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灭南宋:一幅奸臣误国、汉奸助虐、忠烈丹心、君臣蹈海的画卷

忽必烈建立元王朝,以一个新朝雄主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当时长江以南仍有宋朝相对峙,他只有半壁江山。到一二七九年,他才灭亡南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统一。

在即位后的最初几年里,忽必烈致力于巩固汗权,建立元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对南宋只求维持现状。一二六○年四月,他派郝经为国信使去南宋宣告自己即位的消息,并商谈履行与贾似道达成的和议。但是,贾似道原来在宋帝面前已将议和称臣纳币的事掩盖起来,谎报“诸路大捷,鄂围始解”。他怕一旦郝经抵达朝廷,和议就会败露,便把郝经拘留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再三上书宋帝,贾似道都予以扣压。宋理宗赵昀风闻来了使者,表示:“北朝有使者来,应当议论一下媾和的事。”贾似道反而说:“议和是对方的计谋,哪能轻易听从!”忽必烈又派使者寻找郝经,也得不到回答。不过,这时南宋也只能安于现状,没有力量发动大的攻势了。一二六二年六月,李璮受困济南时,宋廷曾派遣青阳梦炎率师救援,但这支宋军抵达山东后并不敢进击。此后,双方仅有边境的骚扰和局部地区的战事。

一二六一年夏,南宋潼川安抚使刘整向蒙元投降。刘整是南宋骁将,因不附贾似道而常遭忌刻,他对南宋的防务十分熟悉。一二六七年十一月,他向忽必烈献策道:“攻宋方略,应当是先图襄阳。如果得到襄阳,由汉水入长江,就可以平定南宋。”尽管有人表示反对,忽必烈却采纳了他的意见。当时,南宋主要是凭长江天险与蒙古对峙。沿江的战略据点主要是上游的重庆、中游的鄂州和下游的建康(今南京)、扬州。襄阳位于鄂州西北,成为中游的前沿要害。蒙哥伐宋以攻蜀为主,因为当时主攻中游,可能遭到上游宋军的声援侧击。但现在,南宋在上游的兵力已经削弱,而且备受掣肘。现在再主攻上游,是舍近求远;而先主攻下游,则受中游的威胁。因此,忽必烈明智地接受了刘整提出的正确方略。

从一二六八年起,忽必烈派阿术、刘整等攻襄阳。襄阳位于汉水南岸的一个河湾里,东、北、东南都临水,南宋派吕文焕率重兵驻守。在汉水北岸,与襄阳隔水相望,又有樊城,也驻有南宋重兵。阿术与刘整把襄樊围住。他们发觉水战不如南宋,便造船五千艘,训练了七万水军。阿术、刘整不断发起攻势,宋军死守。宋廷再三派军队进援,未能成功。一二七三年正月,阿里海牙用回回炮轰击樊城,元军终于把樊城攻破。

樊城失隐,吕文焕向宋延告急。这时候,贾似道却沉湎于声色之中。他表面上屡屡上书请求督察前线,暗中却让他人上章挽留。朝中议论派高达出援。高达与吕文焕有积怨,贾似道偏袒吕文焕,不肯同意。吕文焕听说高达要来,立刻假奏大捷,使朝廷停止增援。这时,阿里海牙的回回炮已经击中襄阳城的楼。在一片慌乱中,吕文焕决心投降。这是二月的事,忽必烈当即任吕文焕为襄汉大都督。历时五年的襄樊攻防战就这样地以南宋的失守而告终。南宋朝廷中有些人要求追究责任,贾似道一概不予理会,反而伺机排斥。

蟋蟀奸相贾似道

元朝方面,攻克襄樊后,阿术、阿里海牙等都建议忽必烈顺江长驱灭宋。忽必烈召史天泽商议。史天泽说:“这是国家大事,当命一重臣主持,那样,四海混同的日子就不远了。”一二七四年六月,忽必烈发布伐宋诏书,命左丞相伯颜和平章政事阿术统帅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临行,忽必烈对伯颜说:“古时候,只有曹彬善取江南。你如果能做到不杀,就是我的曹彬。”(曹彬是北宋初年大将,率军灭南唐时曾禁止部下杀掠。)忽必烈已决心统一江南各地,而不是发动一次新的杀掠。

