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何时建立了第一个军事殖民地,建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萨拉米斯岛石柱上发现的铭文残篇涉及到了公民大会的法令,法令显示雅典人将萨拉米斯岛的土地重新划分为不等的份地,并将这些份地分发给前来殖民的公民。

领有土地的公民成为军事殖民者,这些殖民者保留有雅典的公民身份,且在萨拉米斯岛上也要服兵役和缴纳赋税,但他们只能住在岛上,不能将份地交易给他人,违者将受到处罚。

这种殖民制度被称为“军事殖民”。对于雅典第一个军事殖民地建立的准确时间与地点,目前仅能依靠法令铭文的残篇可以推断出可能建立在雅典征服萨拉米斯岛80年后,但对雅典真正征服萨拉米斯岛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那么雅典第一个军事殖民地建立时间也便存疑。

若以公元前600年作为雅典真正征服萨拉米斯岛的时间,那么雅典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建立时间应为公元前520年左右;若以公元前570年斯巴达作为仲裁者将萨拉米斯岛归于雅典作为雅典真正征服萨拉米斯岛的时间为准,那么雅典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建立时间应为公元前490年左右。

在我看来,对雅典征服萨拉米斯岛时间的确定要探究该时期雅典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首先,从公元前600年梭伦夺回萨拉米斯岛后雅典人的反应来看,雅典人将梭伦视为了民族的精神领袖与英雄,也正是雅典人的拥护才使梭伦坐上了雅典领导者的位置,这无疑凸显了收复萨拉米斯岛在雅典人心中的重要性。

要值得注意的是,公元前570年的战争并非是对萨拉米斯岛的二次收复,斯巴达的仲裁也仅仅为雅典占据萨拉米斯岛提供了合法性与增加了公信力。

我认为,雅典人对斯巴达仲裁重视程度并不高,他们更愿意承认宗教神谕的权威。对于神谕对萨拉米斯岛归属权的仲裁,普鲁塔克的书中有相关记载:“雅典人口口相传,神明在德尔斐(Delphi)的阿波罗神谕中将萨拉米斯岛赐给了梭伦所带领的雅典。”

综上所述,我认为雅典人更愿意将公元前600年梭伦收复萨拉米斯岛作为雅典真正征服萨拉米斯岛的时间,则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建立时间可推断为公元前520年左右。

雅典在萨拉米斯岛建立军事殖民地,并非单纯为了扼守这一领地,而是内部矛盾、国土防御、外部局势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要研究雅典军事殖民地的诞生,就首先要了解雅典建立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动因。

众所周知,古风时代希腊殖民浪潮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剩与土地紧缺的现实需求,而雅典在古风时代并无殖民痕迹,雅典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建立就已表明雅典已经受到地少人多问题的困扰,但军事殖民地的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为了缓解人口紧张与土地压力,尽管它客观上确实起到了这些作用。

从普鲁塔克的记载中来看,雅典在海外建立军事殖民地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缓解雅典城邦内臃肿庞大的公民团体,解决雅典本土公民土地分配不均”的问题。

在政治上:雅典在该时期民主化趋势增强的政治形势也是其建立军事殖民地的关键因素,在修昔底德的著作中看到,雅典对海上帝国的追求与对海外土地的渴望正是源自于雅典政体的逐渐民主化所带来的雅典公民权力的不断扩大及雅典人对国家日益高涨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它们将雅典人的矛盾逐渐凝聚在一起引向海外。

氏族制度对雅典国家在政治和生活上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氏族制度的存在不断激化着雅典社会中的阶级矛盾。

为了巩固雅典城邦的公民群体,梭伦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梭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没有满足下层平民对土地的要求。

在阿提卡平原这块已经被雅典贵族瓜分完的蛋糕上,以农民、手工工作者、小工商业者为主的平民阶层并无生存空间,平民阶层受到剥削、压迫后走向破产,成为游荡在城邦街头的游手好闲之徒。

雅典内部对贵族阶级不满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彼时的贵族阶级想要消弭平民阶层带来的威胁,而平民阶层也迫切的想要摆脱贵族阶层的奴役寻找新的出路。梭伦下台后,庇西特拉图开始了僭主统治,他实施的一系列措施为雅典建立军事殖民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山地派领袖的庇西特拉图为了保护平民利益、稳定支持自己的贫民阶层,为雅典的平民阶层提供了公共信贷,这一措施也使雅典形成了占人口数量最多的中小农阶层,这一阶层也是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城邦海外军事殖民的主要成员与日后海上帝国军队的来源。

另一方面,庇西特拉图更注重对海外的探索,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在临海临湾城市修建大量港口,鼓励城市手工业者、商人和下层民众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

