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长诗,一部爱情史

白居易出身官宦之家,祖父白锽任巩县县令,在白居易两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那时的白居易尚不记事,祖母也已亡故。父亲白庚任徐州彭城县令,因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

他出生时逢乱世,虽说“安史之乱”已平息,但藩镇割据,烽火连年。

为避战乱,白父将其送至安徽宿州符离集安顿,在这里他为自己打下非常牢固的文学基础。

十五岁时,只身闯荡长安,巧遇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顾况,得顾况赏识,轰动京城文学圈。

在长安城住了三年后,被迫离开。直到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才考中进士,入仕为官,这一年已经二十八岁了。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到盩厔(今西安周至)任县慰。

某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结伴去马嵬坡附近的仙游寺,一路上这二人就劝白居易将杨贵妃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写成长诗。

陈鸿是小说家,太常博士,他也正在把这个故事写成传奇小说《长恨传》。

另一好友王质夫不入仕,隐居山野,他竭力怂恿白居易按乐府叙事诗的形式将故事写出来。

白居易思来想去,不知道如何写,后来就将自己难以忘怀的爱情衔接起来,决定动笔写乐府叙事诗《长恨歌》。

这一年白居易三十四岁,尚未结婚,在人均四十岁的古代,三十四岁尚未结婚的实属罕见。

以上种种皆因白居易他有过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持续了大半生。

他年少刚搬去宿州符离集时,认识了邻家的一位小女孩,名叫湘灵。湘灵不仅长得可爱,还懂音律。

和白居易玩的很是要好,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直到白居易十九岁,湘灵十五岁。

情窦初开,白居易作诗《邻女》来描述她“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可惜这么美好的一对青梅竹马,白居易的母亲却竭力反对。

湘灵得知后亦怕家门不配,高攀不上白居家,自动退出这段美好的感情不与白居易谈婚伦嫁。

此后好些年里,白居易写过好多首诗来怀念湘灵,有一首《寄湘灵》写的哀怨感人。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请求母亲同意婚事,母亲仍不同意;又过了几年,又请求母亲同意,白母还是不松口,并举家迁居,断了白居易的念想。

随后白居易多年不婚,以示爱情,还写了很多首感怀湘灵的诗,可见白居易也是一位多情种子,痴情人。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这首小诗写的虽短,却字字流泪,相思之苦令人感同身受。“何堪”“俱作”二词情意深长意远。

也许是上苍的安排,元和元年,白居易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感情折磨,尚未婚取。

在好友陈鸿,王质夫的反复撺掇下,决定动笔写下这个听说而来的爱情故事,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思。

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具备戏剧要素。

女主是男主的儿媳妇,被男主看上后施了些小计令其出家,后又还俗,册立为贵妃。

两人百般恩爱,千般缱绻,终未逃过命运的算计,女主被众人逼迫赐死马嵬坡。

故事虽传奇,表达也并不容易,但白居易以超高文学功底写下了八百四十言的长诗《长恨歌》。

这八百四十言隐去李隆基设局纳儿媳为贵妃的史实,八句一转韵,一联一意,把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遇相知,相亲相爱,天人永隔,悔恨交加写的清清楚楚,层层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长诗   长恨歌   宿州   爱情史   叙事诗   徐州   县令   乐府   贵妃   爱情故事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