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材晋用,探究晋国人才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特别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动剧烈,也成为能人志士一展抱负才能的好机会。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显示出人才与强国之间的关联,在周王室衰微、诸侯国林立的社会背景下,各国纷纷通过招揽人才的方式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以管仲助齐桓公改革为序幕,之后的晋楚争霸将人才的重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人才流动成为常见现象,尤其是“楚才晋用”,给楚国带来了毁灭性打击。

晋国为什么会产生人才流动现象?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一、人才流动的背景

西周时期,由于宗法制的确立,各国对人才的选拔往往局限于各诸侯国的贵族阶层,此时的人才选拔制度称为“世卿世禄制”。

到了春秋时期,宗法制渐渐衰落,社会思潮产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世族对人才的垄断被打破。

再加上这一时期战事频仍,使得人才流连于各诸侯国之间,产生独特的人才流动现象。

春秋时期的人才流动不仅数量多,范围也很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以“士阶层”为中心,往往是为了入仕而“主动”流动的,不是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时期受到战火的压迫不得以而逃奔江南。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此次迁徙使周王室失去方圆千里的王畿之地,领土大大减少,财政上也越来越紧张。

从此以后,周天子的政权大大衰落,“天下共主”的称号已是名不副实。

据相关史料记载,东周自周平王开始,周王室对各诸侯国的实际掌控权已然不再,遑论后世周王。

周王室权力的落空实际上使其成为诸侯国的一员,或者说是各诸侯国进行争斗的缘由、媒介。

周王室政权的衰落使得各诸侯国不必在遵守周王的命令,为了填补权力的空缺开始各谋其事,以期在春秋社会有立足之地,成就一方霸业。

争霸是春秋时期的基本特征,春秋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诸侯争霸史,诸侯争霸实际上是人才流动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想了解春秋时期晋国的人才流动现象,必须放在春秋争霸这一社会背景下,那么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为什么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能称霸诸侯?

战国后期与春秋时期的战争有很大区别。战国时各个诸侯国经历变法,国力正处于强盛之时,战争皆为兼并他国实现统一为目标,春秋则不然。

春秋时期企图称霸的诸侯国,在战争胜利通常不以占领其他诸侯国,或者灭亡对方国家为目的。

而是想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获得其他诸侯国的臣服,如齐桓公凭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霸主。

纵观《春秋》,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内容实际上是晋楚两国的历史,整部《左传》讲述的也是晋楚之间的战争。

晋国和楚国扮演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角,在将近百年的“你来我往”中,晋楚始终无法完全压制对方,呈现出的趋势始终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

晋楚两国的对峙持续时间能够如此之长,最重要的是两国拥有其他诸侯国可望不可即的国力,国力的背后是两国的人才力量在支撑。

在所有诸侯国中,晋楚之间的人才流动是最具特色的,“楚虽有才,晋实用之”,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人才流动现象的准确概括。那么,晋国为什么会出现人才流动现象?

二、晋国人才流动的原因

第一,晋国的起源以及“曲沃代翼”时间的影响。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武王的孩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国都在翼。

晋国在唐叔虞后传世九代至晋文侯,晋文侯恰好赶上周王室东迁,因护送周平王有功劳得到封赏,极大提升了自身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为晋国之后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晋文侯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昭侯成为晋国君主,晋昭侯将晋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之地,成为曲沃桓公称霸的开始。

成师即为曲沃桓公,经过其子庄伯、其孙武公三代的治理,曲沃掌握的势力已大过晋国宗室。

到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消灭晋国正室,并通过贿赂周釐王的方式得到周王室的承认,成为晋国正统。

无论是“曲沃代翼”还是“翼灭曲沃”,对晋国的发展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哪种结局都能使当前的乱局结束,乱局结束就是新的开始。

总而言之,“曲沃代翼”事件结束了长期以来晋国内乱的局面,为晋国的发展扫清障碍,同时也为晋国以后在诸侯中称霸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二,晋献公打击公室的影响。晋武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晋献公继承晋国君主之位。