当雅典人将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海洋捆绑后,他们便会认识到国家发展海外事业、掌控海外利益的重要性,随着雅典民主政治的进程不断加深,雅典公民影响国家发展方向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扩张海外势力、强大海上力量便会被顺理成章的推动下去。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打破废除了以血缘人身为基础的政治体系,取而代之了以地域为基础的政治体系。这种地缘政治建立在居民的固有居所及土地财产之上,迫使公民的身份认同由血缘关系转向地域分布。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贵族所赖以维持统治格局的社会关系和组织被改革瓦解,氏族与血缘也不再作为一种责任将公民束缚,彼时的雅典人受民主精神的影响产生了以地域为联结的共同情感,这种情感在雅典广泛传播,成为雅典人民族自豪感与团结意志的重要来源。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国家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雅典的潜力被激发出来。雅典人在粉碎了由斯巴达组织,彼奥提亚(Boeotia)和卡尔基斯(Chalcis)参与的对雅典干涉行动的同时,尚有余力进攻了卡尔基斯人所在的优卑亚岛,并在卡尔基斯建立了军事殖民地,向此地派遣了4000名军事殖民者。

从经济上来看:在希腊,虽然雅典的国土面积仅次于斯巴达,但由于雅典本土的境内多山,雅典的63万英亩土地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不易种植粮食,尽管雅典人想尽了办法,雅典每年谷物的产量也仅有67.5万“蒲式耳”,而这些粮食只能勉强供应雅典四分之一人口的需要,因此在雅典的海外贸易中粮食进口是相当重要。

而随着雅典城邦的不断壮大,雅典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的逐步加强,寻找新的土地成为雅典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频发的海盗劫掠严重影响了雅典的海上贸易,修昔底德和希罗多德都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过海盗在殖民过程中劫掠他国引发战争的事实。

饥饿和贫困往往会使人铤而走险,这个时期的海盗大都出身于各个城邦的殖民者和因负债而无家可归之人,海盗数量的急剧增加超出了海洋所能承载的极限,无处不在的劫掠使雅典人感到愤怒。

建立可以庇护雅典航道与舰船的海外据点便成了雅典的另一迫切需求。当时雅典所面临的外部局势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军事殖民地的诞生:至公元前6世纪,雅典与斯巴达已经在希腊诸城邦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强盛的两个城邦。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赖以其强大的陆军雄踞一方。雅典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逐步确立了民主政治,并依靠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和海外势力,雅典对周边海域的控制也逐渐加强,黑海沿岸也随着雅典经济的发展成为雅典重要的产品倾销地与原料产地。

但此后随着波斯帝国对希腊地区的入侵,希腊地区相对安稳的环境被打破。波斯人的入侵海陆并进,从居鲁士大帝征服吕底亚(Lydia)开始,小亚细亚、赫勒斯滂(Hellespont)、埃及、色雷斯等地区纷纷陷入波斯人的统治中。

在海洋上,爱琴海被波斯军队所控制,这直接切断了雅典通往黑海沿岸的贸易航道,不仅严重损害了雅典人的海外利益,且令雅典人感到城邦的安全与独立性收到了威胁。

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为了维护海外利益与城邦的独立性与波斯展开了对峙,矛盾愈演愈烈,战争也一触即发。从地理位置来看:萨拉米斯岛本身的地理优势也是雅典将萨拉米斯岛建设为第一个军事殖民地的重要因素。

萨拉米斯岛坐落于雅典西南方向的萨拉米斯海峡入海口其间,外来船只进入想要通过萨拉米斯海峡进入雅典,都必须从萨拉米斯岛两侧狭窄的航道绕行,故萨拉米斯岛不仅是雅典控制国内外船只进出的重要关口,更是保证雅典内陆的重要屏障。

萨拉米斯岛岛屿面积虽小,但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其西邻麦加拉,又与伯罗奔尼撒半岛隔海相望,是雅典防范海外城邦的重要前哨站。

另一方面,萨拉米斯岛隔海南临埃吉那(Aegina),从雅典的扩张意图来看,萨拉米斯岛是雅典海外扩张道路上必经之路。

宗教也是雅典军事殖民地诞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雅典城邦建立以来,雅典人做出的多数重大决定都有“神谕”和“神祇崇拜”的影响在其中。

希腊神祇在雅典的宗教地位是举足轻重的,雅典人在殖民的过程中常常高举神祇赐下的“神谕”来侵占殖民地的土地。

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神谕已经成为雅典宗教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殖民者对好兆头与殖民合法化的渴望是促使他们咨询神谕的主要动机。

在庇西特拉图统治时期,克尔松尼斯半岛的多隆西人(Dolonic)请求雅典在此建立殖民地以帮助其抵御北方部族的侵袭,在庇西特拉图看来,这一请求对雅典利大于弊,便派遣米泰亚德(Miltiades)作为殖民首领前往殖民,而米泰亚德在出发前得到了德尔斐神谕的确认。

雅典人在外出殖民前,会向咨询神谕,以期在殖民地建立之前获得有利的预测或祝福,更希望获得在新殖民地引入神祇崇拜方面的指示。

而那些来寻求神谕的人往往会发现,发布神谕的祭司无疑对地中海世界的地理、社会、政治和商业条件相当了解,并且能够传授不少有价值的情报,祭司们对预测地区的详细了解使他们总能把殖民的成功归咎于神的庇佑。

由于政治、经济、国防和宗教等方面的原因,雅典有必要将萨拉米斯岛建成一个军事殖民地。#头条创作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雅典   殖民地   斯巴达   神谕   希腊   军事   城邦   公元前   公民   海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