“天马浮江,兵强将锐。”伯颜与阿术由汉水趋长江,以吕文焕为水军前锋。同时,由合答、刘整、塔出、董文炳进驻淮西,分兵博罗欢从东路取扬州。这年十二月,伯颜等在青山矶渡江,取得阳罗堡战役的胜利。接着,先上溯攻占汉阳、鄂州,控制中游形势,然后顺江东下。进人一二七五年,元军节节推进。贾似道赶到芜湖督阵。二月,伯颜在池州(今安徽贵池)下流的丁家洲又获大胜,贾似道一败涂地,退到扬州。三月,伯颜又进占建康。七月,忽必烈升伯颜为右丞相,阿术为左丞相,命伯颜趋临安,阿里海牙等取湖南,宋都句等攻江西。伯颜使阿术、阿塔海与博罗欢攻扬州,阻抑淮南的宋军,自己率军直捣临安。大军压境,南宋官员撞踵宵遁,仅少数将领坚持抗击。九月,贾似道终遭贬官,死于漳州,但南宋已濒临绝境,难以挽救。伯颜大军从建康出发,以阿刺罕为右军,出四安,趋独松关;以董文炳为左军,以舟师沿海趋澉浦、华亭;他本人与阿塔海率中军经常州到达平江(今苏州)。这年年底和次年年初,南宋朝廷再三遣使求和,自责贾似道“失信误国”。宋方表示可称侄纳币,称侄不许,可称侄孙,再不许,可称臣,只是“乞存境上”。一二七六年正月,议和未成,伯颜已从平江进驻临安东北的险地皋亭山,阿刺罕、董文炳也来会合。宋帝赵显无可奈何,遣使上表投降,表示削去帝号,献奉现存州郡,“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伯颜接受了降表,入临安巡视,观潮于浙江,而后驻于湖州。二月,伯颜在临安设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兀台、范文虎人城视事;又命张惠、阿刺罕、董文炳等入城点核军民钱谷簿册和仓廪,收缴百官诰命官印;又命人收取御用器物、符玺和宫中图籍、珍宝。三月,伯颜北返,以董文炳、阿刺罕经略浙闽未下州郡,以阿塔海等入宫宣诏,送赵显及宋太后北上。五月,赵显到达上都,忽必烈召见后,废其帝号,封瀛国公。

在伯颜收降临安的同时,阿术经略淮南。一二七六年二月,夏贵以淮西诸城降于元。七月,阿木收降扬州、泰州,俘杀宋将李庭芝、姜才,平定淮东。此外,阿里海牙在攻取荆湖北路以后,在这年正月又进占荆湖南路各地,兵锋指向广东广西。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

另一方面,在伯颜入临安前夕,宋裔益王赵昰及广王赵昺从临安出走,经婺州抵达温州。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都来会合。五月,赵昰即位于福州,是为端宗,封赵昺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原随赵显北上,在镇江脱逃,也转辗而至。文天祥被任为枢密使同都督,以南剑州为据地,力图恢复。但是,整个战局是元军从各方面步步进逼。九月,元军分道进攻福建、广东。从十一月起,陈宜中、张世杰等已不得不奉赵、赵昺登上海舟,流亡于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处境已十分窘迫。

一二七七年上半年,忽必烈因北方有警,召诸将班师。文天祥、张世杰乘机恢复广东、江西一些地方。但从八月起,元军重又进攻。九月,元军以舟师下海追寻赵昰、赵昺。第二年三月,赵昰逃亡硇洲(今广东硇洲岛,在雷州湾外),四月死去。陆秀夫等又立赵昺,年仅八岁。这时,陈宜中已逃往占城,残宋小朝廷中,张世杰秉政,陆秀夫协助。六月,他们迁到新会的压崖山。忽必烈命张弘范进取。十一月,元军再占广州、漳州等地。十二月,坚持抗元的文天祥兵败,在五坡岭被俘。一二七九年正月,张弘范攻崖山。二月,困在海上的残宋朝廷在元军攻击下迅即崩溃。张世杰企图用小舟载赵昺遁逃,陆秀夫不愿他被俘受辱,抱着这个小皇帝投海而死。南宋的国祚就这样断绝了。

张弘范在崖山一战,彻底灭亡了南宋政权,志得意满的张弘范在崖山之阳,勒石纪功,在一块大石上留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引起遗民以及后世的谩骂,骂他是汉奸,骂他是无耻之徒,骂他是卖国贼,纷纷谴责张弘范。

转眼已经到了明朝,明代广东提学赵瑶光临崖山,一暏石上刻字,愤然写了一首诗:

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

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南宋   海牙   汉水   鄂州   襄阳   临安   忠烈   扬州   奸臣   阿里   丹心   汉奸   中游   画卷   广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