晋献公观晋国历史,旁支取代正统的经历使他不得不面对晋国的现实问题,即旁支取代正统的事件是否会在自己或身后再次发生。

有学者认为,曲沃的胜利实际上是破坏宗法制的成功,这种性质的胜利会对新政权采取的治国措施产生影响。

献公是武公之子,但晋国旁支的势力仍然很多,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曲沃代翼”使晋国天色再变。

晋献公既要考虑到本族利益的安危,又不得不考虑晋国的未来,因此听取身边谋臣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晋国的公室子弟最终被消灭殆尽。

从此以后,晋国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曲沃武公一族的手中。

更为重要的是,晋国公室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后,由于除君王之外的众多职位都没有公室掌权,从而吸引大批有识之士前往晋国求仕,最为典型的便是“楚才晋用”。

这些出自楚国的人才极大推动的晋国的发展,尤其是在晋楚战争中对晋国的贡献极大,晋国也成为春秋时期最大的人才流入国。

第三,异姓卿族的崛起与公室的衰微。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不会四平八稳,而是跌宕起伏的,当事物的积极面凸显的时候,消极的一面也往往在酝酿当中。

晋国可以源源不断吸收外来人才促进本国的发展,保持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但尊功尚贤的人才状况也使晋国的国君受到严重挑战。

异姓卿大夫通过军功地位一步步上升,从军功贵族变为世袭大族,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晋国的有效资源。

从晋文公、晋襄公之后,晋国公室的衰微之势逐渐凸显,晋襄公之子晋灵公身上就发生过弑君的大事。

赵盾弑君成为晋国异性卿族势力大过公室的缩影,赵盾之父赵衰在晋文公流亡中多次助其脱困,谁想仅过一代就发生弑君之事。

面对如此强大的卿族力量,晋国公室的实力不足以掌控国家,最后连晋国君主的兴废都掌握在异姓卿大夫手中了。

事实上,从晋武公“曲沃代翼”到晋献公“尽灭公族”,晋国公室的不举已成定局,公族的势单力薄会使其面对强大的异姓卿大夫之时毫无招架之力。

同时,晋国卿族数量众多,因此互相之间的兼并不会过早发生,晋国的君王就以名存实亡的方式苟延残喘。

直到韩、赵、魏氏三家攻灭知氏,谁也无法独自取晋而代之时,“三家分晋”便发生了。

所以,晋国的人才流动可谓一把“双刃剑”,在塑造和强化晋国的同时也在蚕食和摧毁着晋国。

三、人才流动对晋国的影响

国力的背后实际上是人力的角逐,齐桓公称霸便是得到了管仲的帮助。

晋献公时期,晋国开疆拓土,吞并了许多小国,但晋国的形势不容乐观。

晋文公依仗着跟随他一同流亡的异族卿士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国顺利登上霸位,城濮之战也开启了晋楚近两百年的争端。

这一时期,无论是晋楚还是秦晋之间的战争,晋国都表现出优势,这与其对异姓人才的成功运用分不开。

晋献公是晋国强盛背后的重要人物,在其将晋国公子屠杀殆尽后,晋国真正成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强国。

在国力强大的背景下,重耳回归即位后短短几年时间打败楚国并主持践土之盟,可见晋国霸业由晋献公奠定基础。

晋献公时期晋国土地的大规模扩张塑造了晋国的骨架,公室的衰弱又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说晋国此时坐拥天时地利人和。

异姓人才虽然为晋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但也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与晋国人才制度的不完善有关。

尊功尚贤的制度使隐藏在人才背后的危机日益凸显,从长远看,异姓卿族的任用无疑是对君权的大幅度削弱。

可以说,晋国从晋献公灭公族之时便注定了三家分晋的结局。

结语

人才流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常见现象,晋国凭借人才优势在诸侯国之中迅速称霸,同时也因人才带来的隐患逐步走上灭亡之路。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晋国的霸兴离不开异姓人才的重要作用,败亡的结局更与异姓强权有着莫大关联。

参考文献:《左传》《春秋》《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晋国   楚材晋用   楚国   人才流动   曲沃   王室   诸侯   春秋   时期   现象   春秋时期   原因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