向梁国逃亡。

周襄王元年(前651年)夏,初代诸侯霸主齐桓公奉周天子之命,在葵丘召开诸侯盟会,年过六旬的晋献公为了扩大晋国的影响力,于是冒着酷暑前往参会。但晋献公还没到葵丘,就在半路上发病,不得不返回了晋国(之前的文章——《不务德而勤远略——齐桓公威望的巅峰和齐国霸业的衰亡》一文中已经详细交待过,这里就不细说了)。

回国之后的晋献公病情不断加重,自知大限已至,于是在临终前将亲信、晋国大夫荀息紧急召进公宫,拜他为相国(这也是晋国第一位相国),然后将两个幼子中较大的奚齐托付给他,并嘱咐他在自己死后,一定要辅佐奚齐继位,代替幼主主持晋国朝政。当年九月,晋献公诡诸在绛都薨逝。

虽然荀息按照晋献公的遗命,拥立了奚齐继位,但前太子申生的亲信、晋下军佐里克对晋献公废长立幼、无故逼死申生之事十分不满,又嫉妒荀息越过自己担任相国、执掌朝政;于是,里克趁奚齐要在灵堂之上为晋献公举行致哀、服丧仪式时,指使死士将新君奚齐刺死在了晋献公的灵柩前。

荀息无奈之下,在勉力办完晋献公的丧事后,又把晋献公仅存的幼子卓子立为新君,期望能完成晋献公遗愿。但里克和同党邳郑父等人不甘心大权旁落,于是在同年十一月,趁着上朝议事的机会,又把晋君卓子也杀死在了朝堂之上。

因为连续两位幼主都被乱臣所杀,而自己深受晋献公的重托、却没能保护好新君,自责深深的荀息在悲愤之中自杀殉主,而里克则顺势掌握了晋国大权。

之后,里克决定拥立在翟国的公子重耳为君,便派重耳的舅父狐突去翟国,请他回来继位;但重耳见国内局势混乱、两个幼弟都先后遇害,内心实在不安,便婉言谢绝了里克的邀请,回复说:

“父亲在世时,我违命出逃,是不忠;父亲去世后,我也没能及时回国举哀,是不孝;现在我没有脸回去继承君位。”

因此,重耳主动放弃了回国继位(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晋国公子’出外流浪的往事)。

对重耳的推脱拒绝,里克深感失望,无奈之下,只得又派人前往梁国,请在此避难的最后一位(有资格、有意愿继位的)晋献公公子夷吾回国。起初,夷吾也怕答应回国后,里克杀顺手了连自己也杀,但又怕如果不回去,国君之位就没了。

最后,在亲信吕甥、郤芮等人的谏言下,夷吾答应了里克邀请自己回国继位的请求(富贵险中求嘛),并亲自写信给里克,赞扬他铲除奸贼,为晋国立下了大功,再向里克承诺:等自己做了国君后,便加封他为晋国相国,再将汾阳之地一百里封给他,另外赐给邳郑父七十里的封地(先稳住这两个权臣再说)。

与此同时,夷吾还派人给妹夫秦穆公(晋献公之女、夷吾之妹穆姬嫁给了秦穆公,因此夷吾是秦穆公的大舅子)送信,请他出兵帮助自己返国继位,承诺事成之后,将会把晋国在河西的五座城池献给秦国,作为酬庸。

当时,秦穆公正想东出中原、图谋霸主,这要是有了晋国的协助,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于是很,秦穆公非常爽快地就答应夷吾的请求,并在这一年(周襄王元年、前651年)的冬天派军队护送夷吾返回了晋国、继位为君;夷吾就是晋国第二十代晋侯——晋惠公。

——————————————下一篇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曲沃   翼城   晋国   国君   霸业   王室   大宗   诸侯   霸主   太子   父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