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义深山里的百年豪宅,二楼上还放置一副棺材有点不可思议

贵州黔西南州郑屯镇民族村有一座民国时期修建的老宅,这里曾经居住着一位民国时期的高官贵人,解放战争期间去往台湾,老宅就成为无主资产。1950年大西南土匪猖獗,百年老宅又成为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抗解放军的据点,全国解放后百年老宅收回国有,这栋老宅亦跌跌撞撞的保存至今日,如今剩下的就是一道朝门和一栋石瓦房。

如果没有新闻报道,没有询问路人,或许这里还真的很难找,这栋老房子隐藏在山林间,尽管是修建在公路边,但是依着茂密的树林,这栋老房子仍旧能够很好的隐藏起来,人们根本就看不到它的存在。山林间的豪宅,隐藏的如此之深,对这栋豪宅感到神秘的同时对豪宅的主人更加的感到神秘。

听老人说这栋豪宅原有三道朝门,修建有三座炮楼,还有高大的围墙,总面积达上百亩。豪宅、围墙、炮楼,如此完备的军事防御工事,想必这栋豪宅的主人不仅是家缠万贯,而且还是具有军事常识的人。隐藏在山间,如果豪宅的主人家缠万贯,想必也不会远离闹市区修建这栋豪宅,唯一的解释就是豪宅的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个土匪。

大朝门上依稀可见的“居仁由仪”四个大字,很明显能够看出豪宅的主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门柱上的石雕,精工细作而且富有民俗文化气息,更能体现出豪宅主人的传统文化相当的酷爱。正房大门中央的“山林清攰”四个字更能表现出豪宅主人对世乱的厌恶和对清净生活的渴望。

后经打探得知,这栋豪宅的主人其身份可不简单,是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冯正仪,上世纪20年代修建,因修建得就像一座花园,所以称为“冯氏庄园”。解放战争末期,冯正仪接到友仔蒋中正的电话,说台湾省那边更清净,冯正仪就带领家眷和随从去台湾省游玩,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时候解放战争打得正酣,豪宅也就随着没有人居住而闲置下来,之后又成为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抗解放军的据点。国民党残余势力被消灭后“冯氏庄园”又被黔西南匪首刘范吾占据,以此为据点袭击解放军征粮队。剿匪期间刘范吾利用“冯氏庄园”坚固的防御工事跟解放军对抗,为消灭刘范吾解放军牺牲20多人,加上征粮队遇害,解放军为解决刘范吾共牺牲40多人。

解放军占领“冯氏庄园”后想一把火烧掉,经打听得知豪宅不是刘范吾所有,他只是占据鸪巢。解放军看着如此豪华的庄园,攻防兼备如此完善的工事,就当临时指挥部保存下来。“冯氏庄园”在剿匪期间几乎是黔西南剿匪指挥部的驻地,1950年剿匪任务完成后解放军将“冯氏庄园”移交地方。

贵州全境解放后“冯氏庄园”的房屋、田地等都分给曾经在“冯氏庄园”当短长工、佃户,家具则被送到附近的学校使用。冯正仪作为民国时期贵州省教育厅的厅长,想必一定会留下不少的财产。不过冯正仪是举家搬迁至台湾,遗留下的少部分财产要嘛被国民党残余势力瓜分,至刘范吾占据“冯氏庄园”时里面已经空空如也,解放军更是没有搜到任何的金银财宝。

“冯氏庄园”有20多间房被分给10几户人家,截止目前仍有3户人家居住,说是3户人家不如说是3个老人。3个老人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也有70多岁,但居住在百年前是豪宅,现在是危房的老宅里,对老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好在老人们还有别的住处,老宅也就是偶尔过来参观一下,毕竟以老宅这样的损毁速度,只能说看一眼是一眼了。

从外面看好像是一栋二层楼的洋房,但走到下面才得知是一栋快要坍塌的危房,二楼还是木板铺设。从缝隙里隐隐约约看到一副棺材,本以为这是冯正仪遗留下的楠木棺材,后打听得知是居住在这里的老人放置的。目前居住在“冯氏庄园”的老人年纪最大的90多岁,这副棺材不应该是岁数最大的那位。

“冯氏庄园”正房前有一栋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这栋房子是后期由村民所修建,现在这栋房子也已经没有人居住,接近坍塌的边缘,若不能既是修缮,想必离夷为平地已经不远了。老房子就是老文物,社会快速发展得当今,能够保留下来的老房子不多,“冯氏庄园”就是为数不多的老文物,若是不进行保护,将来想看的或许就是一张图片了。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的阅读,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黔西南   兴义   解放战争   台湾省   豪宅   指挥部   贵州   残余   棺材   庄园   国民党   解放军   不可思议   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