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力挽狂澜的风云人物都躺在西湖边,他们都是谁呢?

西湖是杭州最亮丽的名片,西湖不仅以其湖光山色闻名于世,更由于其独特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与喜爱;更是流传出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苏小小》等脍炙人口的传说,又有着白堤、苏堤等著名景色。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在历史上,曾有三位在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最后却要么因权臣陷害被冤杀,要么源于抗争无果,引颈就戮的忠臣良将,死后皆被安葬在西湖畔,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后人并称为“西湖三杰”;而西湖也因此流传于后世。

那他们分别是谁呢?他们分别是:岳飞、于谦和南明的张煌言。

岳飞

岳飞,字鹏举,生活在两宋之交,师从武术大师周侗,从公元1122年开始,岳飞投身军旅,在宗泽等人的培养下,岳飞一步一步地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

岳飞曾先后四次北伐,收复了襄阳六郡、商州、唐州等地。随后,又在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的大举南侵之时,指挥岳家军重创金军主力,一度进逼故都东京开封府,却因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的媾和政策,岳飞在发出“所得权诸郡,一旦都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的悲叹之后,被迫撤军。

不久,金兀术再次南侵又被挫败,只能主动与南宋展开和议,这就有了那句“必杀飞,始可和”的出现。

在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下,岳飞与部将岳云、张宪被下狱,不久便被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惨死于大理寺狱中。

直至宋孝宗登基继位之后,这才为岳飞平反,将其改葬于西湖畔……

岳王庙的大门,正对西湖五大水面之一的岳湖,墓庙与岳湖之间,高耸着“碧血丹心”石坊,寄托炎黄子孙对爱国英雄的无限敬仰。

岳飞的事迹广为流传,他是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大名臣”。岳飞在靖康之难后力挽狂澜,保住了大宋半壁江山,应当说岳飞成功了一半,只是未能恢复河山、直捣黄龙!

于谦

明少保于谦,字廷益,永乐年间进士及第,而后随宣宗平定汉王叛乱,继而先后出任江西、河南、山西等地的地方官。

  于谦为官期间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因而得罪了明英宗极其宠信的宦官王振,被明英宗下旨褫夺官职,下狱待罪。不久,山西、河南以及江西等地的百姓与官吏纷纷上书援救于谦,迫于舆论压力,明英宗只能将于谦官复原职。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明军战败英宗被俘。

就在这一年,于谦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否则大明便在此时终结。

这一年,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并奏请太后立英宗弟朱祁钰为帝。

随后于谦整饬兵备,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与瓦剌大战于德胜门外。此战于谦大败破瓦剌之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瓦剌军战败后退出塞外,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因无机可乘,最终释放了英宗。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于谦执掌朝政大权,开始针对英宗朝的一些弊病进行改革,使得大明帝国隐隐有了中兴之势。

英宗归来后,于谦仍然主战,择精锐之军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可就在此时,明英宗与曹吉祥、石亨等人趁明代宗朱祁钰尚在病中之时,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登基即位。不久,明代宗朱祁钰离奇去世,年仅二十九岁,于谦也被明英宗清算,在天下人皆知于谦是被陷害的情况下被杀,而后被葬在了西湖畔,成为了埋葬在西湖畔的又一位忠臣良将。

史载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复辟,于谦被石亨、徐有贞以“意欲”罪名杀害,史载:天下冤之。

《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又何尝不是于少保的一生真实写照。

张煌言

张煌言,号苍水,南明儒将、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

公元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公元1645年,李自成兵败,清兵大举南下,连破扬州、南京、擒杀弘光帝。 张煌言起兵抗清,于绍兴奉鲁王朱以海为监国。

此后的南明史,主要便是张煌言与郑成功、李定国三人的抗清史,张煌言与郑成功在东南,李定国在西南。

三人中,张煌言与李定国对中兴大明的最为坚定,都曾力挽狂澜,无奈最终功败垂成。

公元1661年,郑成功在16年抗清失败后主张夺取并退守台湾,张煌言认为说“军有寸进而无尺退。今入台则两岛(金门、厦门)将来恐并不可守,是孤天下人之望也。”

郑成功不听,收复台湾后建立郑氏政权。

公元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擒杀,李定国病逝,同年郑成功病逝,南明事实上已经亡了。

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鲁王朱以海在金门岛病逝,张煌言无奈解散义军,隐居海岛,但终被清军所俘。

公元1664年,随着最后一支抵抗清军的“明军”——夔东十三家覆灭,张煌言心灰意冷,遂解散了义军,选择了隐居,了却余生,至此,明朝在大陆的抵抗结束。

不久,因叛徒出卖,张煌言被俘,随后便被押解到杭州。看着这大好河山,已经被满清占领,张煌言不由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遂引颈就戮,时年四十五岁。

在他死后,他的好友与亲戚们将他的尸身收殓,依照他生前的愿望,与两位“先师”——岳飞、于谦一并埋葬在西湖畔……

岳飞、于谦、张煌言,他们都曾奋不顾身,都曾义无反顾地力挽狂澜,然而却无力扭转个人的悲剧,抵挡不住名、利、势、欲的暗算。西湖有了这三个英雄之墓,不仅使西湖山水生色,并且为民族增光,三位民族英雄值得后世永远纪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西湖   力挽狂澜   大明   良将   清兵   江山   明史   宦官   风云人物   北京   公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