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南诏是唐朝统治下的一个藩属政权?

南诏蒙氏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汉朝故郡永昌之地,其对外宣称是哀牢之后,唐朝初期迁徙到巍山左近,其首领蒙舍龙建立政权,并以其名“蒙舍(龙)”为部落名。

“蒙舍龙生迦独(庞),迦独生细奴逻”,经历过这几代人的发展,蒙舍诏逐渐强大起来。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取代了当地的白蛮首领张乐进求,统治了苍山洱海南部的广大地区,成为了当时滇西地区最强大的几个部落政权之一,《南诏图传》中的“祭柱图”就是反应张乐进求禅位给细奴逻的事。

南诏蒙氏首领细奴逻建立了南诏的前身“大蒙国”,并且从唐高宗时期开始对唐朝贡,其子孙也是“朝不绝书,贡献府无俞月”,唐朝与南诏的关系逐渐亲密起来,并且开始了一段长达两百余年的命运纠葛。

南诏(算上其前身蒙舍诏时期)是几乎与唐朝同始终的地方民族政权,其与唐朝的交流交往十分频繁,从唐初高宗时就与唐朝建立了朝贡关系。多年来南诏一边努力发展自身实力,一边积极向唐朝学习儒家文化、礼仪规范、政治制度、耕种技术、冶炼技术、纺织技术等等。

只用了短短百十年时间便迅速完成了部落联盟式奴隶制政权向中央集权式封建制政权的转变,并形成了一套既保留自身特点又融合吸收唐朝特色的政治、文化、经济体系,不得不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抹奇异的风景。

南诏世系

关于南诏的世系,《新唐书》《旧唐书》《蛮书》《资治通鉴》等都有所记载,并且因为南诏特殊的父子联名制度,使得南诏的世系考查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关于盛逻皮至阁罗凤这一段的世系传承仍然有所争议。

从细奴逻到舜化贞,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来回反复,可谓是一波三折,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南诏对唐朝贡、与唐朝确立臣属关系时期。

这一时期即南诏细奴逻到阁罗凤在位初期,南诏因为在六诏之中“侍唐最谨”,所以获得了唐朝的支持,统一了六诏。双方的关系十分和睦,南诏对唐朝贡不绝,唐朝也不断封赏南诏。但随着南诏的崛起,双方不断产生龃龉,阁罗凤与张虔陀等西南边吏的关系也逐渐恶化。第一次天宝之战爆发后,南诏与唐朝的关系破裂,转而与吐蕃结盟。

南诏被唐归蕃时期

这一时期即南诏阁罗凤到异牟寻在位时期,天宝战争让南诏与唐朝关系断裂,南诏转而臣服吐蕃,获封“赞普钟”,之后又改封“日东王”。但随着吐蕃对南诏的渗透侵蚀日渐加重。

再加上唐朝名臣韦皋对南诏、吐蕃关系的离间以及异牟寻的老师、南诏清平官郑回的劝说“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中国尚礼义,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异牟寻渐渐与吐蕃离心。

南诏弃蕃归唐时期

贞元十年,异牟寻下定决心,三道遣使,与唐朝举行会盟,正式弃蕃归唐。自异牟寻之后到劝丰祐在位前期,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总体而言趋于和睦,尤其是德宗时期,双方关系达到最佳时期。但随着南诏内部的政治变动,南诏弄栋节度使王蹉巅实际上掌握了南诏中央政权,成为虽无名但有实的军事僭主。

其为取得更多的支持、扩大自己的权势地位选择了对唐朝进行劫掠,唐朝西南边疆自此多事,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渐渐不再那么和睦。

南诏与唐朝关系时期

劝丰祐时期,王蹉巅掌握南诏实际权力,悍然发动了对唐朝的劫掠,但随后又与唐朝和好,朝贡如初。就这样,南诏开始了与唐朝交恶和好、来回反复的日子,世隆时期一度断绝交往,但后来又恢复联络,甚至向唐朝请求和亲。一直到南诏灭亡,其与唐朝的关系就这样反复循环着。

关于南诏的制度,总体来说是南诏向唐朝和吐蕃学习,再结合自身特色形成的一套制度体系。其中尤其是南诏政治制度方面,《南诏国史探究》《南诏史概要》《南诏史话》《南诏野史会证》《隋唐民族史》《中国南方民族史研究》《中国彝族通史纲要》等研究均认为其与唐朝政治制度有较大的相似性。

比如《南诏国史探究》中就有这样的话语“清平官的职位相当于唐朝的宰相副宰相”“显然,同伦判官即行监察御史之职”“六曹为中央机构相当于唐朝中央的六部及地方州治的六司”,《南诏史概要》也说“南诏六曹的建制仿效于唐朝”。

《南诏史话》中也有“清平官称为‘坦绰’‘布燮’或‘久赞’,是国内最高级行政官员相当于唐朝的宰相”“南诏的六曹制度仿效了唐朝六部和内州府六司的组织形式”,《南诏野史会证》更是说“南诏制度‘皆中国(汉族)降人为之经划者’”。

总结来说便是南诏政治制度师法于唐朝。对于这种观点本文是十分认同的,但同时本文也以为,南诏的政治制度并非是对唐朝政治制度的招办全抄,而是融入了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套适宜于南诏的政治制度体系。

南诏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健全除了向唐朝学习,还加入了自身的创新,也即制定并且贯彻了“随世运机、观宜抚从”的政治理念。

为适宜自身的特点,南诏对唐朝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量体裁衣的适用化改造,并且经历了不小的改动才最终形成定制。南诏的制度与唐朝的相似之处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唐朝的最高统治阶级都有自己专属的称呼。

即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朕”,其母称“太后”,其妻子称“嫔妃”,其继承人称“太子”,其称下属的官僚为“卿”,其下属官僚自称为“臣”。

总之在礼制上唐朝对最高统治阶级都有专称,其他人不能这样称呼,不然就是僭越、大不敬。而南诏便将这种对最高统治阶级设有专称的礼仪制度学习过去,并结合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一套新制度,其具体内容在各种史书中多有记载。

在中央和地方官制上,南诏也与唐朝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说南诏官制就是对唐朝官制的复刻和适用性改良。比如,唐朝有三省六部制度,而南诏则有清平官六曹制度,后期改为清平官九爽制度。

唐朝的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左右仆射行使宰相的职权,南诏清平官也是。唐朝在中央有礼、户、吏、工、兵、刑六部尚书,在地方有仓、兵、法、功、士、户六曹参军事,分别掌管人事、财政、礼仪与考试、军事、法律、建设等职责。

而据《蛮书》所记南诏也有“六曹长六人,兵曹、户曹、客曹、刑曹、工曹、会曹,一如内州府六司所掌之事。又有断事曹长,推鞫盗贼;军谋曹长,主阴阳占候;同伦长两人。

诸曹稽逋如录事之职”,也就是说樊绰认为南诏的六曹长与唐朝的六曹参军事是相当的,但是《南诏德化碑》中没有工曹只有士曹,说明《蛮书》的记载总体是正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错误。

异牟寻在位时期将六曹的设置进行了具有南诏特色的适用化改造,将六曹改设为九爽,《新唐书》记之曰:“幕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

《白古通纪浅述》记载:“立九爽;一曰幕爽,主军旅;二曰琮爽,主民役;三曰慈爽,主礼乐风俗,四曰罚爽,主推察刑狱;五曰劝爽,主铨选百官;六曰厥爽,主工匠营造;七曰万爽,主库藏出给;八曰引爽,主四方宾客;九曰禾爽,主商。爽者,省也”,两者记载基本一致。

唐朝有十二卫将军,掌管军权;而南诏也有十二大军将,掌握军权。并且唐朝首重军功,一直都有“出将入相”的治政理念和人才观,文官有需要时可以带兵打仗,武将立下功勋也可以成为宰相,也就是武官可以转职成为文官,文官也可以转职成为武官,两者之间并非是不相通的。

总的来说,南诏也承继了这一用人理念,其重视军功不在唐朝之下,南诏的六曹长官政绩卓著可以升为大军将,大军将再立功勋时又可以升为清平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南诏   吐蕃   唐朝   政权   藩属   世系   清平   政治制度   时期   关系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